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臀红预防及护理

高学燕

关键词:新生儿, 皮肤, 预防及护理, 尿液和粪便, 尿布性皮炎, 好发部位, 表面, 早产儿, 尿布疹, 角质层, 腹股沟, 多因素, 败血症, 质量, 症状, 阴囊, 臀部, 水泡, 脓疱, 尿片
摘要: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特别是早产儿,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还没有完全形成,加之尿液和粪便的刺激,尿片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臀红在新生儿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又称尿布性皮炎或尿布疹。臀部、腹股沟是新生儿臀红的好发部位,其次是大腿的内侧、阴囊下侧、肛门周围。轻者出现皮肤潮红、红疹水泡,严重的还会造成皮肤表面破溃、糜烂或脓疱甚至引起败血症。患儿臀红发生后由于局部皮肤刺痛,常常哭闹不安、拒食、影响休息。不同程度的新生儿臀红可以做如下护理。现将引发新生儿臀红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新生儿臀红的一些方法,总结如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心血管病的中西药联用问题

    在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中西药联用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中西药联用不仅可使疗效得到提高,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但是在中西药联用中若应用不够合理和恰当,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为合理且科学地在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联用中西药,下面笔者就治疗心血管的中西药联用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作者:穆连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肋骨四位像应用总结

    目的:总结讨论胸部肋骨四位像的应用,对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率、提高阳性诊断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的病例患者均摄胸部后前位、患侧抬高斜位、健侧抬高斜位及膈下肋骨的四位像摄影,肋骨四位像骨折检出率与单纯摄胸部后前位、胸部正斜位骨折检出率相比较。结果采用胸部肋骨四位像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摄胸部后前位、胸部正前位。结论胸部肋骨四位像的肋骨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以往单纯摄胸部后前位或胸部正斜位,有效地减少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

    作者:李德祥;郝海庆;苏春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合并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的患者占12.2%,多发于感染急性期,大部分呈一过性表现或者临床症状轻微,少数发展为严重心肌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合并心肌损害,但心肌损害相关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在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对支原体肺炎患者行相关检查可及时发现心肌损害并行积极保护心肌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凡利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骨密度与脂肪细胞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骨密度与血清脂肪细胞炎性因子如脂联素、瘦素、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4年01月诊治的60例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治的60例正常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和脂肪细胞炎性因子如血清脂联素、瘦素、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瘦素、TNF -α、IL -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腰椎 BMD、髋部 BMD、前臂 BM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性细胞因子瘦素、TNF -α、IL -6呈显著负相关,与腰椎 BMD、髋部 BMD、前臂 BMD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骨密度与脂肪细胞炎性因子密切相关,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其它炎性细胞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作者:杨娜;庞杰;吴鹏涛;郭冬梅;张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于异位妊娠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2例,对其进行积极抢救的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护理,对于护理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和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于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护理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该种护理方法具有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痛苦等优点,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薛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子宫瘢痕妊娠大出血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措施,对1例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改善病人的愈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祝杏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病后长期卧床患者的褥疮护理

    目的:分析与研究病后长期卧床患者的褥疮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溃疡期褥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总愈合率以及继发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继发感染发生率与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总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褥疮患者的痊愈,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贾立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以急性脑血管病为表现的低血糖反应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8例以急性脑血管病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脑病病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8例患者头部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责任病灶,血糖均<2.8mmol /L,给予葡萄糖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恢复。结论应提高对低血糖反应的认识,对有神经系统损伤者要及时检查血糖,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金海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通过特殊案例护理体会,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方法。结果总结临床使用的穿刺时间、穿刺方法,防堵塞、防感染、防扎伤的护理。结论通过总结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常见问题及护理,有助于广泛开展此技术,可有效的降代反复穿刺给患者所致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溶栓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小剂量(0.6mg/kg)A 组(41例),大剂量(0.9mg/kg)B 组(41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 Barthel 指数(BI)评价两组疗效,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 NIHSS、BI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 <0.05),但治疗后15d 及30d 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B 组26.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A 组的4.9%(P <0.05)。结论rt -PA 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但治疗效果与剂量大小关联性不显著,大剂量 rt -PA 会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张鹏;陈润青;甄明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质量控制分析

    对食品预设的理化检验,归属于很细致的查验工作。解析的数值,会遇有实验室内含环境、制备出的样品、查验用到的仪器、技术属性的操作程式、运算得来的数值的多重影响。有序管控好这些类别的层面,能提升理化检验的现存质量,规制总括的检验流程。理化检验类的人员,应增添责任认知,着手提升检验用到的素养。只有这样,查验得来的数值才会带有精确性。

    作者:王爱华;赵德东;刘晓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对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30例患者,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的干预护理方法;乙组30例患者,给予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丙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3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睡眠情况。结果在睡眠各项因子的比较上,甲乙两组护理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0.05);丙组护理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 >0.05);丙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的睡眠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 >0.05);在干预1周后的比较上,甲组患者较乙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0.05);但是在干预2周后的比较上,乙组患者较甲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0.05)。结论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干预时间不同,干预效果不同,应给予患者合理护理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作者:康娟;宗雪莲;陈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舒利迭合并思力华治疗 COPD 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思力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3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中重度稳定器慢性阻塞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试验组采用舒利迭联合思力华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舒利迭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数、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在足疗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试验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得到改善,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舒利迭合并思力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起效快,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阿布都克尤木·阿不力米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水痘疫情控制的干扰因素及防治措施

    所谓水痘就是由水痘,也就是带状的疱疹病毒对人体进行感染所引起的,水痘的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疱疹,患病人群以儿童居多,且具有传染性,是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形成水痘后的危害包括:无法参与正常学习,免疫能力较低的人群患水痘的几率也越高,情况严重时会出现进行性的播散型水痘。此症的危害十分的严重;潜伏性感染,会出现继发带状疱疹,患者会疼痛难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我国目前来讲,在水痘的疫情防治方面仅仅局限于公卫事件的管理阶段。这是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相应改进的监管与相应防制措施。

    作者:闫长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观察氟比洛芬酯配合舒芬太尼镇痛泵对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运动性疼痛的效果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配合舒芬太尼镇痛泵对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运动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泵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以氟比洛芬酯镇痛,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运动后观察组的 VAS 评分为(1.9±0.4),对照组为(3.8±1.1),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 Ramsay 镇静评分为(3.24±1.12),对照组为(3.33±1.22),两组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在输注药物二十分钟、运动器材和运动后明显升高(P <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配合舒芬太尼镇痛泵对于控制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运动性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何文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

    对于后循环动脉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应选择支架植入术。采用支架血管成形术,导致后循环缺血,容易发生并发症。笔者就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谈几点看法。

    作者:孙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对症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 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护理有效率分别为(65.15±16.56)分、(57.21±14.01)分、88.0%,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脑梗死偏瘫的护理效果更佳。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高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讨腹膜后血肿及大血管损伤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救治策略

    目的:探讨腹膜后血肿及大血管损伤手术时机及相关救治策略。方法手术治疗组进行探查修补手术。对于稳定型肾周围血肿不伴休克者,则采取非手术治疗措施。结果手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膜后血肿及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和判断。针对不同的血肿部位、大小等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健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人静脉输液致血管损害的防护措施探讨

    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的疾病趋于复杂化,慢性疾病呈现多发性,经常需要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0月期间20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深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致血管损害的防护措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几率,降低静脉输液对老年患者造成的损害。

    作者:黄苏平;姜丽娜;詹海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相关疾病的观察与展望

    目的:研究中西医疼痛技术有机结合,切实提高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伴随颈椎相关疾病根据颈椎 X 光片、颈椎 MRI 等影像学相关资料明确诊断,分别予颈椎硬膜外腔单次注射治疗;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手法复位治疗;星状神经阻滞;颈椎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治疗后并进行了3年随访。结果症状与体征消失,恢复发病前健康状态38例,占病例总数92.7%。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能参加一般性活动,无特殊不适主诉2例,占病例总数0.5%。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缓解1例,占病例总数0.2%。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伴随颈椎相关疾病有相互补充和疗效的叠加作用。是临床可以推广的新思路。

    作者:郭惠访;吴和平;闫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