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鹏;刘永强;于海泉;王朝君;李一鹏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196例.结果 采用克氏针固定发生退针24例,其中1例出现骨端分离骨不愈合,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愈合.采用1/3管型钢板固定有2例发生钢板断裂,经再次手术用锁骨解剖钢板固定植骨而痊愈.锁骨解剖钢板及锁定板固定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者,无骨折延期愈合者.结论 对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手术时应尽量采用解剖型钢板或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相对早期锻炼肩关节,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张宁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保留ACL下止点残端重建术治疗A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股薄肌、半腱肌肌腱重建治疗ACL损伤42例,术中保留ACL下止点残端.结果 膝关节伸直受限5°者3例,屈曲受限10°者2例.Lachamn试验阳性4例.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58分,术后平均89分.Tegner运动评分术前平均5.2分,术后平均6.2分.无并发独眼畸胎畸形.结论 保留残端重建ACL治疗ACL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吕伟;时剑辉;马奔;王岩;李广琪;许天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6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X线透视下先行手法闭合复位,再进行PVP治疗.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计算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 骨水泥向椎体前方、侧方渗漏各2例,无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9±1.3)分降低至(2.5±1.4)分,Beck值由术前(32.3±5.7)升高至(68.5±5.6),Cobb角由术前(25.4±7.6)°,改善至(14.4±5.2)°.结论 闭合复位下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炜;李立钧;钱列;倪春鸿;谭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笔者于2010年1月收治1例L5S1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8岁,因会阴区及左下肢麻木疼痛10 d入院.患者7年前右腰腿痛,经非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后因行走不慎摔伤后,突感左臀部及左下肢麻木疼痛,疼痛呈放射性,并出现会阴部无感觉,以左侧为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小便排出困难,但仍可自主排尿,经常便秘.
作者:曾金才;孙俊英;杨茂伟;李永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骺板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工程骺板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组织工程化骺板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琳;钱济先;李存孝;马保安;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的时机.方法 将53例颈脊髓损伤,按伤后手术时间分24 h内手术组(A组)、25-72 h组(B组)、3-7 d组(C组)、8-14 d组(D组);按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脊髓严重损伤组、脊髓损伤组,通过ASI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各组术后ASIA评分均增高,A组高,B组在术后1、3个月ASIA评分高于C组,但末次随访两组无差异.脊髓严重损伤组ASIA评分均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结论 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应充分评估病情,对颈髓不完全损伤者宜3 d内手术,24 h内手术更好;如为脊髓严重损伤者,宜在7 d左右手术.
作者:杨建东;冯新民;蒋百川;郭开今;王静成;顾德毅;何金山;蔡俊;陈鹏涛;王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性非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损伤26例,患者入院后即予颅骨牵引,完善术前准备后分别行后路Apofix、Vertex固定术,术中保留小关节的完整性,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分别于4、12、24周评价颈椎运动功能.结果 术中未出现脊髓损伤及椎动脉破裂等并发症.25例内固定取出后随访10~26个月(平均18个月),颈椎生理功能为优11例,良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0%.结论 选择性地采用非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损伤可以保留上颈椎良好的活动功能.
作者:朱建平;孙峥;储旭东;陈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窄钢板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2月-2008年1月收治成人肱骨干骨折56例,使用单宽钢板固定35例,双窄钢板固定21例.临床评价指标: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或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率,感染率及术后临床上肢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两组均无感染发生.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单宽钢板组平均4.3个月,双窄钢板组3.7个月.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率单宽钢板组11.43%(4/35),双窄钢板组无一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骨 折不愈合.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率单宽钢板组8.57%(3/35),双窄钢板组9.52%(2/21).术后临床上肢评分,单宽钢板组:优22例,良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0.0%);双窄钢板组: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5%).以上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肱骨干骨折单宽钢板固定或双窄钢板固定均是较好的内固定方式,但双窄钢板法在注意了相关操作技术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愈合率与低失效率,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赵益峰;朱凤华;孟纯阳;王海滨;贾存岭;贾存玮;贾代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 对27例误诊误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入院后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完善检查后均采用前路钉-棒加钛笼植骨术式予以矫正.结果 术后随访1-3年,后凸畸形矫正较理想,植骨全部融合,腰背疼痛消失,疗效满意.结论 注重脊柱胸腰段骨折后稳定程度判断和早期及时正确治疗,是减少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误诊误治及预防后凸畸形的关键.
作者:张军;郭克斌;熊元波;张海军;陈万军;刘晓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使用交锁髓内钉顺行或逆行治疗肱骨干骨折96例,其中62例闭合复位,34例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顺行置钉79例,逆行置钉17例.结果 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5.4个月.21例出现并发症,有患者合并两种并发症,6例骨折不愈合,3例骨折端分离,3例出现医源性骨折,2例存在肩关节撞击症,2例远端锁钉退出,2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桡神经损伤,4例肩部疼痛,3例肘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交锁髓内钉虽然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但仍存在较多并发症,强调术前周密的计划,合理选择手术路径和方法,术后认真管理和指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田辉;何磊;敖永星;张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并发进行性瘫痪时用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及时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固定脊柱对恢复脊髓功能的疗效.方法 对胸椎结核并发进行性瘫痪的11例患者,及时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诊椎管减压、植骨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化疗方案3HRSZ/9HRz.结果 8例恢复至Frsnkel D级及以上.末次随访时结核中毒症状消失,体重增加,血沉正常,局部无疼痛.结论 胸椎结核并发截瘫加重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MP冲击治疗,同时尽早手术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恢复脊髓功能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学文;蔡程;郑海龙;唐强;徐显春;刘勇;刘峰;孙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16例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1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5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X线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2.2%,69.4%,78%,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许立新;张斌;刘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重度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结果 15例随访10个月-5年,平均随访28.3个月.临床疗效:优9例,良4例,中2例.术后6-12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结论 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应做到减压充分、尽可能复位滑脱椎体、植骨满意、固定牢靠,这是保证临床疗效满意的关键.
作者:涂强;丁焕文;刘宝;易灿;王虹;沈健坚;曾锁林;徐国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神经根粘连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08年12月,经手术治疗证实的突出椎间盘组织与神经粘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90个间隙.单间隙80例,双间隙5例,其中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5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30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20例;其中30例同时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钙化30例(35.3%);腰椎间盘突出破裂25例(29.4%);椎间盘软骨板破裂症10例(11.8%);腰椎间盘突出复发5例(5.9%);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17.6%).其中既往行过椎管内封闭或行经皮溶核术的5例;合并椎间隙狭窄30例;合并腰椎不稳15例.患者随访1-6年,平均2.5年.2例术后残留麻木,2例足下垂,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术中有硬膜撕裂,1例行修补术,术后无脑脊液漏,融合内固定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融合率86.3%.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67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0.6%.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粘连常见的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破裂、腰椎间盘突出钙化、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及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和腰椎间盘突出既往行过椎管内注射治疗者.充分的显露、彻底松解粘连、髓核摘除及合理选择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洪伟;阮美树;孙连星;王尚忠;段洪凯;赵湘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121例髌骨关节紊乱症行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治疗,观察其HSS评分及VAS分级.结果 对于外侧支持带挛缩所致的髌股关节紊乱症,软骨Outerbridge I-II级的患者,优良率100%,软骨Outerbridge III~Ⅳ级的患者,5年优良率降低了14.4%.结论 要分病因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外侧支持带松解仅适用于单纯外侧支持带挛缩引起的髌股关节紊乱症.
作者:孙延山;姜鑫;张益民;郭永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2例,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24例.结果 对于AO/ASIF分型C1 C2型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比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时间长,但骨折暴露充分.对于C3型骨折,两种入路手术时间相近,前者肘关节功能评分比后者显著较高.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暴露充分,术后肘关节功能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作者:朱爱祥;朱裕成;马军;王冰;史册;盛家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寒冷干燥环境下肢体枪伤骨折后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0只羊分成常温和低温组,一侧后肢胫骨枪击致骨折,于伤后6、12、和24 h分别行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所有肢体伤道均为贯通伤,胫骨均为粉碎性骨折.光镜下两组挫伤区和震荡区均表现为明显的组织水肿、出血、蜡样变性、点片状坏死和大量炎细胞浸润,并随伤后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加重,两组相比,低温组轻于常温组.结论 肢体枪伤骨折后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较肢体单纯软组织枪伤明显,寒冷干燥环境下肢体枪伤骨折后的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轻于常温条件下的枪伤.
作者:陈建常;张洋;刘聪;陈文红;张春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拇指再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4例拇指缺损进行第2足趾游离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结果 24例拇指再造全部成活,指骨愈合时间平均6.8周.结论 应用第2足趾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可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手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崔忠宁;刘敏;杜张荣;马林;田少斌;牛志勇;陈晋伟;刘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侧入路在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侧入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隙术后感染7例,随访观察腰痛缓解情况.结果 患者腰痛、腰肌痉挛均于术后第1天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明显改善.逐渐恢复床上翻身活动,4-6周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随访6个月-2年,均恢复原有工作.结论 通过对侧入路在椎间盘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是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戚超;蔡琰;李君;彭明;李维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2例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依据Neer四部分骨折分类法: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9例,假体均为单级骨水泥型假体.结果 12例均随访,优8例,良3例,差1例.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对于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谨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患肩的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觅格;李炳楠;陈跃忠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