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孟增东;连星烨;刘伟;雷云坤;刘思波;廖永兴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一期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本组33例获平均随访11个月,假体无松动下沉,关节功能重建良好.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9分,术后第6周平均93.1分.结论 一期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辅助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股骨撑开器间接复位技术联合关节镜辅助复位技术及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微创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50例.结果 50例获平均18个月随访,48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2例干骺端局部延迟愈合.术后1年Lysholm评分平均91.5(75~96)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8°(105~130°).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股骨撑开器间接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处理更为全面准确,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谭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阻挡钉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对胫骨远端骨折行阻挡钉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15例胫骨远端骨折行阻挡钉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5例均获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75~98分,平均85.7分.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断裂、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阻挡钉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对局部软组织血供破坏小、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方玮;马兆龙;杨文贵;何晓锋;韩雪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合并重度髋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结果 术后12例均获得平均20(3~3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可行、疗效满意.

    作者:李浩;邹鸿星;杨淮河;徐敏;舒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Juvara截骨术治疗老年足拇外翻

    目的 探讨采用Juvara截骨术治疗老年足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32足)足拇外翻行Juvara截骨术,采用第1跖底内背侧入路,完成骨赘切除、软组织松解和近端截骨,后行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22例获5~40个月随访,平均13.8个月.术后疗效采用美国AOFAS评分评定:优15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5%.仅1例发现转移性跖骨痛.结论 采用Juvara截骨术治疗老年中、重度足拇外翻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志权;刘利峰;甘洪全;张会文;邓华民;王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LCP内固定治疗29例(PFLCP组),PFNA内固定治疗30例(PFNA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1例(关节置换组).结果 PFNA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PFLCP组和关节置换组.PFLCP、PFNA、关节置换3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2.7%、90.0%、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EvansⅠ~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采用PFLCP或PFNA内固定治疗;对于EvansⅣ、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采用PFNA内固定;80岁以上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可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马健;杨明贵;段政;李德胜;李光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复位策略与手术技巧

    目的 探讨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复位策略与手术技巧.方法 对97例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97例中86例(88.7%)获得解剖复位.94例获得随访6~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断裂,5例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结论 提高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复位策略与手术技巧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施保华;尹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

    目的 探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 26例获随访3~36个月.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1例术后3个月发生切口感染,长期换药不愈合并伴有假体柄下沉.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新民;毛鸿斌;张运祥;熊红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53例闭合性新鲜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行X线摄片和64排CT三维重建.根据CT下“三柱理论”分类:其中后外侧柱骨折12例,后内侧柱骨折26例,后内侧及后外侧均有骨折者15例.采用膝关节后侧倒L形入路切开复位、桡骨远端T形普通钢板或锁定钢板固定15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纵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26例,采用膝关节后外侧纵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或螺钉固定12例.术后按AK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3例术后获12~3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KS评分平均87(58~95)分,15例采用膝关节后侧倒L形入路者AKS评分平均82(58~90)分,26例采用后内侧纵形入路者AKS评分平均91(70~95)分,12例采用后外侧纵形入路者AKS评分平均85(65~92)分.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术前慎重评估软组织损伤,选用适当的手术入路与内固定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叶钢;彭朝安;孙华斌;肖兢;喻紫晨;汪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两种手术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后踝骨折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33例胫骨中下1/3骨折伴后踝骨折,其中胫骨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后踝采用空心钉内固定18例(空心钉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5例(钢板组).采用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33例获随访10~28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评分标准评定:空心钉组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钢板组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两组AOFA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8>0.05).结论 胫骨中下1/3骨折常合并后踝骨折,后踝骨折采用空心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空心钉内固定损伤小,而钢板内固定更加切实可靠.

    作者:黄俊伍;罗轶;黄燕峰;孙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 关节损伤16例(19足),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16例均获随访3~20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评估疗效:优9足,良5足,可3足,差2足,优良率73.7%.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显著,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损伤程度、术中复位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

    作者:张宝锋;韩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15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UKA治疗,术前行膝关节伸直位正侧位、双下肢全长正位、膝关节应力位、髌骨轴位X线片及膝关节MR检查,测量术前及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并进行膝关节AKS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屈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KS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U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早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作者:周友龙;陈奇;康一凡;汪滋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多枚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目的 探讨多枚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老年股骨颈骨折85例采用多枚空心钉内固定41例(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4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Harri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较B组低;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均有效,应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全身情况及对生活质量要求来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苗巍;张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胫骨前外侧截骨开门法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

    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手术时,传统的前外侧入路因显露不佳使学者近年来多采用后外侧入路或行腓骨小头截骨入路[1].但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解剖复杂,损伤血管神经可能性大,而且出于保护胫前动脉需要不能向下过度延长切口.笔者自2009年5月~2012年7月尝试采用胫骨前外侧截骨开门法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21例,安全有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4~71岁,平均48岁.均为车祸伤.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加三维重建,明确诊断为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其中2例伴有内侧平台骨折.

    作者:吴权;李启运;龙树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交锁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治疗13例胫骨上1/3骨折体会

    笔者自2009年9月~2012年9月采用交锁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治疗13例胫骨上1/3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60岁,平均38岁.其中7例合并腓骨近端骨折,3例为多段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车祸伤5例,跌伤7例,重物打击伤1例.1.2 手术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消毒铺巾,腰硬联合或全身麻醉,平卧位.先在透视下闭合牵引恢复患肢长度和矫正旋转.

    作者:郑永江;白贵春;贾湘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开放性股骨髁上骨折28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开放性股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开放性股骨髁上骨折术中彻底清创,Anderson-Gustilo Ⅰ型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Anderson-GustiloⅡ、ⅢA型骨折视软组织情况,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Anderson-GustiloⅢB、C型骨折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一期或延迟封闭创面.结果 28例获6~24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3例发生浅表感染,无骨髓炎发生,2例因骨折不愈合再次行手术治疗,3例发生创伤性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Merchant评分:优10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 开放性股骨髁上骨折损伤重、处理难度大,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正确处理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何吉亮;郝振海;周东生;许世宏;马玉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分析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一期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本组33例获平均随访11个月,假体无松动下沉,关节功能重建良好.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9分,术后第6周平均93.1分.结论 一期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孟增东;连星烨;刘伟;雷云坤;刘思波;廖永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CIK/NK细胞对荷骨肉瘤NOD/SCID小鼠肺转移瘤的杀伤作用

    目的 制备骨肉瘤U-2OS细胞NOD/SCID小鼠肺转移模型,探讨CIK/NK细胞对肺转移瘤的杀伤作用.方法 60只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每只鼠经尾静脉接种U-2OS细胞2×106(0.2 ml)后24h,输注CIK/NK细胞(2×107/0.2 ml);B组:每只鼠经尾静脉接种U-2OS细胞2×106(0.2 ml)后24h,注射生理盐水0.2 ml;C组:每只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后24 h,注射生理盐水0.2 ml.比较各组小鼠生存时间及肺部肿瘤负荷情况.结果 B组接种U-2OS细胞后29 d内小鼠全部死亡,其中16只肺部出现肉眼可见瘤块;A组接种U-2OS细胞后60d内小鼠死亡8只,肺部均发现肉眼可见瘤块,余12只肺部均无瘤块.A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鼠死亡时体重明显低于A组,而肿瘤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有肯定的抗骨肉瘤肺转移瘤效果.

    作者:杨洁文;王潇娉;冯东华;梁新军;吴燕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髋臼双柱骨折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髋臼双柱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指髋臼前柱和后柱同时发生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明显,涉及所有的髋臼关节面,没有任何髋臼顶和主骨相连,髋关节极不稳定,是髋臼骨折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其治疗的关键是良好的复位.对具有手术适应证的双柱骨折,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有学者[1]建议采用广泛或联合手术入路,这些入路可以充分显露骨折,但增加了创伤和潜在并发症;而有学者[2]认为大部分双柱骨折其实可通过单一入路而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既减少了手术时间,又可以避免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时体位不利造成的骨折复位困难.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入路能适用所有类型的髋臼双柱骨折,针对不同骨折损伤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达到优良效果的前提.

    作者:黄进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髌股疼痛综合征X线特征与三种评分系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目的 采用X线测量发生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膝关节的相关影像学参数,并分别与WOMAC、KUJALA和MEL-BOURNE评分系统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筛选出49例(51膝)膝关节选取和PFPS相关的10项参数进行测量:股骨远端外翻角(DFVA,X1)、胫骨近端内翻角(PTVA,X2)、股骨角(FA,X3)、胫骨角(TA,X4)、胫股角(TFA,X5)、Insall-Salvati指数(ISR,X6)、沟角(SA,X7)、外侧髌骨角(LPA,X8)、适合角(CA,X9)、髌股指数(PI,X10),并进行WOMAC、KUJALA和MELBOURNE评分,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像学参数与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OMAC评分多元回归方程:Y=-213.742+2.011 X5,F=3.960,R2 =0.494;KUJALA评分多元回归方程:Y=125.835-24.475 X6-0.341 X7-0.992Xs,F=32.732,R2=0.891;MELBOURNE评分多元回归方程:Y=51.66-16.329X6-5.47X10,F =22.178,R2=0.856.结论 ①膝关节X线测量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3项评分及膝关节功能的情况;②KUJALA评分能较全面地评估PFPS,轴位X线片上Insall-Salvati指数、沟角、外侧髌股角较为重要,可用于临床评估PFPS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③由于KUJALA和MELBOURNE评分的决定系数较大,回归系数标准误较小,从而在临床上通过统计控制确定评分值来评估影像学参数.

    作者:薛刚;朱庆生;朱锦宇;姜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比较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8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2组:A组42例(48足)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B组36例(38足)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跟骨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均获得平均16.8(8~34)个月随访.两组术后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A组优良率89.6%,B组优良率86.8%,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B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微创优点.

    作者:柴雷子;薛锋;丁亮;沈玉春;赵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