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陈金权
目的:探讨对剖腹生产孕妇的整体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2013年在我院进行剖腹生产手术的53例孕妇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整体护理方法,并总结整体护理后的心得体会。结果其中2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经过再次处理后痊愈出院,其余51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选择剖腹的孕妇进行整体的护理,有助于产妇顺利生产及术后的身体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迪庆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并探讨中药通窍益心丸干预对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药物血清并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鸡胚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VEGF 组及通窍益心丸大、小剂量组,干预后检测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增生程度。结果通窍益心丸小剂量组 CAM的血管增生数与空白血清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 <0.05),而通心络大剂量组的血管增生数不仅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 <0.01),且与 VEGF 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通窍益心丸能够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增生,并呈剂量依赖性,具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作者:傅晓东;林锦培;陈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溶栓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小剂量(0.6mg/kg)A 组(41例),大剂量(0.9mg/kg)B 组(41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 Barthel 指数(BI)评价两组疗效,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 NIHSS、BI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 <0.05),但治疗后15d 及30d 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B 组26.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A 组的4.9%(P <0.05)。结论rt -PA 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但治疗效果与剂量大小关联性不显著,大剂量 rt -PA 会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张鹏;陈润青;甄明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冠心病患者 C 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57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抽取空腹血,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 CRP 水平为(5.3±1.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8±1.0)mg/L,两组患者 CRP 水平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临床甲减不仅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的 CRP 水平,还可能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徐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当前,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门诊西药房开设药物咨询窗口具有重要的意义,药物咨询成为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咨询服务工作对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师只有不断巩固和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培训加强药学理论的实践,才能促进药物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分析门诊西药房药物咨询工作,以促进门诊药房药物咨询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热比亚·扎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疾病复发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5%,观察组9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复发率25%,观察组不良反应复发率2.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真菌性阴道炎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减少了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代宏慧;关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所谓护理风险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伤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CT 检查具有简便,迅速,安全性高,创伤小,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点,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检查的患者数量多、病种多,护理工作日趋繁重,护理风险也日趋加大。因此,要充分正确认识 CT 室护理风险,才能更好的防范与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王丽云;李东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儿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护理,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2年0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采取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的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56例患儿中,仅原发性出血2例,气管损伤1例,气管拥堵1例,其余患儿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全部拔管出院。结论及时、有效、准确的护理急救措施,是降低小儿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护理人员应做好每一个步骤,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力,认真总结经验,这对保证患儿生命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亚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早期干预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肌损伤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研究组在进行化疗前30min 加用右丙亚胺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率、CTnT、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心率、CTnT、BNP、LVEF 虽较治疗前出现小幅变化,但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后心率、CTnT、BNP 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LVEF 则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较本组治疗前及研究组治疗后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蒽环类药物化学治疗时,加用右丙亚胺可有效减少其心肌损伤程度,在保障患者临床疗效的同时提高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安全直接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至关重要,为总结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措施,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着重阐述了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编制少,影响了护理质量;没有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药物配置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药液外渗及血管损伤。同时提出了静脉输液安全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要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狠抓质量控制;加强对静脉输液技术管理。
作者:赖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诊断中采用超声、CT 与腹部 X 线(KU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CT 与 KUB 诊断且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269例,对比其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CT 与 KUB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96.7%、70.3%;超声梗阻病因符合率以66.5%低于 CT 诊断符合率的81.8%,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病因、肠绞窄符合率分别以93.3%、73.6%、66.5%、69.8%明显优于 KUB 组的70.3%、54.6%、36.1%、32.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超声联合 CT 在肠梗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治疗方案的确定起到指导意义。
作者:丁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威宁县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威宁县131例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威宁县流行性腮腺炎的年发病率为8.96/10万,与2012年发病(246例)相比,下降46.75%,病例分布在35个乡镇(社区),全年无爆发,呈散在发病,1~8月月发病112例,是发病的高峰期,占总发病数的85.5%;病例主要集中在7~14岁的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72.52%(96例),病例以学生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8.02%(76例)。结论威宁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重点在学校,以开展二类疫苗接种为主要措施,需教育、卫生各单位的密切配合。
作者:李才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结合我单位近6年来18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和纯西医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我单位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根据患者意愿,有82例采取了纯西医治疗,106例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虽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不同,采用的具体治疗方式具有差异,但本文重点研究两种质量方法之间的通例性差别。研究结果采用 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事实证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其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 <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组(P <0.01)。结论重要的辨证治疗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西医结合可以标本兼治的对于冠心病症状进行改善,可以有效的防止冠心病的复发。
作者:陈文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饮食护理干预在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和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结果接受饮食护理干预的患者组,其血清白蛋白、体重和转铁蛋白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组,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组,P <0.05。结论通过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胃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
作者:郭凤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手术室是外科诊治、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它担负着对病人进行手术和紧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因此,随着医院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医院层流手术室应用越来越普遍。层流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能有效控制室内细菌的浓度、室内温湿度和尘埃含量,实现理想的手术环境、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以达到洁净手术室的要求,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我院自2011年9月正式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以来,通过严格的人员培训和规范管理,保证了手术环境的洁净,满足了各类手术需要,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现将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霞;杨冰;范荣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药现代化研究、生产、使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以其特有的低毒性、疗效确切、非耐药特性并具整体调节和双向调节等在医疗康复及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和欢迎,优质护理在正确合理的辨证施治服用中药中起着尤为重要作用。
作者:朱石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晚期早产儿8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0例足月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神经发育异常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 Logistic 回归性分析,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主要是极低出生体重、产妇文化程度以及低血糖。结论晚期早产儿容易发生不良神经预后,掌握其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确保患儿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疼痛技术有机结合,切实提高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伴随颈椎相关疾病根据颈椎 X 光片、颈椎 MRI 等影像学相关资料明确诊断,分别予颈椎硬膜外腔单次注射治疗;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手法复位治疗;星状神经阻滞;颈椎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治疗后并进行了3年随访。结果症状与体征消失,恢复发病前健康状态38例,占病例总数92.7%。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能参加一般性活动,无特殊不适主诉2例,占病例总数0.5%。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缓解1例,占病例总数0.2%。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伴随颈椎相关疾病有相互补充和疗效的叠加作用。是临床可以推广的新思路。
作者:郭惠访;吴和平;闫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以减少血液采集后因 ALT 单项不合格引起血液的报废率。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 ALT 筛选,对筛选前后采回血液的 AL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检测 ALT 后,降低了因 ALT 不合格而采集的血液数量,极大地减少了因 ALT 单项不合格产生血液报废率。结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降低因 ALT 单项不合格引起的血液报废率有显著效果,适合在街头无偿献血快速检测 ALT 时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张太娟;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致病致残率极高,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由元气亏损、气血失调所致。中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多有虚衰,易发生淤血阻滞,日积月累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根据中医学中的元气理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应以培补元气为主,补气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虚实轻重,合理调整益气补血方案,正确选用药物,以壮元气之本源,通元气之道路,方可达通行气血、祛除瘀滞、养心安神之效。
作者:吴桂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