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比较研究

刘小侃;常江;翟向军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无神经损伤,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椎弓根钉,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5-05诊治的79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36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组),4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结果 79例均完成24个月随访.手术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非手术组无神经损伤、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手术组卧床时间较非手术组短,但住院时间较非手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腰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非手术治疗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针头定位克氏针引导穿刺在PVP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注射针定位、克氏针引导下椎弓根穿刺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4-02-2017-08采用PVP治疗的85例(85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44例术中采用注射针定位、克氏针引导穿刺针进行椎弓根穿刺(观察组),4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椎弓根穿刺(对照组).结果 85例手术成功,3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发生神经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穿刺次数、穿刺阶段X线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疼痛VAS评分为(2.37±1.21)分,对照组为(2.40±0.66)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VP术中采用注射针定位、克氏针引导穿刺建立椎弓根通道安全有效,可减少穿刺次数及穿刺过程中X线透视次数.

    作者:李驰;王靖;王建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球囊扩张伤椎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球囊扩张伤椎内异体骨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3-2013-03经椎弓根球囊扩张伤椎内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6例胸腰椎骨折.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2.4(36~60)个月随访.植骨均骨性融合,植骨部位均未出现明显植骨吸收现象,未遗留空腔.无内固定断裂、椎体高度丢失.仅1例出现不明原因腰背酸痛不适,但能进行一般体力劳动.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优16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6.2%.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球囊扩张异体骨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避免椎体高度丢失,术式相对简单安全,经肌间隙入路及经皮微创手术创伤小.

    作者:饶小华;田纪青;廖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6-10行PLIF手术治疗的14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将ASD者纳入观察组,未出现ASD者纳入对照组.首先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纳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0例中有60例PLIF术后发生ASD,发生率为4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术前存在ASD、多节段融合与PLIF术后ASD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BMI、吸烟、饮酒、全椎板切除与PLIF术后ASD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术前存在ASD、多节段融合是PLIF术后发生ASD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术前存在ASD、多节段融合患者PLIF术后更易发生ASD,因此建议临床医师针对性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

    作者:慕春黎;王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时导管桥接技术在腘动脉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时导管桥接技术在腘动脉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8-2017-06诊治的14例腘动脉损伤,行腘动脉探查修复,术中采用临时导管桥接腘动脉通血,然后根据创面污染程度选择钢板或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结果 本组缺血再通时间:3~6 h 10例,6~8h3例,31hl例.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4~19)个月.肢体均成活,未出现感染、血管危象.1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2个月后行探查松解术,术后6个月恢复.1例双膝脱位伴双侧腘动脉损伤,缺血31h,术中常规小腿筋膜切开减张,术后小腿肌肉大面积坏死导致肾功能衰竭,透析3周后恢复;小腿肌肉坏死反复清创3次植皮后创面修复,术后遗留足部麻木及踝关节背伸、跖屈受限.其余患者均无下肢缺血造成的感觉、运动障碍.结论 临时导管桥接技术在腘动脉损伤治疗中应用可大限度减少肢体缺血时间,从而降低致残率,为后期保肢成活提供为可靠的基础.

    作者:马彦飞;牛强卫;温应辉;曾宪猛;明立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颈后路C3~6与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短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颈后路C3~6与C3~7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6-02完成的41例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21例行C3~6椎板成形术(观察组),20例行C3~7椎板成形术(对照组).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为(19.0±9.3)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21.4±8.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角、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19.0%)出现轴性症状,对照组7例(35.0%)出现轴性症状;观察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C~6与C3-7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均可完成充分减压,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同时术中保留C7棘突及附着结构可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作者:杨泽雨;郑文标;王勇;管军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依降钙素对大鼠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与软骨下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降钙素对早期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造模组(采用大鼠后膝前交叉韧带切断联合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治疗组(骨性关节炎造模后注射依降钙素治疗)、对照组(只打开大鼠膝关节腔及背部腹腔,未行前交叉韧带切断及双侧卵巢切除).造模12周后取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关节软骨改良Mankin评分、血清CTX-Ⅰ含量、血清CTX-Ⅱ含量明显低于造模组与治疗组,而治疗组低于造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ERK1、C-JUN、P38及MMP-13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而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组,而治疗组低于对照组;造模组骨小梁间距明显大于对照组与治疗组,而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降钙素能够降低骨吸收能力,抑制软骨下骨微结构持续破坏及骨质疏松,同时通过抑制MAPKs信号通路的表达减轻软骨外基质的降解,保护关节软骨,延缓骨性关节炎进程.因此,依降钙素具有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潜在可能性.

    作者:蒋东方;廖瑛;周君;张兴;成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VP治疗合并椎体内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合并椎体内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5-04采用PVP治疗的16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2例合并椎体内裂隙征者纳入观察组,136例未合并椎体内裂隙征者纳入对照组.结果 16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9(6~16)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前柱压缩比值、伤椎中柱压缩比值、伤椎后柱压缩比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伤椎前柱压缩比值、伤椎中柱压缩比值、伤椎前柱高度恢复比值、伤椎中柱高度恢复比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伤椎后柱压缩比值、伤椎后柱高度恢复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合并与不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而且合并椎体内裂隙征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明显.

    作者:郜浩凯;周亚东;朱华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自体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6-12诊治的3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胫骨结节内移及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14~30)个月.X线片显示截骨区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0(2.5~5.5)个月.术后6周CT显示髌股关节匹配良好,术侧TT-TG值平均11.3(10.2~12.5)mm;髌骨倾斜角由术前(20.1±1.4)°减小至(12.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05,P<0.001).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由术前(55.9±3.7)分提高至(94.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33,P<0.001).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作者:冯小兵;吴天昊;邹榆平;颜泉;杨琨;谢桃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5-05诊治的79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36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组),4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结果 79例均完成24个月随访.手术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非手术组无神经损伤、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手术组卧床时间较非手术组短,但住院时间较非手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腰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非手术治疗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作者:刘小侃;常江;翟向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皮质骨轨迹螺钉在骨质疏松单纯腰椎管狭窄症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在合并骨质疏松单纯腰椎管狭窄症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4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合并骨质疏松的单纯腰椎管狭窄症.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7.0±3.3)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明显腰椎不稳.随访期间未见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若责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突出且椎间高度尚可,可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安全,创伤相对较小,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刘涛;宋将;郝清海;袁崇明;李庆超;孙小刚;柴星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01-2017-09诊治的12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颈前路手术9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例,Halo架外固定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1例,Halo架外固定单纯后路植骨1例.结果 12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达满意的骨性愈合,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假关节形成.神经功能改善明显:5例脊髓神经功能由C级恢复至D级,2例神经功能E级者均无恶化.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表现为右上肢不全瘫,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1例颈前路短节段固定者术后出现纵膈感染征象,食管造影确诊为食道瘘,取出内固定物,胸外科会诊探查修补瘘口,鼻饲后症状消失,纵膈感染消失;1例随访发现内固定物松动,仅有吞咽异物感.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治疗策略强调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前提下考虑到各种风险及操作困难.

    作者:张仲磊;吉立新;谢文贵;吴立庆;范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3D打印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10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20例腰椎管狭窄症.术前通过3D打印模型分析腰椎管狭窄的部位及硬膜和神经根受压情况,术中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按术前规划具体实施减压.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8~18)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3d疼痛VAS评分为(1.2±0.3)分,较术前(8.3±1.2)分明显降低;术后3d的ODI指数为(18.3±5.7)%,较术前(30.3±10.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Nakai标准评定:优13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腰椎管狭窄症个体化模型,术前可以直观、立体、精准分析腰椎管狭窄的部位及范围,有利于提高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勇兄;郑晓青;庄见雄;肖丹;昌耘冰;刘斌;尹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四肢骨干骨折术后萎缩性骨折不愈合早期分子水平诊断研究进展

    萎缩性骨折不愈合定义为在骨折相关损伤后6个月没有任何愈合进展,其发生率为5%~10%[1].一些危险因素会导致萎缩性骨折不愈合发生,如骨折类型、骨折部位、骨质流失、合并骨与软组织破坏的粉碎性骨折、代谢或内分泌失调、饮酒、抗炎药物、化疗药物、感染和烟草[2].虽然这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导致骨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但是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尚不清楚.目前萎缩性骨折不愈合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来完成,如果临床医师的经验不足或骨折端骨痂骨盐含量低于25%,X线片就失去了诊断价值,因而无法观察到极有临床意义的早期变化.笔者就四肢长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参与的主要生长因子进行综述,为早期分子水平诊断萎缩性骨折不愈合的研究提供思路,报道如下.

    作者:张亚强;陈显侠;封国超;李闯兵;时培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KP联合伤椎骨质新鲜化处理治疗Kümmell病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骨质新鲜化处理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06行PKP联合椎体骨质新鲜化处理治疗的21例Kümmell病.结果 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50(40~100)min.骨水泥注入量:胸椎平均4(3~5)ml,腰椎平均5.9(4~7)ml.术中2例骨水泥椎体前缘渗漏,但均未出现明显症状.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6~16)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水泥无整体松动,伤椎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2.0±0.9)分,ODI指数为(24.0±5.1)%,伤椎前缘高度为(30.0±4.3)mm.结论 采用PKP治疗Kümmell病疗效满意、安全可靠,联合椎体骨质新鲜化处理能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并减少后期因伤椎骨水泥松动移位导致椎体高度下降.

    作者:赵吉鹏;向学强;孙传;吴海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后路联合前路一期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的下颈椎关节突脱位

    目的 探讨后路联合前路一期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的下颈椎关节突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12诊治的7例下颈椎关节突脱位患者,术前脊髓损伤ASIA分级:B级3例,C级3例,D级1例.经术前牵引+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失败后采用后路联合前路一期手术治疗,后路手术解除关节突脱位并予以侧块螺钉固定,然后取仰卧位行前方的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9(12~34)个月.2例术后出现吞咽不适,于术后3个月内消失.随访期间无脊髓损伤加重、硬膜外血肿形成、切口感染、气管食管瘘或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椎间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平均5.7(5~8)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3例B级和1例C级改善为D级,2例C级和1例D级改善为E级.结论 后路联合前路一期手术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的下颈椎关节突脱位的理想方法,可以早期解除脊髓压迫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刘军;范亚一;李伟伟;弓立群;段大鹏;宋启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6-03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的31例腰椎爆裂骨折.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5(18~24)个月.骨折均愈合,随访期内无感染、钉棒断裂及移位等情况.术后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级恢复情况:A级2例中1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B级5例中1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E级;C级12例中1例恢复至D级,11例恢复至E级;D级10例恢复至E级.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创伤小,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缓解术后腰背痛、改善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李家德;陈永志;叶永志;林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颈椎过伸损伤不同前路手术方式对颈椎生理曲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比较分析颈椎过伸损伤采取不同前路手术治疗后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7-01采用颈前路切开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50例颈椎过伸伤,50例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组),50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B组),50例在大部分椎体后壁保留前提下行颈前路扩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C组).结果 1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0.6(15~58)个月.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个月的前柱压缩比值、后凸Cobb角、颈椎曲度C值、ASI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而且C组改善为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颈椎过伸伤患者,在保留大部分椎体后壁的前提下行颈前路扩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更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邢顺民;徐寅强;方良勤;李韧;陈德纯;何翔;谭俊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新型无尾帽自锁式椎弓根钉的设计与有限元力学分析

    目的 设计新型无尾帽自锁式椎弓根钉,建立腰椎后路融合新型椎弓根钉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方法 在传统椎弓根钉设计基础上,对尾帽旋转锁定方式进行优化,无尾帽自锁式椎弓根钉锁紧部分设计为螺钉座及紧固座,在固定连接棒的操作中实现外力提拉一步锁定.建立L45后路椎间融合新型椎弓根钉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分析腰椎前屈、后伸、侧弯、旋转时椎弓根钉的受力情况.结果 新型椎弓根钉内固定大应力值:前屈2.92×107 N/m2,后伸2.97×107 N/m2,侧弯3.12×107 N/m2,旋转2.89×107 N/m2.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情况下应力集中在螺钉中部及钉棒交界处,以钉棒交界处为显著.不同工况下腰椎各方向活动度均下降,以屈伸活动时为显著.结论 新型无尾帽自锁式椎弓根钉摒弃了传统椎弓根钉尾帽垂直加压锁定方式,零切迹、一体式锁定设计体现出良好的手术操作便利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此外,有限元分析新型椎弓根钉受力特点可以为后期生物力学测试及疲劳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王博文;吴子祥;冯亚非;王虎;张扬;严亚波;刘峙辰;杨照;王法琪;王健;胡晓帆;雷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3种手术方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后正中人路、Wiltse人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诊治的75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21例行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A组),28例经椎旁肌间隙人路行椎弓根钉内固定(B组),26例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C组).结果 75例均获得12个月完整随访.C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A组与B组,A组手术时间较B、C组长;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B组少于A组;B组与C组术后1d、1周、3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A组,术后3、12个月ODI指数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手术时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3d、3个月、12个月伤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后正中人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合并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比较,Wiltse人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改善更明显,可更早进行康复锻炼.

    作者:韩杨;杨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椎间孔镜BEIS技术与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与经椎间孔人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2-01-2014-01诊治的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31例采用BEI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BEIS组),29例采用TLIF术治疗(TLI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1年、3年下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3年完整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硬膜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未出现感染.TLIF组植骨均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与TLIF组比较,BEIS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IS组术后1个月、1年、3年下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优于TLIF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LIF手术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符合微创理念,可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疗效良好且保持稳定.

    作者:高琨;杨浩;刘亮;胡美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