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的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4年6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45例NeerⅢ、Ⅳ型骨折.结果 本组获随访10~32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Neer评分:优19例,良22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1.1%.结论 微创手术操作、骨折端间接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正确的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
作者:钟竞林;张义福;杨业林;易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分析Cable-Pin系统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应用Cable-Pin系统作为张力带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4例,均为横断型的尺骨鹰嘴骨折.结果 14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退钉、钢缆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采用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11例,良3例.结论 Cable-Pin系统对尺骨鹰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横断型尺骨鹰嘴骨折较理想的新选择.
作者:席秉勇;邵钦;彭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股骨多节段骨折是下肢骨折中比较严重的骨折,多发生于严重创伤,往往并发多种复合伤,若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类型选择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及许多后遗症.笔者于2006年3月~2011年1月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多节段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斌;王新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否需行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取经后路短节段固定,骨折椎体万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3~24个月随访,术后Cobb角恢复理想,骨折椎体基本恢复正常高度.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固定治疗能使术后脊柱稳定性增加,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使伤椎复位近正常高度并保持矫正效果.
作者:成平;李秀成;宋爱国;刘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肩关节悬吊复合体(SSSC)损伤的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SSSC损伤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获得10.2(6~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6(8~12)周.随访结果:ASES评分平均88.4(67~100)分;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恢复SSSC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发挥其维持上肢和躯干之间稳定性的作用,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作者:张堃;宋哲;李忠;庄岩;薛汉中;王谦;马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笔者于2006年1月~2010年7月,采用改良后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35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7~53岁,平均36.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落伤3例,摔伤7例,机器挤伤3例;AO分型:B型20例,C型15例;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8例;合并桡神经损伤6例.
作者:周敏;隋淑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笔者于2010年12月收治1例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从3m高处坠落受伤2h而入院,臀部着地致伤,伤及左臀部及腰部.查体:腰背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左臀部饱满,坐骨处压痛明显,左髋伸屈障碍,被动伸屈左髋关节感疼痛,左下肢直腿抬高抗阻力时髋关节疼痛;双下肢肌群肌力4~5级,感觉正常.
作者:万里;聂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年来,肩关节镜技术、肩袖的修复、以及盂肱关节不稳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关于肩胛骨不稳的诊断、治疗研究却不多见,本文对肩胛骨不稳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报告如下.1 肩胛骨的稳定性肩胛骨协同肱骨完成肩关节正常的旋转运动,并为上肢推、拉、伸以及投掷等动作提供稳定的基础,但如果稳定肩胛骨的肌肉出现问题,肩胛骨易出现不稳定.例如肩肱筋膜发育不良,胸长神经麻痹引起的前锯肌瘫痪,副神经麻痹引起的斜方肌异常,以及肩胛背神经麻痹引起的菱形肌和肩胛提肌障碍.
作者:王德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一种固定撕脱骨折的新型螺钉(子母螺钉)的研制及其在撕脱骨折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子母螺钉内固定治疗撕脱骨折7例.结果 7例均得到随访15~27周.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优2例、良1例.肩关节功能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优2例,良1例,可1例.结论 子母螺钉治疗撕脱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骨折块不易碎裂,组织干扰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岩;王生介;赵金坤;朱建国;钱臣;谭红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结果 24例随访6~1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立即缓解,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椎体约90%,脊柱Cobb角恢复至10°左右.结论 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是目前可供临床选择的较好的术式之一.
作者:姜世涛;张洛舟;丁亮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笔者于2011年2月收治1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1999年12月因左肱骨中下段骨折,在外院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不愈合,于是行骨不连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愈后良好,能满足正常生活劳动.近2年来,患肢出现畸形,呈进行性加重,现来本院治疗.经X线检查,示左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钢板断裂,断端成角移位(图1).查体:左上臂畸形,假关节形成,无肿痛,轻度压痛,左上臂功能受限.完善各项检查后,行左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切开复位Z形截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成角畸形矫正(图2),左上肢短缩,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周铨昆;胡敦祥;邓平征;董章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可屈性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肱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SF-36临床评分,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3~52个月,平均32个月.24例骨折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6周(6~48周),1例不愈合,1例内固定失效;24例肩部完全恢复运动,平均Constant评分90分;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50岁者Constant、SF评分较低.结论 可屈性肱骨髓内钉可通过逆行和顺行方式置入并锁定(静态),不损伤肩袖肌肉或肱骨关节面,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但对于髓腔直径<8 mm者需谨慎使用.
作者:唐献忠;梁朝革;蔡振宇;白建忠;王嘉;匡垓下;岳雄;吴宗明;于荣华;陈豪杰;何洁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6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0个月,出现1例尺神经病变,1例异位骨化.末次随访,肘关节屈曲95~135°,平均120°;伸直丢失15~40°.根据Mayo评分系统:优8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84.6%.结论 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显示术野清晰,提供牢固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德付;孙强;董新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的认识,掌握其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后路鹰嘴截骨入路,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受伤机制、分型、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获1~3年的随访,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8~10周骨折愈合,随访末期,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要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采用BOLD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练习能得到满意疗效.
作者:郑联合;王育才;于哲;卢斌;樊志强;马保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Zephir钉板系统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对13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ephir钉板系统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获随防10~1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均获得复位与骨融合.合并脊髓损伤的2例,按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Zephir钢板操作简便,能提供固定节段的有效稳定,利于植骨块愈合,是目前在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郭林新;任俊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掌侧角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掌侧角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36例,按照Dienst评估标准对腕关节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2~36月).桡骨尺倾角、桡骨短缩、掌倾角、下尺桡关节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等在术后即刻摄X线片和末次随访时摄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旋前、旋后、背伸、屈曲、握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角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的选择,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赵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众多学者在肩关节外科领域研究肩峰下间隙病变,但对肩胛骨周围肌肉运动状况的关注相对不足.肩关节的活动始终伴随着肩胛骨的活动,如发生肩胛骨运动障碍将直接影响肩关节的运动.特别指出的是运动员肩胛骨活动的稳定性及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针对肩胛骨活动重要性进行分析.
作者:方镇洙;舒帆;杨凯;龚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尺骨茎突骨折固定在盖氏骨折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盖氏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桡骨干骨折端,同时对尺骨茎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结果 本组获4~18个月的随访,尺骨茎突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均大于90分,随访结果为优.结论 对尺骨茎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盖氏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丁皓;丁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间cage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失稳症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采用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椎间cage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37例均获随访1年.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的优良率为91.9%,术后1年为86.5%,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单枚cage植骨融合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忠宁;郭团茂;刘强;陈文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改良T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56例采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12~18个月,改良TLIF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6%,高于传统PLIF(后路椎间融合术)与TLIF术式.结论 改良TLIF简化操作环节,相对扩大适应证,该入路安全、可行,减压彻底并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建华;王盛海;杨波;李维;张亚林;旦明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