张丽丽
目的 研究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我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Ⅴ型、Ⅳ型、Ⅲ型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Ⅱ型、Ⅰ型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斑、硬斑、软斑、扁平斑的发生率显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MT值为(1.38±0.19)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0.32±0.02)mm.结论 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红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细胞间粘附分子5(ICAM-5)对抗阿糖胞苷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转染ICAM-5基因的PAJU-TLN细胞株与转染空载体的PAJU-NEO细胞株分别添加阿糖胞苷培养,并于24 h、48 h与72 h时观察两组细胞株的形态变化、存活率与凋亡率.结果 两组细胞株均受到阿糖胞苷一定程度的抑制,与PAJU-NEO细胞株相比,PAJU-TLN细胞在72 h受到阿糖胞苷抑制的形态损害较轻,24 h、48 h、72 h的存活率明显高于PAJU-NEO细胞株组,且凋亡率低于PAJU-NEO细胞株组.结论 ICAM-5在PAJU细胞表达后具有对抗阿糖胞苷抑制的作用,其能减轻细胞毒性,减少细胞凋亡,能够保护和营养神经.
作者:杨和平;张贵强;谢荣汉;乔振虎;崔香香;韦英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较对照组的77.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志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43%和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值得广泛开展于临床中.
作者:冀杨威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乳酸米力农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0天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较好,故值得推广.
作者:张影;王奎刚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小儿哮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在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和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vs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发作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够收获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小儿哮喘的发病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宏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对全麻术毕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预防气管拔管时产生心血管的反应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ASAⅠ-Ⅱ级腹部手术全麻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手术完毕,观察组持续泵注0.05μg/(kg·min)瑞芬太尼一直到拔管,对照组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一直到拔管完毕,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等各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拔管之前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还要把手术结束到拔管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还要仔细的观察患者拔管以后10 min内发生呛咳、呕吐等副作用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前潮气量和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呼吸频率要比对照组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的SBP、DBP、HR都有升高的趋势,(P<0.05).两组患者比较,对照组增高的比较明显(P<0.05).手术完毕到拔管之后10 min,对照组疼痛、躁动情况发生率显著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手术完毕为患者泵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预防拔管时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不会对麻醉苏醒时间和潮气量产生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利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通过网络与医学书籍,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对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其加以考证,采用生物学研究等方法,对中药金银花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证实了金银花在消炎散热、抑菌止血等方面的价值.
作者:郑雪峰;李振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0月我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6例.由电脑随机数表排列法完成随机分组,对63例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老年患者设为老年1组,对63例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的老年患者设为老年2组,对比老年高血压患者分组治疗的差异性效果.结果 在血压水平的下降程度上,老年1组优于老年2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老年1组同样高于老年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影响要显著优于仅采用贝那普利,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选择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针对治疗,可得到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此药物方案具有重要的疗效影响意义.
作者:阮明世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卢菊萍;赵琴;程春桃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临床分析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指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可明显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药浸泡配合VSD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试验组应用中药浸泡配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4.29%较对照组的78.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浸泡配合VSD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春洪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和探究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巴曲酶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耳聋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同时实验组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情况(96.67%)明显好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突发性耳聋实施巴曲酶治疗,不仅可以对患者的耳聋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确保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朱雍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西医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西医组采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结果 中西医组患者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高于西医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李治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较对照组的67.21%高,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莉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对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脑梗死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0%,由此可见,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96.67%,而对照组的这项数据仅为83.33%,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脑梗死的患者来说,优质护理服务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减少临床医患纠纷.
作者:韩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鼻窦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鼻窦炎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62%)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显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宜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对老年心肌梗塞后室性心率失常患者使用稳心颗粒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老年科接收的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入组的所有患者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采用常规的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案,研究组的治疗方案为在对比组的方案基础上给患者加口服稳心颗粒.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一个月治疗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血浆的超敏反应蛋白C,血清的白介素17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知对比组各类指标的改善情况都要弱于研究组,各类指标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有对比组为要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梗塞后室性心率失常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各项治疗指标的恢复,而且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锐晶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艾司洛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种类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比分析两组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与对照组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胺碘酮在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得更好的疗效,改善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秀芬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施行强化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内蒙古包钢医院康复院区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对比组与实验组,各129例.其中在对比组中要施与常规性的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施与强化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死亡率,并通过各类数据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及生活治疗改善得分情况,可见实验组都要远远明显好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可有对比组为(15.4±4.8)天,实验组为(6.2±2.7)天,可见在平均住院时间上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可有对比组为14%,实验组为5.4%,比较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施与强化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在住院期间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更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带来的死亡率.
作者:卢红丹;黄秀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