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潘建宏;郭永良;惠华;高华;梁英林;王争刚;刘彬;吴超

关键词:椎弓根, 胸腰椎, 骨折, 植骨, 短节段,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性骨折22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入骨粒,10例术中行后路椎板减压.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为脊柱提供早期稳定性,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使伤椎获得坚强愈合为脊柱提供长期稳定,两者相结合疗效满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体会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否需行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取经后路短节段固定,骨折椎体万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3~24个月随访,术后Cobb角恢复理想,骨折椎体基本恢复正常高度.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固定治疗能使术后脊柱稳定性增加,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使伤椎复位近正常高度并保持矫正效果.

    作者:成平;李秀成;宋爱国;刘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应用自体骨栓内固定方法治疗桡骨头MasonⅡ型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骨栓固定桡骨头Mason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06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肱骨远端取自体骨栓内固定治疗同侧桡骨头MasonⅡ型骨折14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6~18个月,肘关节伸屈、前臂旋前旋后力量及活动范围和握力正常,关节功能和肌力恢复较好.根据Broberg和Morrey系统功能评分:优6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 采用肱骨远端自体骨栓固定桡骨头MasoⅡ型骨折,为一理想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徐希斌;黄洪;储辉;李波;俞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Neer3型)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对比三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Neer 3型)内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及耐久性.方法 按照统一标准制作肱骨近端3部分外科颈大结节骨折模型,分别予空心钉、克氏针及三叶草钢板固定.所有标本进行循环外展实验、循环屈伸实验及压扭负载.结果 加压空心钉的结构稳定性较克氏针好而次于三叶草钢板.空心钉及克氏针内固定结构稳定性与骨密度(BMD)有很大的相关性.结论 加压空心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微创的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短,能满足内固定的要求,提供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结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小东;孙天胜;王晓红;胥少汀;张建政;陈晓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伤椎多方位植骨及后路G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经伤椎多方位植骨及后路G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GSS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伤椎多方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A组),单纯后外侧植骨20例及5例未行植骨(B组).结果 两组在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恢复,手术前、后Cobb角的矫正复位丢失,螺钉松动率,断钉率等指标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多方位植骨及后路G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了脊柱前、中、后柱的稳定性,可有效地恢复及维持椎体高度,提高骨折椎体密度,防止内固定松动失败及矫正度丢失.

    作者:冯迎春;邵长庆;王强;张武;张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目的 观察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6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0个月,出现1例尺神经病变,1例异位骨化.末次随访,肘关节屈曲95~135°,平均120°;伸直丢失15~40°.根据Mayo评分系统:优8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84.6%.结论 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显示术野清晰,提供牢固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德付;孙强;董新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支柱块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结果 24例随访6~1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立即缓解,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椎体约90%,脊柱Cobb角恢复至10°左右.结论 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是目前可供临床选择的较好的术式之一.

    作者:姜世涛;张洛舟;丁亮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OLD螺钉治疗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

    目的 提高对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的认识,掌握其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后路鹰嘴截骨入路,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受伤机制、分型、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获1~3年的随访,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8~10周骨折愈合,随访末期,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要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采用BOLD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练习能得到满意疗效.

    作者:郑联合;王育才;于哲;卢斌;樊志强;马保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一例

    笔者于2010年12月收治1例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从3m高处坠落受伤2h而入院,臀部着地致伤,伤及左臀部及腰部.查体:腰背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左臀部饱满,坐骨处压痛明显,左髋伸屈障碍,被动伸屈左髋关节感疼痛,左下肢直腿抬高抗阻力时髋关节疼痛;双下肢肌群肌力4~5级,感觉正常.

    作者:万里;聂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88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小夹板固定的60例,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28例.结果 88例骨折全部愈合,按Dient功能评定标准,手法复位优良率78.3%,切开复位优良率85.7%.两组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AO分型中C型骨折的治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根据应骨折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作者:张洪;赵国梁;杨徐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后正中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目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小切口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17例予以传统入路(传统组),16例予以后正中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组)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切口长度也要短于传统组,术后体温及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入路相比具有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发热及疼痛程度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伟;于海洋;梁成民;翟云雷;曹杰;崔红林;李超;余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改良后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

    笔者于2006年1月~2010年7月,采用改良后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35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7~53岁,平均36.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落伤3例,摔伤7例,机器挤伤3例;AO分型:B型20例,C型15例;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8例;合并桡神经损伤6例.

    作者:周敏;隋淑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骶棘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28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获得6~24个月随访,术后伤椎得到良好复位,2例术后出现短期腰背痛,经理疗药疗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经骶棘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脊柱背部软组织解剖结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单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文武;田纲;射富荣;梁真南;梁伟国;李鼎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12例.结果 本组获3~12个月的随访,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22.5mm恢复到27.2 mm.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6分降到2.5分.结论 过伸复位PVP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简单且费用较低等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李开华;陈刚;夏建龙;杨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多节段骨折

    股骨多节段骨折是下肢骨折中比较严重的骨折,多发生于严重创伤,往往并发多种复合伤,若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类型选择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及许多后遗症.笔者于2006年3月~2011年1月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多节段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斌;王新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应用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分析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75例四肢骨折应用MIPPO技术治疗,总结和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 并发症包括:1例桡神经损伤,2例深部感染,1例骨不愈合,1例钢板断裂.结论 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不熟悉MIPPO内固定物的设计意图和操作要点,骨折复位不佳,固定不牢,术后负重过早;术前周密计划,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正确锻炼,大部分并发症可预防.

    作者:湛川;王丹;马承斌;袁宏谋;冯晰民;高延军;刘尊鹏;张伟;安久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 对自2004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61例采用体位调节、切口加压包扎治疗(A组,20例),经皮蛛网膜下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B组,20例),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C组,21例).结果 A组切口脑脊液漏消失时间为(19.0±3.9)d,切口愈合时间为(25.0±4.6)d,8例初期治疗失败.B组切口脑脊液漏的消失时间为(3.0±1.0)d,切口愈合时间为(16.0±2.6)d,6例初期治疗失败.C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3.0±1.0)d,均初期治疗成功.C组切口无脑脊液漏,与A、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时间短于A、B组两组(P<0.05),初期治疗成功率高于A、B组两组(P<0.05).结论 采用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方法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疗效满意,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作者:胡安文;李峰;蒲丹;肖业生;罗光平;杨长远;袁泉;刘洪;向超;朱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母螺钉的研制及其在撕脱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一种固定撕脱骨折的新型螺钉(子母螺钉)的研制及其在撕脱骨折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子母螺钉内固定治疗撕脱骨折7例.结果 7例均得到随访15~27周.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优2例、良1例.肩关节功能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优2例,良1例,可1例.结论 子母螺钉治疗撕脱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骨折块不易碎裂,组织干扰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岩;王生介;赵金坤;朱建国;钱臣;谭红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单枚融合器融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疾病87例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单枚融合器融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3个月及1年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单枚融合器融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刚;毛广平;许斌;吴苏稼;赵建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肩关节悬吊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肩关节悬吊复合体(SSSC)损伤的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SSSC损伤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获得10.2(6~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6(8~12)周.随访结果:ASES评分平均88.4(67~100)分;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恢复SSSC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发挥其维持上肢和躯干之间稳定性的作用,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作者:张堃;宋哲;李忠;庄岩;薛汉中;王谦;马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后路间接减压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后柱牵张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 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与后路椎板切除直视下减压内固定术(PODT)治疗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的后柱牵张性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共39例,POIT 19例,PODT 20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POIT优于PODT;两组术后1年Cobb角矫正丢失、神经损伤恢复无显著差异.结论 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与PODT相当,但创伤更小,其远期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郑进;马雪海;姚庆强;郑圣鼐;唐城;王黎明;徐杰;曾逸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