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李开华;陈刚;夏建龙;杨挺

关键词:过伸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摘要: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12例.结果 本组获3~12个月的随访,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22.5mm恢复到27.2 mm.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6分降到2.5分.结论 过伸复位PVP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简单且费用较低等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尺骨茎突骨折固定在盖氏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尺骨茎突骨折固定在盖氏骨折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盖氏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桡骨干骨折端,同时对尺骨茎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结果 本组获4~18个月的随访,尺骨茎突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均大于90分,随访结果为优.结论 对尺骨茎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盖氏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丁皓;丁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成人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后入路椎间盘病灶彻底清除、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6例成人原发性椎间盘炎.结果 本组获随访12~96个月,X线片示椎间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剧烈的腰痛,血沉及C反应蛋白增高,MR呈异常征象即可明确诊断成人原发性椎间盘炎.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尽早手术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

    作者:严力生;钮心刚;罗旭耀;钱海平;李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12例.结果 本组获3~12个月的随访,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22.5mm恢复到27.2 mm.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6分降到2.5分.结论 过伸复位PVP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简单且费用较低等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李开华;陈刚;夏建龙;杨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单枚融合器融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疾病87例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单枚融合器融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3个月及1年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单枚融合器融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刚;毛广平;许斌;吴苏稼;赵建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一例

    笔者于2010年12月收治1例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从3m高处坠落受伤2h而入院,臀部着地致伤,伤及左臀部及腰部.查体:腰背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左臀部饱满,坐骨处压痛明显,左髋伸屈障碍,被动伸屈左髋关节感疼痛,左下肢直腿抬高抗阻力时髋关节疼痛;双下肢肌群肌力4~5级,感觉正常.

    作者:万里;聂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典型性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滑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共治疗32例非典型性滑膜炎.根据临床及生化指标不同分型: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8例,Ⅳ型5例,V型3例.采用严格卧床休息、控制饮食结构、抗生素应用、抗凝活血药物、中草药治疗.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变化,分为治愈25例,好转7例.结论 非典型性滑膜炎是多种关节炎的早期表现,根据非典型性滑膜炎的临床表现确定不同类型,而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高金亮;孙刚;董建文;杨振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多节段骨折

    股骨多节段骨折是下肢骨折中比较严重的骨折,多发生于严重创伤,往往并发多种复合伤,若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类型选择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及许多后遗症.笔者于2006年3月~2011年1月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多节段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斌;王新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撬拨复位法治疗腕月骨周围型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腕月骨周围型脱位的临床诊断及撬拨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撬拨复位法治疗腕月骨周围型脱位16例,手法牵引复位7例.结果 本组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疗效评定结果为:优14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5.7%.结论 月骨周围型脱位应早期明确诊断,克氏针撬拨复位是治疗月骨周围型脱位的一种简单、微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骁;刘成;李丹;田勇;刘守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切口取出指骨内金属异物(附21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小切口取出指骨内金属异物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取出215例指骨内金属异物.结果 本组金属异物全部一次手术取出,无医源性骨折发生.患者获随访2~16个月,手指功能评价结果:优20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9.1%.结论 通过术前的定位、分型处理,采用小切口取出指骨内金属异物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作者:杨国峰;陈闽昌;邬江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方法,收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4个RCT研究,总病例数为301例.Meta分析显示:①手术组的骨折不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均低于非手术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0.16[95%CI(0.06,0.44),P =0.0004]、0.10[95%CI(0.03,0.32),P =0.0001];②手术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短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0.23; 95%CI(-12.79,-7.66),P <0.00001].结论 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治疗可显著地降低锁骨中段骨折不愈合率和畸形愈合率,同时能缩短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因此手术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更佳选择.

    作者:熊军;余斌;欧阳汉斌;项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桡骨远端骨折发病分布调查报告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规律以利于临床前干预.方法 对自2007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229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总体男性多于女性,从0~60岁男性一直高于女性,但自60岁以后女性发病要高于男性.总体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20~30岁;男性发病高峰年龄段:20~30岁;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本组中工人、农民、学生三者居前三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大多数,骨折类型以AO分型中A型骨折居多.在受伤原因中意外自行摔伤占59.4%,在各个年龄段中均排第一位,且在60~70岁达发病高峰期,交通事故伤在20~50岁年龄段高发,机器伤的高发年龄在40~50岁.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正确的干预可以达到降低发病率,加强各种安全教育及干预骨质疏松为两条主要干预措施.

    作者:黄金亮;唐辉;范新宇;徐永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的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4年6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45例NeerⅢ、Ⅳ型骨折.结果 本组获随访10~32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Neer评分:优19例,良22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1.1%.结论 微创手术操作、骨折端间接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正确的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

    作者:钟竞林;张义福;杨业林;易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手术方案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与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单间隙、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3例),A组行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B组行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应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观察腰腿痛复发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术后6个月:A组优良率为90.57%,B组优良率为66.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优良率为84.91%,B组优良率为50.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行椎板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复发腰腿痛少等优点.

    作者:张圣飞;王永祥;陶玉平;冯新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棘突椎板截骨旋转回植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 探讨后路截取棘突、棘上、棘间黄韧带椎板整块旋转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59例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伴钙化患者行截取棘突、棘上、棘间黄韧带,椎板、旋转回植手术.结果 59例获平均49个月随防,复查CT显示椎管扩大、无回植椎板塌陷入椎管内及腰椎不稳.结论 腰椎后路截取棘突、棘上、棘间黄韧带,椎板整块旋转回植手术能扩大椎管消除症状,重建腰椎后部完整性及稳定性.

    作者:洪铸;洪亚栋;路建中;巴伊拉塔;云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骶棘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28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获得6~24个月随访,术后伤椎得到良好复位,2例术后出现短期腰背痛,经理疗药疗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经骶棘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脊柱背部软组织解剖结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单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文武;田纲;射富荣;梁真南;梁伟国;李鼎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种手术方法在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89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分别采用传统肩前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入路并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并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获随访13~118个月,上述三种手术方法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57.57%、81.08%、84.21%;肩根部周径增加程度:术后第1、3、7天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组肩根部周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组(P<0.05);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以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并可吸收钉及微型钢板螺钉组均明显少于传统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并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螺钉组(P<0.05).结论 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较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可吸收螺钉及微型钢板螺钉可有效固定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并减少肩峰下撞击的并发症;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应根据肱骨大结节骨折形态、肩关节是否已闭合复位及是否合并肱骨近端其他骨折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与内固定物.

    作者:徐云钦;李强;申屠刚;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汤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后路间接减压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后柱牵张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 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与后路椎板切除直视下减压内固定术(PODT)治疗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的后柱牵张性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共39例,POIT 19例,PODT 20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POIT优于PODT;两组术后1年Cobb角矫正丢失、神经损伤恢复无显著差异.结论 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与PODT相当,但创伤更小,其远期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郑进;马雪海;姚庆强;郑圣鼐;唐城;王黎明;徐杰;曾逸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支柱块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结果 24例随访6~1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立即缓解,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椎体约90%,脊柱Cobb角恢复至10°左右.结论 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是目前可供临床选择的较好的术式之一.

    作者:姜世涛;张洛舟;丁亮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肩关节悬吊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肩关节悬吊复合体(SSSC)损伤的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SSSC损伤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获得10.2(6~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6(8~12)周.随访结果:ASES评分平均88.4(67~100)分;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恢复SSSC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发挥其维持上肢和躯干之间稳定性的作用,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作者:张堃;宋哲;李忠;庄岩;薛汉中;王谦;马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可屈性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肱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SF-36临床评分,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3~52个月,平均32个月.24例骨折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6周(6~48周),1例不愈合,1例内固定失效;24例肩部完全恢复运动,平均Constant评分90分;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50岁者Constant、SF评分较低.结论 可屈性肱骨髓内钉可通过逆行和顺行方式置入并锁定(静态),不损伤肩袖肌肉或肱骨关节面,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但对于髓腔直径<8 mm者需谨慎使用.

    作者:唐献忠;梁朝革;蔡振宇;白建忠;王嘉;匡垓下;岳雄;吴宗明;于荣华;陈豪杰;何洁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