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焰;黄岭志;梁安靖;张新亮;黄东生
目的 观察早期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变化以及胰腺组织内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320 mg/100 g)制作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S组,n=32),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32),重症胰腺炎甲基强地松龙治疗组(MES组,n=32),观察SAP模型后6 h、12 h、24 h、72 h胰腺湿干比重、血清淀粉酶以及胰腺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变化水平.另外3组各取15只SD大鼠观察72h病死率.结果 SAP组较NS组各时段72 h病死率、血清淀粉酶、胰腺湿干比,而胰腺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MES组较SAP组各时段胰腺湿干比、血清淀粉酶明显降低,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降低病死率,改善胰腺炎炎性介质反应具有明显作用,对内毒素水平、胰腺免疫功能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树生;熊建平;曾永明;王维刚;陈少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体静脉旁路移植后主体动脉段的血管壁的变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8只,取右侧颈外静脉旁路移植至同侧颈总动脉为实验组,仅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为假实验组,正常左侧颈总动脉为正常对照组,术后6周取材光镜下观察、测量,比较各血管段内膜、中膜变化差异,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游离的动脉与正常动脉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体动脉近远端底部及盲段内膜明显增厚(P<0.01).结论 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后,主体动脉近远端底部及盲段内膜明显增厚,考虑与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李胜;王圣刚;戈小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69%~90%的脾外伤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痊愈~([1-2]),但延迟发生的一些并发症常可危及生命,如脾动脉假性动脉瘤(splenic artery pseudoaneurysm,SAP)及脾动静脉瘘(splenic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形成破裂出血等.本文通过对相关临床病例及文献的复习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诊治的认识.
作者:吴路杨;唐诗彬;王建;廖裕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创伤是30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全部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尽管随着创伤救治网络的完善、院外救治技术的进步及损害控制策略的普遍应用,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危及严重创伤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已有所减少,伤后24 h的病死率大幅降低,但创伤患者极易发生各类感染等并发症,创伤后由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的病死率仍然高达45%~([2]).
作者:张连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严重创伤急救时,外科医师将救治重点放在致命性损伤上,对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常被忽视,或虽经初期处理软组织损伤后,但却留有不能或不宜闭合的创面或创腔.如何修复和暂时封闭创面,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促进功能恢复是外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1]).
作者:姚元章;孙士锦;李英才;王韬;张连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创伤后后凸:目前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对脊柱创伤外科医师的多国家调查结果Posttraumatic Kypho-sis:Current Stat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sults of a Multinational Survey of Spine Trauma Surgeons[美国]/Schoenfeld.AJ…//J Spinal:Disord Tech-2010Jan 27.[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谷俊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创伤是人类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件,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的杀手之一.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在人类的自相争斗和战争中经受了创伤磨难、获得了创伤知识和创伤救治经验.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交往前所未有的频繁、交通运输的多样化和日趋繁忙,各种交通意外伤害、工伤意外事故急剧增多.仅交通事故一项全世界每年死亡人数约70万人.我国每年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约9万人,占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第一位.创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公害.
作者:刘保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前,临床上涉及小口径动脉闭塞的血管疾患呈增多的趋势,然而可供选择的移植物却并不多,虽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用于大口径动脉的移植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用于小口径动脉移植的远期通畅率却不尽如人意.作为金标准的大隐静脉或自体动脉移植又受到来源、额外手术创伤与经济负担的困扰.组织工程血管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个难题.以脱细胞的异种血管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用支架目前研究的较为广泛.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各种脱细胞方法及其相关的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段红永;汪忠镐;谷涌泉;吴英锋;武欣;李建新;陈兵;张淑文;张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疗法在外科危重病领域的应用.方法 结合7例临床病例和文献复习探讨血液净化在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结果 血液净化对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结论 外科危重患者救治中应该早期应用血液净化.
作者:翁以炳;李昂;段美丽;冀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外血管阻断方法进行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 自2005年6月-2008年8月,对43例肝肿瘤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选择性肿瘤侧肝外血管游离阻断或结扎以及建立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联合阻断法(SHVE)(19例)和Pringle法(24例)两种不同的阻断方式进行比较.两组肿瘤大小:SHVE组6 cm×6 cm~12 cm×12 cm,平均9 cm×9 cm.Pringle组6cm×6 cm~11 cm×11 cm,平均8 cm×8 cm.两组手术方式(叶或段切除):SHVE组Ⅱ~Ⅴ 4例,Ⅰ~Ⅳ 1例,Ⅳ+Ⅴ 2例,Ⅴ~Ⅷ9例,Ⅳ~Ⅷ3例.PrinCe组Ⅱ~Ⅴ 10例,Ⅳ+Ⅴ1例,Ⅳa~Ⅷ1例,Ⅴ~Ⅶ4例,Ⅴ~Ⅷ8例.将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SHVE阻断组患者顺利将肿瘤侧肝动脉、门静脉结扎和肝静脉并予以结扎或置阻断带(其中肝右静脉出现小破裂口2例)和放置肝后下腔静脉阻断带.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93、3.19和3.04,均P<0.01).在术后第3天和7天肝功能的ALT、TBIL、PT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97、6.15、3.62、7.25、3.02、3.19,均P<0.01).结论 由于SHVE的肝肿瘤切除术其血流阻断只限于肿瘤一侧肝组织,故阻断时间可以不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同时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防止预留侧肝再灌注损伤,对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作者:王力斌;覃谦;李洪;李爱辉;卢强;欧阳杰;梁卓虹;谢书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泌素(GAS)对体外培养的人大肠癌SW480细胞株增生的影响,以及与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通过体外对大肠癌SW480细胞株的培养,分别运用MTT法观察细胞增生活力改变情况,确立胃泌素和丙谷胺处理SW480细胞的佳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佳药物浓度作用下细胞增生指数的变化;RT-PCR检测各组佳药物浓度作用下STAT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应用SP法检测各组佳药物浓度作用下SW480细胞PCNA、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5-肽胃泌素在一定范围内(6.25-100μg/mL)能促进大肠癌SW480细胞的增生,且当浓度达25 μg/mL时为佳浓度(P<0.01);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对大肠癌SW480细胞增生无明显影响,但丙谷胺在一定范围内(8~128 μg/mL)能明显拮抗5-肽胃泌素促进SW480细胞的增生作用,其佳浓度为32 μg/mL(P<0.01).5-肽胃泌素组细胞增生指数(37.54±5.17)%显著高于对照组(27.72±5.00)%和联合用药组(27.31±5.76)%(P<0.01).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在5-肽胃泌素组(0.65±0.03,0.19±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05,0.12±0.02)及联合用药组(0.48±0.09,0.13±0.03)(P<0.01).结论 5-肽胃泌素对体外大肠癌SW480细胞有促增生作用,但能够被其受体拮抗剂丙谷胺抑制.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胃泌素对大肠癌细胞增生的调控.
作者:吴佩;茆家定;赵迎春;武健;黄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辅助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12月间,28例腹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裂开的患者接受VSD治疗,清创后将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表面或创腔内,接-50~-60 kPa的中心负压,7~9 d后二期缝合、植皮.与同期20例未使用负压封闭技术的20例腹部切口感染者进行对比.结果 28例患者中采用二期缝合后甲级愈合25例,中厚皮植皮关闭2例,1例吸毒、结肠脾曲损伤漏诊患者死于腹腔严重感染.与传统换药方法比较,在二期缝合、植皮的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和总体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VSD能够清除切口创面的污染,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良好生长,缩短治疗时间.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患者具有简单安全、经济有效,并易于接受的优点.
作者:孙士锦;李英才;张连阳;王韬;姚元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炎性递质与细胞因子释放、肾小管细胞凋亡、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等学说,文中就近年来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中良;张培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因创伤导致寰枢椎及其组织结构骨折、脱位、韧带损伤而引起不稳,可导致脊髓受压,甚至高位颈髓损伤,危及生命.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治疗中,重建脊柱稳定性是防止和减轻椎管狭窄和脊髓损伤的关键,也是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作者:黄岭志;黄东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其发生率与骨折疏松有明显关系~([1]).其治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并发损伤、骨折的类型、骨质量以及治疗方法、内置物的局限性和医师的技术.应针对不同患者、骨折类型和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争取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宗刚;董启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49.4岁,其中枢椎齿状凸骨折5例,均为陈旧性AdersonⅡ型骨折;寰枢椎陈旧性脱位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枕颈区疼痛、颈部活动障碍.4例患者合并脊髓受压,Frankel分级C级和D级各2例.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5分.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寰椎进钉点在后结节中点旁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交点处,钉道方向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头偏约5°,枢椎进钉点为下关节突内上象限,钉道方向内斜32°,上倾28°.结果 12例患者共植入寰、枢椎左右椎弓根螺钉各24枚,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成功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6月JOA评分为13.5~16.7分,平均14.9分,改善率为87.4%.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用于寰枢椎不稳的治疗中具有稳定固定的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彭焰;黄岭志;梁安靖;张新亮;黄东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全结直肠切除去除了息肉发生和恶变的结构基础,是治疗结肠息肉病的理想方法.但回肠造瘘后的不便或回肠肛管吻合后的便频是患者难于下定决心接受该术的重要因素.笔者于2009年3月和10月分别对2例结肠息肉病并癌变者施行了全结直肠切除和J型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患者控便、排便功能满意.现将手术体会总结于下.
作者:谢文彪;魏付桥;胡传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大肠癌的发病,从正常大肠黏膜发展到大肠腺瘤、大肠癌直至形成远处的浸润转移,是一个阶段性的演进过程,且具有较明显的癌前及早期阶段病变,这为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了可能.以下笔者就大肠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马伟钦;何兴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骨盆后环骨折脱位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早期准确复位和固定,能有效的改善预后~([1]).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闭合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骨折逐渐成为公认的骨盆后环内固定方式.
作者:潘进社;杨毅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的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 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消化道重建时,剥除食管肌层及胃浆肌层,使黏膜延长3~4 cm,然后食管黏膜与胃黏膜分层吻合,浆肌层包埋,包埋后吻合口置入胃腔内2-3 cm,切除胃超过2/3以上时辅以大网膜包绕吻合口.结果 施行该吻合方法38例,均恢复顺利,近期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均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半年后均可顺利进普通饮食,无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表现.结论 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可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狭窄、反流等并发症.
作者:王鹏飞;张宝勋;赵俊德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