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君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疼痛门诊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根据相应神经病变部位不同均行神经阻滞治疗,其中治疗组加服中药活血蠲痛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30天后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7天后视觉模拟(VAS)评分、睡眠质量(SQ)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止痛疗效迅速、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旭东;商建飞;张爱萍;盛志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溶栓后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①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胸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率为61.29%,对照组再通率为4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的应用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包建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予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T及心肌酶谱检测对于诊断该疾病价值的研究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并将其设为a组,另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0例,设为b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设为c组,健康体检者30名,设为d组,四组均予心肌酶谱[肌酸肌酶同工酶(CK-CB)、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D-二聚体与肌钙蛋白T、凝血三项检测,观察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c、d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T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a、b组,且b组水平低于a组,c、d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T均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检测指标,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及防治具重要价值。
作者:郑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骨科手术后并发症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boembolism,VTE)发病率高,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据以往研究,在骨科手术后未进行有效血栓预防的患者中,VTE发病率可达40%~60%[1-3]。约80%的DVT无明显临床症状;70%的致死性PE通过尸体解剖被发现[4]。因而,骨科医生需要高度重视静脉血栓的防治。
作者:胡三保;孙明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更加细化,更突出时间性与标准性护理管理的特征,故可减少患者医疗支出、减轻患者负担、缩短住院时长、提升工作效率,其在国内外临床医学中应用相当广泛。本文主要归纳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各类问题,对其内涵进行分析,病在此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李新辉;李晓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通秘方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肛肠术后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通秘方中药配方颗粒。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秘方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刘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必须有大量的临床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临床带教是使学生从课堂学习过渡到独立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带教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基层中医院临床带教中的工作体会,认为带教老师的规范管理、实习生的主动学习、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在带教中工作缺一不可,紧紧相连,带教的效果对实习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螺内酯对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心脏重构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输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LVEsV)、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重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镁、血钾以及血肌酐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螺内酯可以有效防止心肌重构,且不会导致患者体内血镁、血钾以及血肌酐含量严重升高,螺内酯可以预防心肌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艾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4.59%,不良反应率8.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77%,不良反应率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治疗,可改善身体指标,安全性高,同时还可促使心功能提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袁清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胰腺炎所致肠梗阻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所致肠梗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所致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病程,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预后。
作者:李军;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9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运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来我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预防有效率为64%,观察组预防有效率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使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方式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型思路。
作者:肖勇;吴中银;饶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35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9%,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树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主要特点是:①发病率高:目前与深静脉血栓共称为静脉血栓综合症(PTE),为第三大心血管疾病。②病死率高:美国PTE的院内死亡率为7%,而5年死亡率可高达32%。③误诊及漏诊率高:由于APE涉及到的学科较多,表现不典型,成为急诊漏诊率高的常见疾病之一。④住院花费高:APE导致的慢性复发性静脉血栓病变,慢性血栓阻塞性肺动脉高压,及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整体的医疗费用。然而也必须认识到,随着对急性APE认知的增加及其研究的进展,APE已经成为一个可以预防并且可以治愈的疾病。普及APE的诊断及治疗知识,对于基层医院医疗人员来讲尤为重要。
作者:赵建军;刘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硝普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硝普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水平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疗效显著,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7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8例),实验组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加重期选择硝普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从而快速、安全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封红;孙敏;詹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理、心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的舒适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护理总满意度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影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患者80例,根据住院编号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指导;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SQI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后PSQI总分优于A组,B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患者影响大,提升疗效,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方敬献;赵学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42例和氯吡格雷治疗组54例。两组患者溶栓前都给予阿司匹林0.3 g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 mg,次日口服75 mg,1次/d。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1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恶性心律失常、AMI、死亡、肺水肿等)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相关血管再通率为57.1%,氯吡格雷治疗组相关血管再通率为7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1个月内死亡及再发心肌梗塞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上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小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及危重症医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心脏重症医师应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以适应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科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描述现状、阐述人文修养的内涵、要求和查找人文修养培养的先天缺陷,突出并强调了人文修养在心脏重症医师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待在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改革当中更加重视心脏重症医师人文修养的培养,为危重症医学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康红军;刘超;毛智;周飞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肺源性心脏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7%、76.08%;观察组用药后PCO2、PO2、pH等临床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指标,加快疾病痊愈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江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