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文;蔡程;郑海龙;唐强;徐显春;刘勇;刘峰;孙亢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 对27例误诊误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入院后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完善检查后均采用前路钉-棒加钛笼植骨术式予以矫正.结果 术后随访1-3年,后凸畸形矫正较理想,植骨全部融合,腰背疼痛消失,疗效满意.结论 注重脊柱胸腰段骨折后稳定程度判断和早期及时正确治疗,是减少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误诊误治及预防后凸畸形的关键.
作者:张军;郭克斌;熊元波;张海军;陈万军;刘晓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在TLIF手术中使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融合器、PEEK Cage对术后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对38例腰椎滑脱行TLIF手术,根据不同的融合材料分为自体髂骨组(A组),同种异体骨融合器组(B组)和PEEK cage组(C组).比较三组在不同时期的融合效果、椎间隙高度、JOA评分等情况.结果 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和JOA评分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以A组丢失明显.术后2年B组和C组JOA评分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差义.结论 在TLIF手术中应用同种异体骨融合器和PEEK cage具有相似的疗效,均优于自体髂骨,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作者:陈灼;李振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7月-2007年1月,采用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融合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22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65-72岁,平均68岁.
作者:卢占斌;陈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制造颈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观察颈脊髓损伤后减压时间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 兔65只,随机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进一步分为6个亚组(A、B、C、D、E、F组).C3椎体前路钻孔开窗,用改良Allen's法40.0gcm力撞击脊髓,然后从骨窗处置入小螺钉造成脊髓压迫.并在术后18 h、24 h、2 d、3 d、5 d、7 d减压(去除小螺钉).在术后28 d内对改良Tarlov评分,体感诱发电位,细胞凋亡及病理等监测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运动学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显示A、B组的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其他组,C、D组优于E、F组.而E、F、G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显示脊髓受压时间越长,脊髓结构损害越严重.结论 本实验显示脊髓损伤后确实存在一个减压的时间窗,该窗口为损伤后3 d内,而术后18 h内减压可以获得佳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林斌;王宁;沈忠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使用交锁髓内钉顺行或逆行治疗肱骨干骨折96例,其中62例闭合复位,34例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顺行置钉79例,逆行置钉17例.结果 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5.4个月.21例出现并发症,有患者合并两种并发症,6例骨折不愈合,3例骨折端分离,3例出现医源性骨折,2例存在肩关节撞击症,2例远端锁钉退出,2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桡神经损伤,4例肩部疼痛,3例肘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交锁髓内钉虽然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但仍存在较多并发症,强调术前周密的计划,合理选择手术路径和方法,术后认真管理和指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田辉;何磊;敖永星;张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121例髌骨关节紊乱症行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治疗,观察其HSS评分及VAS分级.结果 对于外侧支持带挛缩所致的髌股关节紊乱症,软骨Outerbridge I-II级的患者,优良率100%,软骨Outerbridge III~Ⅳ级的患者,5年优良率降低了14.4%.结论 要分病因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外侧支持带松解仅适用于单纯外侧支持带挛缩引起的髌股关节紊乱症.
作者:孙延山;姜鑫;张益民;郭永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普通髓内闭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普通髓内钉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结合单臂加压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66例.其中10例伴有桡神经损伤.结果 肩关节功能按Rodriquez-Mer-chang标准评分,优良率为92.4%,功能恢复满意,10例桡神经损伤均于术后4个月内恢复.结论 采用普通髓内钉结合单臂加压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避免骨折端分离和旋转不稳的弊端,具有固定牢靠、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有利于骨折愈合的优点.
作者:明立功;明立山;明立阳;王慧;乔玉;王自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的时机.方法 将53例颈脊髓损伤,按伤后手术时间分24 h内手术组(A组)、25-72 h组(B组)、3-7 d组(C组)、8-14 d组(D组);按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脊髓严重损伤组、脊髓损伤组,通过ASI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各组术后ASIA评分均增高,A组高,B组在术后1、3个月ASIA评分高于C组,但末次随访两组无差异.脊髓严重损伤组ASIA评分均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结论 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应充分评估病情,对颈髓不完全损伤者宜3 d内手术,24 h内手术更好;如为脊髓严重损伤者,宜在7 d左右手术.
作者:杨建东;冯新民;蒋百川;郭开今;王静成;顾德毅;何金山;蔡俊;陈鹏涛;王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窄钢板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2月-2008年1月收治成人肱骨干骨折56例,使用单宽钢板固定35例,双窄钢板固定21例.临床评价指标: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或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率,感染率及术后临床上肢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两组均无感染发生.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单宽钢板组平均4.3个月,双窄钢板组3.7个月.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率单宽钢板组11.43%(4/35),双窄钢板组无一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骨 折不愈合.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率单宽钢板组8.57%(3/35),双窄钢板组9.52%(2/21).术后临床上肢评分,单宽钢板组:优22例,良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0.0%);双窄钢板组: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5%).以上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肱骨干骨折单宽钢板固定或双窄钢板固定均是较好的内固定方式,但双窄钢板法在注意了相关操作技术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愈合率与低失效率,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赵益峰;朱凤华;孟纯阳;王海滨;贾存岭;贾存玮;贾代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6例A、C型儿童桡骨颈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AO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6例随访6~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3个月,平均9周.术后10周完全恢复肘关节功能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AO钛制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安全、微创、固定可靠,可尽早恢复功能活动,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崔厚轩;张文路;曹堪铎;赵彬;张洪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肘关节僵直随着临床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肘关节创伤增加,其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局部条件的特殊性,给临床医生治疗带来较大困难.以往采用大切口充分暴露肘关节治疗僵直,效果不理想.笔者自2002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小切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直1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顾三军;李海峰;孔友谊;吴永伟;陆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拇指再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4例拇指缺损进行第2足趾游离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结果 24例拇指再造全部成活,指骨愈合时间平均6.8周.结论 应用第2足趾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可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手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崔忠宁;刘敏;杜张荣;马林;田少斌;牛志勇;陈晋伟;刘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腰椎后缘离断症使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进行手术治疗.采用Oswes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定,观察融合率和并发症.结果 21例均获12-39个月随访,融合率100%.术后优良率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92.8%及91.1%,未发生融合器脱出、塌陷、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腰椎生物力学功能恢复好,无须辅助后路椎弓钉固定即可达到即刻的腰椎稳定性.
作者:刘恩志;郭东明;严瀚;蔡维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16例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1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5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X线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2.2%,69.4%,78%,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许立新;张斌;刘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10例成人尺骨冠状突骨折,其中6例为粉碎性骨折,按Regan和Morrey骨折分型:II型4例,Ⅲ型6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肘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随访6个月-3年,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根据肘关节HSS评分标准:优5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 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作者:曹振孝;常浩胜;王瑜;金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全身麻醉下轴向牵引结合前路手术治疗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方法 对18例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采用全麻下轴向牵引复位结合前路手术治疗,无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伴有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了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对于四肢不完全瘫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所有脱位颈椎恢复正常序列.结论 对于伴有不伴有后方结构骨折的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损伤,全身麻醉下轴向牵引结合一期前路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付长峰;刘一;张琪;曲志刚;刘国民;汪振宇;徐莘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动态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术中应用动态复位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根据病人的年龄、损伤程度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决定复位的高度、是否行减压术和经椎弓根植骨术.结果 23例平均随访18个月,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0°,术后10°;椎体前高术前平均50%,术后85%.结论 术中应用动态复位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复位安全合理等优点.
作者:史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期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策略.方法 对7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行分期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损伤节段:T122例,L1 3例,L2 1例,L31例.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型:A级1例,B级3例,C级2例,D级1例.结果 无感染、死亡、内固定失败.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年7个月,矫正度未明显丢失,植骨融合良好.脊髓功能除1例A级术后截瘫症状无明显恢复外,其余6例达到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李波;王群波;邵高海;余雨;钱邦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掌侧LCP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55例,允许患者手术后活动腕关节.分别在手术后的第5周、3个月、6个月、1年后进行随访.术前术后标准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掌倾角、尺倾角、径向长度、尺骨差异、关节面落差.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问卷调查.结果 经摄X线片复查显示,本组患者术后1年桡骨径向差异平均9mm,平均掌倾角22°,尺倾角平均1°,关节面平均落差0mm.通过1年的随访,根据系统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为100%,腕关节活动度良好,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平均为6分,显示了患者高度的满意度.无感染病例以及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肌腱断裂、肌腱炎、神经损伤或内固定失败等.结论 对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减少结构性植骨、避免肌腱激惹等并发症.
作者:张文财;阳晟;程英雄;曹烈虎;苏佳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及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145例行手术治疗的DLS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2例行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63例行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非内固定组).结果 平均术后随访5.1年;非内固定组优良率77.78%,内固定组优良率75.6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治疗腰椎稳定的DLSS可获得良好的疗效,采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不一定能提高临床疗效,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既给予了彻底减压,又维护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金鹏;刘永强;于海泉;王朝君;李一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