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朱爱祥;朱裕成;马军;王冰;史册;盛家玉

关键词:手术入路, 肱骨髁间骨折, 肘关节, 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 评价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2例,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24例.结果 对于AO/ASIF分型C1 C2型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比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时间长,但骨折暴露充分.对于C3型骨折,两种入路手术时间相近,前者肘关节功能评分比后者显著较高.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暴露充分,术后肘关节功能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颈腰椎并发的椎间盘病

    目的 探讨老年颈腰椎并发椎间盘病患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2个节段均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颈腰椎并发的椎间盘病51例,经过8个月-6年随访.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予以总结.结果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2个节段症状可相互掩盖,诊断应认真全面.结论 老年人以退变性病变为主要病因,合并症多.2个节段并重时应首先行颈椎手术,一轻一重时选择症状较重节段手术.手术选择宜创伤少为前提,应注意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程清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16例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1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5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X线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2.2%,69.4%,78%,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许立新;张斌;刘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胸椎结核并发进行性瘫痪的处理策略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并发进行性瘫痪时用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及时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固定脊柱对恢复脊髓功能的疗效.方法 对胸椎结核并发进行性瘫痪的11例患者,及时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诊椎管减压、植骨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化疗方案3HRSZ/9HRz.结果 8例恢复至Frsnkel D级及以上.末次随访时结核中毒症状消失,体重增加,血沉正常,局部无疼痛.结论 胸椎结核并发截瘫加重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MP冲击治疗,同时尽早手术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恢复脊髓功能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学文;蔡程;郑海龙;唐强;徐显春;刘勇;刘峰;孙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化骺板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骺板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工程骺板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组织工程化骺板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琳;钱济先;李存孝;马保安;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在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平均出血量30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消失,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从D级恢复到E级.结论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田华;汤逊;徐永清;林月秋;潘险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26例采用后路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固定节段为2-4节,根据脊髓受压情况进行后路复位椎管内减压及植骨.结果 经6-72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后路植骨已融合.ASIA分级中A级7例中有3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3例无恢复,B-D级19例中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 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应尽量考虑早期手术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对不稳定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也应考虑早期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作者:杨物鹏;付万有;闫占明;杨永晨;白锋;王新亮;周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微型多功能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的研制及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微型多功能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5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自制微型多功能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32例.按AO/ASIF分型:A3型9例,C2型7例,C3型16例,其中开放性5例.治疗采用闭合复位加外固定15例,切开复位加外固定17例,植骨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5 d,平均3.5 d.结果 术后随访5-40个月,按照解剖学上的恢复结果,解剖复位8例,功能复位22例,接近功能复位2例.术前尺偏角为-20-10°(平均-10°),掌倾角为-40-0°(平均-12°),术后尺偏角15~25°(平均20°),掌倾角为8-15°(平均12°).关节功能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19例,可1例.无针道及伤口感染,无针孔骨折,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自制微型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价格低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为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郭亚洲;曾舸;黄必忠;罗小江;郑均华;石晓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椎间融合器与单纯椎间植骨法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cage)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A组(cage融合器组)和B组(单纯椎间植骨组).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32).A组融合率为92.12%,B组为81.04%,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3).术后第1天,A组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2.8±1.3)mm,B组为(12.1±1.5)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时A组为(11.0±0.6)mm,B组为(9.5±0.7)mm,两组椎间高度丢失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6).结论 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基础上,采用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在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均优于椎间单纯植骨.

    作者:陈世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2例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依据Neer四部分骨折分类法: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9例,假体均为单级骨水泥型假体.结果 12例均随访,优8例,良3例,差1例.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对于肱骨近段三、四部分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谨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患肩的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觅格;李炳楠;陈跃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应用动态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动态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术中应用动态复位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根据病人的年龄、损伤程度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决定复位的高度、是否行减压术和经椎弓根植骨术.结果 23例平均随访18个月,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0°,术后10°;椎体前高术前平均50%,术后85%.结论 术中应用动态复位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复位安全合理等优点.

    作者:史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27例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植骨12例,经横突间植骨15例.术后及术后1年摄X线片,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及Cobb角矫正程度的丢失,评价疗效.结果 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及Cobb 角的矫正程度,两种方法术后即刻无显著差异,木后1年,经椎弓根植骨变化不明显,横突间植骨变化明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并经椎弓根植骨可有效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失效.

    作者:孙沛智;董建文;杨振国;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L5S1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例

    笔者于2010年1月收治1例L5S1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8岁,因会阴区及左下肢麻木疼痛10 d入院.患者7年前右腰腿痛,经非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后因行走不慎摔伤后,突感左臀部及左下肢麻木疼痛,疼痛呈放射性,并出现会阴部无感觉,以左侧为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小便排出困难,但仍可自主排尿,经常便秘.

    作者:曾金才;孙俊英;杨茂伟;李永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附62例报告)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6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X线透视下先行手法闭合复位,再进行PVP治疗.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计算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 骨水泥向椎体前方、侧方渗漏各2例,无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9±1.3)分降低至(2.5±1.4)分,Beck值由术前(32.3±5.7)升高至(68.5±5.6),Cobb角由术前(25.4±7.6)°,改善至(14.4±5.2)°.结论 闭合复位下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炜;李立钧;钱列;倪春鸿;谭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及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145例行手术治疗的DLS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2例行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63例行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非内固定组).结果 平均术后随访5.1年;非内固定组优良率77.78%,内固定组优良率75.6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治疗腰椎稳定的DLSS可获得良好的疗效,采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不一定能提高临床疗效,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既给予了彻底减压,又维护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金鹏;刘永强;于海泉;王朝君;李一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10例成人尺骨冠状突骨折,其中6例为粉碎性骨折,按Regan和Morrey骨折分型:II型4例,Ⅲ型6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肘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随访6个月-3年,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根据肘关节HSS评分标准:优5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 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作者:曹振孝;常浩胜;王瑜;金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拇指再造24例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拇指再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4例拇指缺损进行第2足趾游离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结果 24例拇指再造全部成活,指骨愈合时间平均6.8周.结论 应用第2足趾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可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手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崔忠宁;刘敏;杜张荣;马林;田少斌;牛志勇;陈晋伟;刘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重度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结果 15例随访10个月-5年,平均随访28.3个月.临床疗效:优9例,良4例,中2例.术后6-12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结论 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应做到减压充分、尽可能复位滑脱椎体、植骨满意、固定牢靠,这是保证临床疗效满意的关键.

    作者:涂强;丁焕文;刘宝;易灿;王虹;沈健坚;曾锁林;徐国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普通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缺陷与改进

    目的 总结普通髓内闭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普通髓内钉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结合单臂加压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66例.其中10例伴有桡神经损伤.结果 肩关节功能按Rodriquez-Mer-chang标准评分,优良率为92.4%,功能恢复满意,10例桡神经损伤均于术后4个月内恢复.结论 采用普通髓内钉结合单臂加压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避免骨折端分离和旋转不稳的弊端,具有固定牢靠、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有利于骨折愈合的优点.

    作者:明立功;明立山;明立阳;王慧;乔玉;王自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突出的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粘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神经根粘连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08年12月,经手术治疗证实的突出椎间盘组织与神经粘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90个间隙.单间隙80例,双间隙5例,其中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5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30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20例;其中30例同时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钙化30例(35.3%);腰椎间盘突出破裂25例(29.4%);椎间盘软骨板破裂症10例(11.8%);腰椎间盘突出复发5例(5.9%);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17.6%).其中既往行过椎管内封闭或行经皮溶核术的5例;合并椎间隙狭窄30例;合并腰椎不稳15例.患者随访1-6年,平均2.5年.2例术后残留麻木,2例足下垂,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术中有硬膜撕裂,1例行修补术,术后无脑脊液漏,融合内固定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融合率86.3%.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67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0.6%.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粘连常见的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破裂、腰椎间盘突出钙化、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及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和腰椎间盘突出既往行过椎管内注射治疗者.充分的显露、彻底松解粘连、髓核摘除及合理选择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洪伟;阮美树;孙连星;王尚忠;段洪凯;赵湘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目的 探讨对侧入路在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侧入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隙术后感染7例,随访观察腰痛缓解情况.结果 患者腰痛、腰肌痉挛均于术后第1天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明显改善.逐渐恢复床上翻身活动,4-6周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随访6个月-2年,均恢复原有工作.结论 通过对侧入路在椎间盘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是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戚超;蔡琰;李君;彭明;李维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