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尾零切迹可折断式髌骨固定针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王刚;徐自胜

关键词:髌骨骨折, 针尾零切迹可折断式髌骨固定针, 克氏针张力带,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比较针尾零切迹可折断式髌骨固定针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髌骨骨折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针尾零切迹可折断式髌骨固定针内固定,对照组4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个月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12个月.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中,观察组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及局部皮肤刺激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移位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尾零切迹可折断式髌骨固定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可以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胫骨平台解剖型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解剖型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3-07采用胫骨平台解剖型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测量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及胫股角(FTA).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9.0±14.2)min,术中出血量(96.0±16.7)ml,住院时间(13.6±4.5)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6.8±4.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3.6±2.8)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9.7±5.6)分,优良率93.5%.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的患肢TPA、PA及FTA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内固定放置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邬黎平;黄远翘;张敏;李宝丰;朱小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个性化制作骨水泥间隔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目的 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骨水泥间隔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3-2012-03,采用一期置入个性化制作的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重建术治疗8例TKA术后感染.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骨水泥间隔器相关的骨折、脱位及不稳定.2次手术间隔期为12~20周,平均15周.患者在间隔期均能扶拐行走,屈膝无明显受限,活动度90°~120°,平均100°.间隔期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平均81分.二期翻修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与新的感染.结论 个性化制作的骨水泥间隔器与原假体取出后的腔隙完美匹配,并且能大程度保留术后关节的活动度,治疗TKA术后感染疗效可靠.

    作者:程斌;姚小涛;丁真奇;刘晖;翟文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 检索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统计内固定失效的例数.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07-2011-06采用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8例,统计内固定术后2年的内固定失效例数.结果 纳入相关文献34篇,总例数3 369例,内固定失效65例.本院268例中内固定失效4例.结论 导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计划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关键.

    作者:刘江涛;邱晨;徐俊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钻孔减压植骨和股方肌骨瓣植入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钻孔减压植骨术和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54例(61髋)ONFH分别采用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骨瓣植入组,25髋)和钻孔减压植骨术(减压植骨组,36髋)治疗,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临床效果及手术失败率.结果 减压植骨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植入组临床改善率为69.6% (16/23),减压植骨组临床改善率为66.7%(24/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4,P=0.816).结论 采用钻孔减压植骨和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早期ONFH的早期随访效果确切,但钻孔减压植骨术创伤更小,住时院时间更短.

    作者:姚运峰;康鹏德;吕浩;张积森;詹俊峰;薛晨曦;荆珏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3-01采用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的8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每次随访时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疗效评估,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均获得平均24(12~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6(12~24)周.术后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都斌;王勇;蒋建农;张盘军;郝思春;焦杰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VSD在四肢严重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四肢严重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2-03彻底清创后行VSD治疗的19例四肢软组织严重破溃感染.结果 17例经1或2次VSD治疗后一次植皮后成活;2例合并肌腱、骨外露者感染创面经VSD负压吸引2或3次后感染得到控制,植皮后部分未成活的小创面经再次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 对于四肢严重感染创面,及时清创后行VSD负压吸引术后一次性游离植皮,创面愈合快,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陈志永;刘春晖;薛朝亚;孟武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方法 将自2009-08-2014-01接受DHS内固定治疗的3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研究,观察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并分析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中操作情况、术后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扶拐下地时间以及合并骨质疏松及糖尿病情况与骨折不愈合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84例中368例骨折完全愈合,1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4.2%.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否处理股骨小粗隆骨块对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骨折类型、术中操作情况、术后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扶拐下地时间、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对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不稳定骨折、术中螺钉的深度和位置不良、未矫正髋内翻、术后Garden对线指数不满意、颈干角未恢复正常、合并糖尿病是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扶拐下地时间≥6周是发生骨折不愈合的保护因素.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受到骨折类型、患者自身情况、手术操作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准确把握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

    作者:徐鸿尧;赵建宁;郭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创治疗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目的 对于临床常见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进行手术治疗,探讨微创治疗的有效、实用方法.方法 11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微创下开窗撬拨植骨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复位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双固定螺钉固定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支具外固定配合积极康复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0~75 min,平均62 min.11例均获得平均13(5~20)个月随访,膝关节功能良好,无复位不良、感染、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膝关节失稳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末次随访时按Rasmussen评分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膝外翻应力所致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效果确切的优点.

    作者:李凯;肖文兴;刘列;张永刚;杨军琪;刘鹏;李小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一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2-2010-06对14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及严重膝关节脱位患者在关节镜下一期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处理合并的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14例均获随访23~36个月,平均29.5个月.均无膝关节肿痛症状、感染、伸膝障碍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达120°~130°;膝关节IKDC评分:A类11例(78.6%),B类2例(14.3%),C类1例(7.1%);膝关节Lysholm评分(89.2±4.6)分,较术前(54.7±5.3)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56,P=8.91E-14).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华;狄正林;章军辉;徐荣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再次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1-2012-06诊治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41例,分析骨不连原因,选择更换内固定物或保留髓内钉附加接骨板固定,并对营养不良型和萎缩型骨不连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骨不连分型:肥大型7例,营养不良型19例,萎缩型15例.27例原骨折固定技术存在明显力学错误,14例嗜烟.再次手术后获15~34(21.7±9.3)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股骨干愈合时间(8.6±3.3)个月,胫骨干愈合时间(9.3±4.4)个月.临床疗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股骨干优良率90.0%,胫骨干优良率90.1%.结论 骨折断端的血供被破坏、骨折不稳定、嗜烟是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骨不连而采用恰当的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郑金文;刘显东;王小兵;唐承杰;陈星宇;梅国龙;江继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笔者自2008-01-2012-12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67~86岁,平均76.9岁.左侧4例,右侧3例.均为初次置换,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半髋关节置换术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2~69个月发生骨折,均为Vancouver B1型.

    作者:龙少林;贺爱风;朱福群;汤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

    目的 探讨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20例(25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其中2例保留后交叉韧带,18例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结果 本组20例术后获得平均12(5~60)个月随访.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15°~85°,术后0°~130°.膝内、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术前KSS评分(11.50±1.61)分,术后(91.35±1.23)分.结论 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术中通过软组织平衡技术的应用,操作方便,假体稳定性及关节活动度好.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汤长华;王黎明;姚庆强;张晓慧;周晓宇;赵曙;张杰;纪兆亮;冯国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髌下脂肪垫骨化1例

    笔者于2014-07对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髌下脂肪垫骨化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女,66岁,右膝关节外伤后疼痛伴伸直受限20年,加重3年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年外出劳动时不慎跌倒以右膝部着地,当时右膝肿胀明显,在家卧床休息(未予任何检查及治疗).后右膝关节疼痛伴伸膝受限,3年前上述症状加重,伸膝受限.查体:右膝无红肿及窦道,右膝髌下及膝眼处可扪及骨性包块,包块质硬如岩,活动度差.深压痛(+),右膝关节呈半屈状约40°伸膝不能,右下肢感觉正常.

    作者:王凤民;丁少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髋关节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辅助技术及设备更新,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学者们对髋部疾病的认知及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髋关节形态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未来数字化骨科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三维髋关节形态学研究的深入,将会使髋部外科手术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作者:章晓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与体会.方法 自2010-01-2013-06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后经皮微创内固定.在关节镜下探查整个关节腔,用探钩或骨膜剥离器将骨折解剖复位,骨缺损处取自体髂骨植骨,经皮微创空心钉、拉力螺钉或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如合并半月板或韧带损伤则在镜下作相应的处理.结果 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关节面平整,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膝关节僵硬、关节不稳等并发症.28例术后获得6~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Rasmussen评价标准评定:优2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 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精确、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邵玲娃;周胜虎;许成志;尹大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中医辩证分期用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26例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联合中医辨证分期用药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疗效根据X线片所示骨痂定量分析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结果 观察组骨痂生成时间较对照组短,生成量较多,骨折愈合更快.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0.06±5.06)分,高于对照组(84.32±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P=0.028).结论 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医辨证分期用药治疗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飞;倪向阳;许平;高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微创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

    目的 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微创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8-2013-07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微创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踝关节不稳10例(12足).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8~2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AOFAS评分平均70(60~75)分;术后AOFAS评分平均95(90~98)分,优9足,良1足,可2足.结论 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固定方法既简单又牢固,而且肌腱两端均在骨隧道内,有足够大的腱-骨接触面及强度,完全能满足术后踝关节运动稳定的需要.

    作者:丁文鸽;李欢;王珂杰;徐鹏;李文亮;严伟洪;刘志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有限切开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

    目的 总结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3-2012-10,采用前方L形钢板和侧方1/3管型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68例.末次随访时采用Ovadia评价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68例均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延迟愈合6例,无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疗效按Ovadia评价系统评定:优43例,良12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80.9%.结论 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可有效固定骨折块,防止关节面塌陷,骨折愈合率高.

    作者:孙昌俊;毕若杰;李力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8.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36例均获得平均60.1(4~71)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术后4年死于内科基础疾病.35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9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6%.结论 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郭锦明;刘俊;严宏生;章斌;陈志江;杨小军;阚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半月板替代治疗研究相关进展

    半月板曾被认为是膝关节无功能组织,对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移除损伤的半月板被公认为唯一有效方法,术后疼痛症状立即缓解使得该方法一度被认可.随着对半月板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学者们发现在移除半月板后将会造成膝关节负荷传导紊乱、关节软骨应力集中,并逐渐发展为骨性关节炎[1-2].这一认识彻底改变了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静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