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医学——全新的医学理念与模式

陈刚

关键词:循证医学, 理念与模式, 未来医学, 教育发展, based, 世纪
摘要: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21世纪全新的医学理念与模式,也是未来医学和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国际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的医疗护理.对照100例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等候时间、住院日较对照组短,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P值均<0.01).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医院服务人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徐芳;崔玫;郝增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肝移植供肝的保存

    保持供体器官离体后的活力,对于移植后器官迅速恢复功能和存活是十分重要的.迄今为止,肝移植供肝的静态低温保存仍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简单而且有效,但是随着供体老年化、边缘化和心跳停止供肝数量的增加,导致供肝的质量日益恶化,静态低温保存能否继续保持供肝活力令人怀疑.本综述介绍供肝保存及器官保存液的发展历史及新进展,包括低温机器灌注.尽管低温机器灌注可能优于静态低温保存,但是供肝仍然存在低温相关损伤.因此,近已有科研机构开始重视常温机器灌注的研究,并有望成为肝脏移植保存的新方法.

    作者:郑四鸣;陆才德;叶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或输尿管取石钳治疗输尿管结石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常用的腔内治疗方法之一[1].由于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反复进行的优点,且镜鞘本身及操作中的液压冲洗对结石所引起的输尿管炎性狭窄具有扩张作用,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治疗中由于病例选择不当,操作失误可能会出现某些严重并发症.2002年6月~2008年12月,我们应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406例,其中27例出现并发症.本文分析27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及防治并发症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成功率的目的.

    作者:王健;邵世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破裂出血

    目的 探讨肾破裂出血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2例均为左肾破裂出血,1例出血后7 d手术,1例出血后当天手术,均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结果 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0~120 min,出血量200~300 mL.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腹腔镜治疗肾破裂出血是可行的.

    作者:李军;吕文成;郝刚跃;田野;杜林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剪切力对静脉移植后再狭窄的影响

    自体静脉移植术是目前医学界普遍采用的治疗血管狭窄、改善组织缺血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术式之一.然而,由于移植损伤、静脉与动脉的组织结构、血流动力学差异,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的通畅率仍不容乐观.本文将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对自体静脉移植术后再狭窄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作者:李胜;戈小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连续腰麻用于肾移植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比较在肾移植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连续腰麻的临床效果,探讨连续腰麻用于此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肾移植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A组)和连续腰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经腰麻针注入0.75%罗哌卡因2 mL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术中根据麻醉需求经硬膜外导管追加0.75%罗哌卡因10 mL;B组,经Spinocath导管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 mL,术中根据麻醉需求经Spinocath导管追加0.75%罗哌卡因1 mL.观察2组麻醉效果及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A、B组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术中循环功能指标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组均未发现麻醉相关并发症;B组在麻醉平面控制及麻醉维持方面优于A组.结论 在肾移植手术中,应用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晔;张滨;田鸣;李树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胆管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胆管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胆管癌的预后极差,这使得临床上对该疾病越来越重视.加深对胆管癌发生及生长机制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找到针对这种致死性肿瘤的治疗靶点.本文将近年来对胆管癌发病及生长调节机制方面的研究做一回顾.通过对胆管癌分子机制更好的认识,以找到诊断、治疗及预防这种致死性肿瘤的特异性的策略,进而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国荣;蔡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跟骨骨折皮肤坏死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钢板外露的治疗效果.方法 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钢板外露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35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诊6个月~5年,皮瓣质地良好,小腿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钢板外露,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理想的术式之一.

    作者:王沫学;葛建杰;毕国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留置注药管防治儿童创伤手术后屈指肌腱粘连

    目的 评价留置注药管防治手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6月间38例儿童屈指肌腱断伤缝接术后鞘内留置注药管,并间隔定时注入利多卡因局麻药镇痛和玻璃酸钠润滑防粘连,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按术后关节功能和握拳功能恢复状况评价留置注药管的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留置注药组34例46腱,优良率为89.1%.对照组30例44腱,优良率为63.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注药管防治儿童手屈指肌腱断伤术后粘连具有显著疗效,且使用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裴济民;何惠生;许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化疗药敏试验的研究现状

    本文从发展历史、具体方法、临床应用3个方面阐述化疗药敏试验的研究现状.化疗药敏试验是实现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重要途径,历经60余年,发展为体内法、体外法两大类共10多种方法.药敏试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原代肿瘤细胞培养、化疗药混合、反应物混合、观察指标检测和结果分析.本文重点介绍裸鼠肾包膜下人癌模型法、区别染色细胞法、四氮唑盐比色法、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胶原凝胶包埋培养法、靶向分子敏感性测定法6种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和特点.通过几个临床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药敏试验指导下的化疗在有效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生存期、临床完全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等方面与经验化疗相比有显著改善.

    作者:赵宁;屈翔;张忠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与技巧

    腹腔镜胃癌手术于1994年由日本学者Kitano等先报道,其不仅可以做到对原发病灶的完全切除,还可以进行适当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同时具有确切的微创优势,已发展成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术式之一.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相关设备和器械的改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完全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量,其在技术上的安全性、可行性已得到证实,适应证也从早期胃癌逐渐扩大到部分进展期胃癌[1].

    作者:王瑜;张再重;王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280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转开腹8例,LC成功率97.1%,无一例发生胆管、肠管损伤,均获治愈.结论 在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合理选择中转开腹时机的前提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周益伟;丁俊蓉;马长松;郭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全新的医学理念与模式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21世纪全新的医学理念与模式,也是未来医学和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作者:陈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塞来昔布非环氧化酶-2依赖性抗肿瘤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塞来昔布非环氧化酶-2依赖性抗肿瘤作用靶点.塞来昔布可能直接作用于PDK-1、内质网钙泵、碳酸酐酶等环氧化酶-2非依赖性靶点,下调这些靶点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诱导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进程、血管生成及转移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高健;李建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桡骨头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不同骨折类型以及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分析不同因素对桡骨头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2002年8月~2008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46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手术方法包括克氏针内固定、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桡骨头切除术.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8个月~6年,平均随访2年零4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优良35例,优良率为76.1%,Mason型骨折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MasonⅢ、Ⅳ型骨折,微型螺钉及钢板固定组、2周内手术组的患者优良率也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手术治疗有移位的桡骨头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功能恢复受骨折分型、内固定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的影响.

    作者:齐勇;李贵涛;徐汪洋;刘燕芳;余俊喜;陈为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13例临床体会

    目的 腹腔镜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3年6月~2007年12月,对13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施行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 13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5例,幽门管溃疡1例,胃窦部溃疡穿孔7例,穿孔直径为0.3~0.7 cm,腹腔内积液600~1200 mL.手术时间80~180 min,除1例病检胃癌,改开放手术外,其余1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切口甲级愈合10例,乙级愈合2例.住院天数7~10 d.随访1年,胃镜检查溃疡均愈合,无再穿孔、腹腔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且有效.胃溃疡穿孔患者术中需快速病理检查,若为恶性病变应中转开腹.

    作者:杨轶杰;张宝勋;吴尚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长段股胭动脉硬化闭塞的腔内治疗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1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长段股胭动脉硬化闭塞10例,10条肢体术中同时行股胭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及支架植入术.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是90%,放置10个支架,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70%,术后血管再狭窄率30%.结论 血管腔内成形治疗长段股胭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管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现并发症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22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出现各种并发症13例,其中胆管损伤2例,胆瘘2例,出血5例,小肠穿孔3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辨清局部解剖关系、保证术野清晰显露、根据病情灵活处理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家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及其治疗进展

    在肝胆外科领域胆管癌是仅次于肝癌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在过去10年里对胆管癌的诊断术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胆管癌往往在发现时均已是晚期.如何及早发现胆管癌,争取早期手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是我们一直需要攻克的难题.通过此综述我们对胆管癌分类、诊断及其处理进行系统的阐述.

    作者:李惠珍;Aqeel Ahmed;傅华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策略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2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2种不同复苏液体救治创伤性休克(HTS)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66例)、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复苏组(60例),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心率、血压、呼吸、血钠、血氯、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收住专科后的并发症及转归进行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组液体输入量为(3000±500)mL,高渗液组为(2000±200)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高渗液组用药前后30 min到1 h的心率、血压、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前后30 min到1 h血钠、血氯、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从发病到收住专科后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液体用量小,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血压、改善呼吸,为实施原发伤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昝强;刘波;黄仁春;姚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主管: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