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军;余斌;欧阳汉斌;项鹏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平均随访15个月,肘内翻1例,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结论 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固定术后不需要石膏外固定,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继军;冯德宏;路通;程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的认识,掌握其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后路鹰嘴截骨入路,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受伤机制、分型、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获1~3年的随访,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8~10周骨折愈合,随访末期,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要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采用BOLD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练习能得到满意疗效.
作者:郑联合;王育才;于哲;卢斌;樊志强;马保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75例四肢骨折应用MIPPO技术治疗,总结和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 并发症包括:1例桡神经损伤,2例深部感染,1例骨不愈合,1例钢板断裂.结论 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不熟悉MIPPO内固定物的设计意图和操作要点,骨折复位不佳,固定不牢,术后负重过早;术前周密计划,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正确锻炼,大部分并发症可预防.
作者:湛川;王丹;马承斌;袁宏谋;冯晰民;高延军;刘尊鹏;张伟;安久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单枚融合器融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疾病87例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单枚融合器融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3个月及1年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单枚融合器融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刚;毛广平;许斌;吴苏稼;赵建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改良T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56例采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12~18个月,改良TLIF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6%,高于传统PLIF(后路椎间融合术)与TLIF术式.结论 改良TLIF简化操作环节,相对扩大适应证,该入路安全、可行,减压彻底并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建华;王盛海;杨波;李维;张亚林;旦明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型并单侧伤椎椎弓根置钉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行上述方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34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获20~32个月的随访,术后不同时间段椎体前后缘压缩丧失率(%)和后凸Cobb角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型并单侧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良好,无内固定物折断情况,骨折愈合后椎体骨质强度接近正常,远期对椎弓根钉无依赖.
作者:冯晰旻;赵旭鹏;李哲;姜荃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6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0个月,出现1例尺神经病变,1例异位骨化.末次随访,肘关节屈曲95~135°,平均120°;伸直丢失15~40°.根据Mayo评分系统:优8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84.6%.结论 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显示术野清晰,提供牢固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德付;孙强;董新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梗死的初步疗效.方法 采用PKP治疗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梗死18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12个月,椎体高度部分恢复16例.Cobb角恢复术前和术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1,P=0.00).术前与术后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5,P=0.00).疼痛缓解率100%,SF-36生活质量评分术前和术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P<0.01).结论 PKP对于老年性椎体迟发性骨梗死所致的胸腰背部疼痛,椎体高度,Cobb角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吴亚;王四清;孙达锋;周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观察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与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单间隙、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3例),A组行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B组行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应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观察腰腿痛复发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术后6个月:A组优良率为90.57%,B组优良率为66.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优良率为84.91%,B组优良率为50.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行椎板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复发腰腿痛少等优点.
作者:张圣飞;王永祥;陶玉平;冯新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12例.结果 本组获3~12个月的随访,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22.5mm恢复到27.2 mm.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6分降到2.5分.结论 过伸复位PVP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简单且费用较低等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李开华;陈刚;夏建龙;杨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分析Cable-Pin系统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应用Cable-Pin系统作为张力带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4例,均为横断型的尺骨鹰嘴骨折.结果 14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退钉、钢缆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采用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11例,良3例.结论 Cable-Pin系统对尺骨鹰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横断型尺骨鹰嘴骨折较理想的新选择.
作者:席秉勇;邵钦;彭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掌侧角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掌侧角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36例,按照Dienst评估标准对腕关节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2~36月).桡骨尺倾角、桡骨短缩、掌倾角、下尺桡关节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等在术后即刻摄X线片和末次随访时摄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旋前、旋后、背伸、屈曲、握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角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的选择,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赵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股骨多节段骨折是下肢骨折中比较严重的骨折,多发生于严重创伤,往往并发多种复合伤,若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类型选择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及许多后遗症.笔者于2006年3月~2011年1月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多节段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斌;王新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滑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共治疗32例非典型性滑膜炎.根据临床及生化指标不同分型: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8例,Ⅳ型5例,V型3例.采用严格卧床休息、控制饮食结构、抗生素应用、抗凝活血药物、中草药治疗.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变化,分为治愈25例,好转7例.结论 非典型性滑膜炎是多种关节炎的早期表现,根据非典型性滑膜炎的临床表现确定不同类型,而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高金亮;孙刚;董建文;杨振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Zephir钉板系统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对13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ephir钉板系统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获随防10~1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均获得复位与骨融合.合并脊髓损伤的2例,按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Zephir钢板操作简便,能提供固定节段的有效稳定,利于植骨块愈合,是目前在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郭林新;任俊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评价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方法,收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4个RCT研究,总病例数为301例.Meta分析显示:①手术组的骨折不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均低于非手术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0.16[95%CI(0.06,0.44),P =0.0004]、0.10[95%CI(0.03,0.32),P =0.0001];②手术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短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0.23; 95%CI(-12.79,-7.66),P <0.00001].结论 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治疗可显著地降低锁骨中段骨折不愈合率和畸形愈合率,同时能缩短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因此手术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更佳选择.
作者:熊军;余斌;欧阳汉斌;项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规律以利于临床前干预.方法 对自2007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229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总体男性多于女性,从0~60岁男性一直高于女性,但自60岁以后女性发病要高于男性.总体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20~30岁;男性发病高峰年龄段:20~30岁;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本组中工人、农民、学生三者居前三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大多数,骨折类型以AO分型中A型骨折居多.在受伤原因中意外自行摔伤占59.4%,在各个年龄段中均排第一位,且在60~70岁达发病高峰期,交通事故伤在20~50岁年龄段高发,机器伤的高发年龄在40~50岁.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正确的干预可以达到降低发病率,加强各种安全教育及干预骨质疏松为两条主要干预措施.
作者:黄金亮;唐辉;范新宇;徐永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骨栓固定桡骨头Mason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06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肱骨远端取自体骨栓内固定治疗同侧桡骨头MasonⅡ型骨折14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6~18个月,肘关节伸屈、前臂旋前旋后力量及活动范围和握力正常,关节功能和肌力恢复较好.根据Broberg和Morrey系统功能评分:优6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 采用肱骨远端自体骨栓固定桡骨头MasoⅡ型骨折,为一理想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徐希斌;黄洪;储辉;李波;俞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腕月骨周围型脱位的临床诊断及撬拨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撬拨复位法治疗腕月骨周围型脱位16例,手法牵引复位7例.结果 本组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疗效评定结果为:优14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5.7%.结论 月骨周围型脱位应早期明确诊断,克氏针撬拨复位是治疗月骨周围型脱位的一种简单、微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骁;刘成;李丹;田勇;刘守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性骨折22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入骨粒,10例术中行后路椎板减压.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为脊柱提供早期稳定性,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使伤椎获得坚强愈合为脊柱提供长期稳定,两者相结合疗效满意.
作者:潘建宏;郭永良;惠华;高华;梁英林;王争刚;刘彬;吴超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