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温处理成纤维细胞复苏过程延迟再水化的初步研究

官浩;贾赤宇;孟庆延;何飞;陈壁;张万福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温度, 再水化
摘要:目的:实低温处理成纤维细胞复苏过程存在延迟再水化现象.方法:-10℃处理成纤维细胞后20℃复温,培养1d后离心收集上清漂浮细胞培养,观察脱水漂浮细胞再次贴壁、检测细胞细胞贴壁率、分裂指数、用噻唑蓝(MTT)法确定细胞存活来确证漂浮细胞可以延迟再水化.结果:部分漂浮细胞更换培养瓶后,延迟水化,再次贴壁,检测代谢指标显示细胞代谢功能恢复.讨论:冻伤后部分细胞由于脱水出现休眠状态,予以合适条件后细胞可以再次复苏、水化.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相关文献
  • VNS对癫痫大鼠脑皮层谷氨酸、c-fos和GS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制迷走神经刺激器对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的含量及其主要的代谢酶GS和c-fos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A、B、C型刺激器对慢性点燃癫痫大鼠进行VNS,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癫痫大鼠接受不同刺激后1h、24h、1周时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内的谷氨酸递质含量变化,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不同刺激条件下GS和c-fos蛋白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癫痫大鼠在刺激后1天发作明显减少,但1周后恢复原有发作.各组间谷氨酸和GS含量无明显差异,c-fos蛋白在治疗后1h时明显低于其它各组.结论:自制的中、高强度刺激器进行VNS可以减少1天内的癫痫发作,其作用机理与谷氨酸关系不明确,但可能与c-fos蛋白有关.

    作者:梁树立;李安民;周定标;黎君友;刘茜;杨毅;张敏;刘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危重烧伤应激反应与研究现状

    危重急症(包括创伤、烧伤、大手术、感染、缺血、缺氧及休克等)的发生发展与疾病的刺激因素有关,同时与机体受到刺激后的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SR)也密切相关.严重烧伤对于机体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机体的应激机制可在烧伤后迅速激发包括神经内分泌和机能代谢反应在内的一系列变化.持久、过强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比如严重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脏器缺血缺氧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在ICU中经常可见到应激性溃疡、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压等所致机体损害.现把危重烧伤病人应激反应的相关问题阐述如下.

    作者:周锐华;鄢文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能否早期判断,正确处理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正常分娩时机体具有完善的生理止血过程(机械性止血和机能性止血),如上述机制遭到破坏,可发生过量出血.防治的关键在于加强这两种止血功能.

    作者:张冬云;李玉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温处理成纤维细胞复苏过程延迟再水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实低温处理成纤维细胞复苏过程存在延迟再水化现象.方法:-10℃处理成纤维细胞后20℃复温,培养1d后离心收集上清漂浮细胞培养,观察脱水漂浮细胞再次贴壁、检测细胞细胞贴壁率、分裂指数、用噻唑蓝(MTT)法确定细胞存活来确证漂浮细胞可以延迟再水化.结果:部分漂浮细胞更换培养瓶后,延迟水化,再次贴壁,检测代谢指标显示细胞代谢功能恢复.讨论:冻伤后部分细胞由于脱水出现休眠状态,予以合适条件后细胞可以再次复苏、水化.

    作者:官浩;贾赤宇;孟庆延;何飞;陈壁;张万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昏迷型散发性脑炎的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出现昏迷的散发性脑炎(亦称昏迷型散发性脑炎)并非少见,本文总结了5例昏迷型散发性脑炎抢救成功的经验和护理体会.

    作者:郭翠凤;刘新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保护性通气研究

    目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保护通气研究还缺少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研究机械通气期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从而探讨常规潮气量和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爱斌;王瑞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γ-射线对Smad 3基因剔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分析

    目的:观察5.0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对Smad 3基因剔除小鼠免疫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TUNEL和FCM方法观察照射后不同Smad 3基因型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1)照后Smad 3+/+、Smad 3+/-和Smad 3-/-三种基因型小鼠外周血WBC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均迅速下降,直至照后10d均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Smad 3-/-小鼠恢复速度较快.(2)三种基因型小鼠外周血CD3+细胞照后10d明显降低,分别约为对照组的40.2%、31.7%和49.3%,而CD8+细胞亚群的降低的更为明显,分别约为对照组的10.1%、10.6%和27.4%,Smad 3-/-小鼠降低的幅度小于Smad 3+/+ 和Smad 3+/-组.(3)小鼠胸腺和脾脏照射后T细胞亚群明显降低,而三种基因型小鼠中以Smad 3-/-小鼠各细胞亚群的降低幅度较小.(4)照后三种基因型小鼠CD19+细胞在免疫组织中降低的幅度不同,在淋巴结中CD19+细胞的降低更为明显.(5)照后小鼠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然而无论是在外周血、胸腺,还是脾脏、淋巴结,三种基因型小鼠中均以Smad 3+/+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升高为明显,而Smad 3-/-小鼠显示出相对的辐射不敏感性.结论:5.0 Gy γ-射线能诱发不同Smad 3基因型小鼠外周血和免疫组织淋巴细胞的明显凋亡,导致外周血WBC、淋巴细胞数量的明显减少和免疫细胞功能亚群的损伤;然而对多种指标观察的结果均首次表明,Smad 3基因敲除后导致了小鼠相对的辐射不敏感性,可能与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有关,其调节机制尚需进一步阐明.

    作者:崔玉芳;徐菡;靳巍;姜竺君;董波;安晓霞;柳晓兰;吕雅歆;毛春明;孙启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

    深度烧伤创面是主要的外源性感染途径,不仅与烧伤病人的安危密切相关(死亡病例的50%~70%源于烧伤感染),而且愈合慢,修复难,时间长,瘢痕重,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妨碍功能,为后期康复留下隐患,更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只有尽早清除坏死组织,并及时有效地封闭创面,方可摆脱创面感染威胁,提高创面修复质量,减轻瘢痕增生,注重全面修复,才能达到终治愈的目的.

    作者:郭振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75%酒精治疗浅Ⅱ°烧烫伤的临床观察

    小面积浅Ⅱ°烧、烫伤是烧伤专科门诊常见的患者,在治疗中如何更简便、确实有效低处理创面,加速愈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在门诊治疗过程中,采用75%酒精纱布包扎的方法处理浅Ⅱ°创面,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诱因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 是皮肤真皮损伤愈合后遗留的高出周围皮肤、发红、坚硬的病理结构,是创伤后组织修复过度的结果.迄今为止,发病机制尚不够清楚.其组织学表现为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的过度聚集.FB作为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活化、增殖、合成胶原以及分化异常,直接导致HTS的形成,因此FB就成为HTS形成机制的研究重点.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HTS形成机制方面研究的深入以及HTS动物模型的建立,对HTS的形成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

    作者:李凤玉;杨红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干骨折47例体会

    复杂的股骨干骨折是指一些难以用以往的内固定器械如钢板、普通髓内钉固定的骨折,如严重粉碎、多段骨折、陈旧性骨折、骨折不愈等情况.我们应用带锁髓内钉GK钉)治疗复杂股骨干骨折47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华刚;郭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头面部烧伤的护理体会

    头面部等暴露部位易被烧伤,烧伤后不仅造成患者身体的伤痛,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在重视创面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尽快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应更为注重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消除其消极、紧张、焦虑的情绪,解除病人身体和心理的伤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伍景红;冯祥生;邝杏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Leptin受体在人胚胎皮肤附件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目的:探讨Leptin受体在人胚胎皮肤形成和附件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取8~38周龄人胚胎的背部全层皮肤,制成石蜡切片,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动态观察皮肤形成过程和附件发育过程中Leptin受体的表达特点.结果:胚胎8周开始,胎儿周皮已有Leptin受体表达,随后逐渐增强.至胚胎11~16周表达强,尤其在附件原基中呈局灶性表达;胚胎22周后,Leptin受体的表达逐渐减弱,至胚胎31周后仅在皮脂腺中表达.结论:Leptin可能通过其受体参与皮肤附件的发育过程.

    作者:程飚;方利君;付小兵;孙同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初步评价MS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疑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MSCT扫描,利用影像曲面重建,3D重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18例76支血管同时经MSCT和CAG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27支,其中左前降支(LAD)病变11支,回旋支(LCA)病变3支,左主干(LMA)2支,右冠(RCA)病变9支,桥支病变2支.MSCT发现狭窄23支,其中左前降支病变11支,回旋支病变3支,左主干病变1支,右冠病变9支,桥支病变2支.MSCT成像的敏感性为81.5%(22/27),特异性100%,阳性推测值 91.7%,阴性推测值 94.2%.结论: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MS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良;夏云峰;刘润梅;翟红霞;殷亚昕;张津津;边宏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对肝硬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内透明质酸(HA)含量变化与肝硬变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94例肝硬变、10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40例健康人的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变化,肝功能指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结果:肝病患者血清内透明质酸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特别以失代偿期肝硬变组升高明显,为正常人的14.4倍.血清HA含量变化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γ-球蛋白,总胆红素均有显著相关性,与肝硬变病情程度也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对肝硬变的诊断预后判断和病情监测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海滨;石新惠;张云杰;张冬青;孙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生物材料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护理

    应用生物材料行无张力腹壁切口疝修补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与传统的修补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远期复发率低的优点.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生物材料行无张力切口疝修补43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作者:朱瑛梅;付佳;李基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老年人生理特点不同于青壮年人群,各脏器结构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退变,对于疾病的防御和抵抗能力相应减弱.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老年烧伤表现为病情隐匿,病程复杂,救治困难等临床特点,成为临床烧伤救治的难点之一.笔者于近日成功救治一例病情复杂的老年烧伤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蔡景宁;曹卫红;冯光;李峰;李利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患者对131I治疗脑胶质瘤知情与防护的调查与指导

    脑胶质瘤的发生率占脑肿瘤的50%左右,由于其特殊的病理性质以及浸润性的生长方式,术后复发或残余脑瘤迅速增大几乎是必然的.系统的综合治疗是延续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我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载的131I对56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瘤内免疫导向放射取得良好效果,针对放射性131I可能对甲状腺功能的医源性损害以及患者对131I治疗后的知情与防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6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知情状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争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从而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杜春晖;杨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感染分析及对策

    近期,我们对我院中心ICU 20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5年1~12月期间我院中心ICU共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208例.其中单腔导管165例,多腔导管43例.留置时间1~33d,平均9.3d.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14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4例,大手术后3例,神经系统疾病3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血液系统疾病1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例.单腔导管感染8例,感染率4.85%,多腔导管感染6例,感染率13.95%.14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共培养出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5株,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株,白色念珠菌1株.分别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氟康唑等敏感.

    作者:刘新茹;安丽红;范亚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例肩胛脂肪筋膜瓣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的护理

    半侧颜面萎缩(Rombeng综合征)是一种软组织或肌肉、骨骼进行性一侧性萎缩性疾病.病因假说较多,包括交感神经学说、神经营养学说、损伤学说等,目前尚无定论.我科于2003年12月收治一例左侧颜面萎缩的患者,运用肩胛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充填术成功治愈,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皮瓣移植成功与否和临床护理密不可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文昌;陈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