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创伤性不稳

朱建平;孙峥;储旭东;陈斌

关键词:上颈椎损伤, 非融合,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非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性非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损伤26例,患者入院后即予颅骨牵引,完善术前准备后分别行后路Apofix、Vertex固定术,术中保留小关节的完整性,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分别于4、12、24周评价颈椎运动功能.结果 术中未出现脊髓损伤及椎动脉破裂等并发症.25例内固定取出后随访10~26个月(平均18个月),颈椎生理功能为优11例,良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0%.结论 选择性地采用非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损伤可以保留上颈椎良好的活动功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时机的选择

    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的时机.方法 将53例颈脊髓损伤,按伤后手术时间分24 h内手术组(A组)、25-72 h组(B组)、3-7 d组(C组)、8-14 d组(D组);按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脊髓严重损伤组、脊髓损伤组,通过ASI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各组术后ASIA评分均增高,A组高,B组在术后1、3个月ASIA评分高于C组,但末次随访两组无差异.脊髓严重损伤组ASIA评分均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结论 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应充分评估病情,对颈髓不完全损伤者宜3 d内手术,24 h内手术更好;如为脊髓严重损伤者,宜在7 d左右手术.

    作者:杨建东;冯新民;蒋百川;郭开今;王静成;顾德毅;何金山;蔡俊;陈鹏涛;王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拇指再造24例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拇指再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4例拇指缺损进行第2足趾游离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结果 24例拇指再造全部成活,指骨愈合时间平均6.8周.结论 应用第2足趾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可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手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崔忠宁;刘敏;杜张荣;马林;田少斌;牛志勇;陈晋伟;刘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严重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11例.术后随访1-6年.通过MEP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肘关节屈曲18-135°.前臂旋后平均79°,前臂旋前平均81°.MEPS评分:优5例,良4例,一般1例,差1例.1例出现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结论 桡骨小头置换术治疗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敦先礼;李有方;杜远义;王光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腰椎融合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

    笔者自2000年7月-2007年1月,采用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融合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22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65-72岁,平均68岁.

    作者:卢占斌;陈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回顾性研究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掌侧LCP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55例,允许患者手术后活动腕关节.分别在手术后的第5周、3个月、6个月、1年后进行随访.术前术后标准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掌倾角、尺倾角、径向长度、尺骨差异、关节面落差.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问卷调查.结果 经摄X线片复查显示,本组患者术后1年桡骨径向差异平均9mm,平均掌倾角22°,尺倾角平均1°,关节面平均落差0mm.通过1年的随访,根据系统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为100%,腕关节活动度良好,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平均为6分,显示了患者高度的满意度.无感染病例以及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肌腱断裂、肌腱炎、神经损伤或内固定失败等.结论 对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减少结构性植骨、避免肌腱激惹等并发症.

    作者:张文财;阳晟;程英雄;曹烈虎;苏佳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27例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植骨12例,经横突间植骨15例.术后及术后1年摄X线片,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及Cobb角矫正程度的丢失,评价疗效.结果 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及Cobb 角的矫正程度,两种方法术后即刻无显著差异,木后1年,经椎弓根植骨变化不明显,横突间植骨变化明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并经椎弓根植骨可有效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失效.

    作者:孙沛智;董建文;杨振国;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保留ACL下止点残端重建术治疗A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股薄肌、半腱肌肌腱重建治疗ACL损伤42例,术中保留ACL下止点残端.结果 膝关节伸直受限5°者3例,屈曲受限10°者2例.Lachamn试验阳性4例.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58分,术后平均89分.Tegner运动评分术前平均5.2分,术后平均6.2分.无并发独眼畸胎畸形.结论 保留残端重建ACL治疗ACL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吕伟;时剑辉;马奔;王岩;李广琪;许天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椎间融合器与单纯椎间植骨法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cage)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A组(cage融合器组)和B组(单纯椎间植骨组).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32).A组融合率为92.12%,B组为81.04%,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3).术后第1天,A组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2.8±1.3)mm,B组为(12.1±1.5)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时A组为(11.0±0.6)mm,B组为(9.5±0.7)mm,两组椎间高度丢失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6).结论 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基础上,采用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在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均优于椎间单纯植骨.

    作者:陈世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2例,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24例.结果 对于AO/ASIF分型C1 C2型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比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时间长,但骨折暴露充分.对于C3型骨折,两种入路手术时间相近,前者肘关节功能评分比后者显著较高.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暴露充分,术后肘关节功能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作者:朱爱祥;朱裕成;马军;王冰;史册;盛家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10例成人尺骨冠状突骨折,其中6例为粉碎性骨折,按Regan和Morrey骨折分型:II型4例,Ⅲ型6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肘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随访6个月-3年,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根据肘关节HSS评分标准:优5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 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作者:曹振孝;常浩胜;王瑜;金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下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单枚或双枚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MPQ、VAS、ODI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统计数据主要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并观察融合器与上、下椎体界面之间的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后随访时椎体间融合率100%,无融合失败、融合器移位、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膨胀式融合器可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腰椎曲线,融合率高、刨伤小且容易置入,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胡明;马远征;才小军;白一冰;黄凤山;薛海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胸椎结核并发进行性瘫痪的处理策略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并发进行性瘫痪时用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及时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固定脊柱对恢复脊髓功能的疗效.方法 对胸椎结核并发进行性瘫痪的11例患者,及时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诊椎管减压、植骨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化疗方案3HRSZ/9HRz.结果 8例恢复至Frsnkel D级及以上.末次随访时结核中毒症状消失,体重增加,血沉正常,局部无疼痛.结论 胸椎结核并发截瘫加重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MP冲击治疗,同时尽早手术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恢复脊髓功能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学文;蔡程;郑海龙;唐强;徐显春;刘勇;刘峰;孙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化骺板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骺板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工程骺板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组织工程化骺板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琳;钱济先;李存孝;马保安;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在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平均出血量30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消失,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从D级恢复到E级.结论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田华;汤逊;徐永清;林月秋;潘险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目的 探讨对侧入路在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侧入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隙术后感染7例,随访观察腰痛缓解情况.结果 患者腰痛、腰肌痉挛均于术后第1天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明显改善.逐渐恢复床上翻身活动,4-6周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随访6个月-2年,均恢复原有工作.结论 通过对侧入路在椎间盘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是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戚超;蔡琰;李君;彭明;李维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切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直的体会

    肘关节僵直随着临床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肘关节创伤增加,其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局部条件的特殊性,给临床医生治疗带来较大困难.以往采用大切口充分暴露肘关节治疗僵直,效果不理想.笔者自2002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小切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直1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顾三军;李海峰;孔友谊;吴永伟;陆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普通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缺陷与改进

    目的 总结普通髓内闭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普通髓内钉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结合单臂加压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66例.其中10例伴有桡神经损伤.结果 肩关节功能按Rodriquez-Mer-chang标准评分,优良率为92.4%,功能恢复满意,10例桡神经损伤均于术后4个月内恢复.结论 采用普通髓内钉结合单臂加压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避免骨折端分离和旋转不稳的弊端,具有固定牢靠、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有利于骨折愈合的优点.

    作者:明立功;明立山;明立阳;王慧;乔玉;王自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2例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依据Neer四部分骨折分类法: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9例,假体均为单级骨水泥型假体.结果 12例均随访,优8例,良3例,差1例.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对于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谨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患肩的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觅格;李炳楠;陈跃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31%-9.37%[1].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继发伤口感染、椎管内感染,甚至继发颅内感染,后果较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笔者自1997年1月~2007年12月,共行491例各类脊柱手术,其中23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发生率为4.68%,经积极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冉学军;邓长青;王显林;李光胜;蒲川成;胡波;游红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及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145例行手术治疗的DLS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2例行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63例行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非内固定组).结果 平均术后随访5.1年;非内固定组优良率77.78%,内固定组优良率75.6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治疗腰椎稳定的DLSS可获得良好的疗效,采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不一定能提高临床疗效,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既给予了彻底减压,又维护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金鹏;刘永强;于海泉;王朝君;李一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