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龙殿;姜新华;王永安;瞿卫
目的 探讨使用锁定钢板(LCP)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LCP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39例.按Ruedi-Allgower分型,其中I型6例;Ⅱ型14例;m型19例.结果 术后完全愈合时间平均(7.05 4±0.39)个月.按照Mazur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4.62%.结论 LCP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大限度地保留骨折处血供,稳定性强、手术切口小,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尤其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的胫骨pilon骨折.
作者:顾龙殿;姜新华;王永安;瞿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评价颅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创伤性枕颈区失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5例枕寰枢骨折脱位采用颅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实施枕颈融合.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脊髓及颅脑、椎动脉损伤,平均手术时间128 min,术中平均失血360 ml;随访6~24个月,全部达到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2例颅神经损伤3个月后均恢复了发声和吞咽功能;6个月后所有患者恢复工作.结论 应用颅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实施枕颈融合能够提供坚强的即刻稳定,是治疗创伤性枕颈区失稳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晓岚;胡文军;谭震;彭振宇;童杰;周若舟;熊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Pilon骨折是指由于轴向应力造成的胫骨远端不同程度经关节面的爆裂性骨折,往往合并有腓骨骨折.同时由于内外踝和软组织的严重损伤,治疗较为困难.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Pilon骨折27例,全部获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徐应林;张贤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解决骨缺损修复时自体骨移植存在修复材料来源有限,异体骨移植又为爬行替代,存在愈合慢、假关节率高的问题.方法 以兔骨膜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分离、体外培养、传代,再粘附于冷冻干燥表面脱钙同种异体骨,共同复合培养,制作兔/胫骨缺损,分异体骨移植组(对照组)、组织工程化异体骨移植组,术后2、4、6周各处死2只兔子,大体观测骨痂大小及硬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愈合快慢及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炎性明显较轻,细胞生长活跃,缺损愈合快.结论 组织工程化同种异体骨移植能解决骨缺损修复时自体植骨材料来源有限,特别是在小儿及骨缺损大时修复材料的来源问题;同时,植入的异体骨又具有支架及自体成骨细胞活性,使植入的异体骨愈合加快,克服其愈合慢、假关节率高的问题.
作者:黄宗文;黄创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 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16例16间隙,其中L1、2 1例,L4、5 10例,LS1 5例.所有患者均辅以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 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50.06±14.42)分,术后第3天(17.63±6.89)分(P<0.01),术后3个月(10.75±4.68)分(P<0.01),随访期末(9.06±3.38)分(P<0.01).椎间隙高度保持良好,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1例融合器塌陷,15例植骨获融合,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海;叶伟;黄东生;苏培强;梁安靖;彭焰;刘尚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较多.笔者在保留髌骨的前提下,尽力恢复及维持骨折的解剖关系,以能早期功能练习、减少手术创伤为治疗原则,于2005年4月~2006年12月采用可吸收张力带加环扎治疗髌骨骨折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烜;顾漪;施志琴;刘昌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68例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并进行了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10.3±4.1)分,恢复到术后平均(22.3±5.8)分,恢复率为(63.8±22.4)%,未见神经功能恶化及腰椎不稳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合理的术式.
作者:唐礼明;芦健民;王本杰;赵德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骶骨螺钉四种不同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 取6具完整10%甲醛液浸泡固定的湿润成人脊柱标本(Ls S1),两侧分别采用螺钉经椎弓根椎体间内固定(PTSF)法、前内骶岬法和经前内单、双边皮质固定四种骶骨固定技术.通过模拟生理应力进行疲劳试验,测定固定刚度变化和抗拔出力.根据骶骨的CT片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骶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PTSF法固定组螺钉大扭矩为(3.32±0.63)Nm,且抗拔出力大,大可达(1623±327)N.在循环负载过程中,PTSF法固定组的后刚度高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中螺钉的大扭矩与抗拔出力均有显著相关性.试件的结构刚度、剪切模量及骨小梁组织的弹性模量等材料性质越高,骶骨螺钉抗拔出力越大.结论 PTSF法骶骨螺钉的旋入扭矩和抗拔出力大,固定坚强,前内骶岬法次之,经前内单侧皮质固定组差.
作者:郑良孝;聂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置人钢板(MIPPO)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MIPPO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远端骨折13例,对有关节内骨折可仅切开关节部直视下复位,部分需要拉力螺钉固定,使关节面解剖复位;而对殷骨髁上骨折则应用MIPP0技术行间接复位,LISS钢板固定.结果 13例骨折均一期愈合.按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优9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MIPPO技术是治疗高龄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蔡晓冰;佟大可;纪方;张秋林;王秋根;汪滋民;唐昊;曹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带蒂脂肪片加几丁糖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随机分成两组:带蒂脂肪片加几丁糖组38例,对照组30例.其中带蒂脂肪片加几丁糖组以L3动脉为蒂的脂肪片覆盖于椎板开窗外,术后负压引流管拨出后,将4ml几丁糖从硬膜外导管注入椎板开窗外硬膜及神经根周围。结果 按陆裕朴等疗评定标准:带蒂脂肪片加几丁糖组优良率为92.10%、对照组为70.00%(P<0.05).结论 带蒂脂肪片加入几丁糖能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硬膜及神经根周围的纤维化与粘连.
作者:王春祯;李春梅;牟世祥;侯岩珂;李登录;霍学军;李梅永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软骨镶嵌移植修复股骨髁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 12例股骨髁软骨损伤患者,术前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45~98分,平均(67±7.36)分.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软骨镶嵌移植修复股骨髁软骨损伤.结果 术后随访10~12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ll例为2分,1例3分.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软骨镶嵌移植修复股骨髁软骨损伤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张旭辉;曹飞;张福华;王世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颈椎骨折脱位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一种创伤类型,除了损伤本身造成的肢体瘫痪甚至呼吸抑制死亡外,相关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肺炎、褥疮等也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2年6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前路手术切开复位词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3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滕云升;郭永明;张朝;赵玲珑;吴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非融合棘突间撑开器(IPD)及腰椎L4、5节段有限元模型,对撑开器植入前后力学环境进行研究.方法 腰椎行CT扫描,根据CT生成实体模型,与撑开器模型一起导入PATRAN生成有限元模型,施加中立位及后伸负荷分析椎间盘受力.结果 中立位负荷时IPD受力小;后伸时IPD可分担椎间盘负荷,但L5椎弓根负荷增大.结论 基于CT及CAD可建立非融合棘突问撑开器及腰椎的有限元模型,棘突间撵开器可分担后伸时椎间盘的负荷,但可能会增加L5椎弓根崩裂的危险.
作者:姚庆强;王黎明;蒋纯志;桂鉴超;徐燕;殷信道;姜闻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全髋置换术(THR)中,患者发生严重低血压、心跳骤停,甚至突然死亡的情况时常有报道.其发生的机理通常被认为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M)的过敏和毒性反应、脂肪和骨髓碎片栓塞、组织凝血原激酶的活性增加以及神经刺激性反应增加等.
作者:王爱忠;江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笔者从2003年6月~2007年3月,在关节镜引导下联合小切口应用股骨全长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合并股骨髁上骨折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程国林;李继春;谢华;汤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椎间盘炎是椎间盘摘除术后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虽低,但症状较重,且治疗周期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极为重要.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特殊,若认识不足,往往容易延误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蒋尧传;唐志宏;邹国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临床常见,自2003年4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改良膝关节前内侧切口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7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丽;谭振华;韩明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2年6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带指社经分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损31例,交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5~50岁.
作者:李金福;钟鸿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带锁钢板在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 42例脊髓型颈椎病,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结果 植骨全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升至14.5分.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许建英;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3例,采用Sehatzker分型Ⅳ型12例,V型13例,Ⅵ型8例.有限切开复位HYBRID外固定支架系统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22个月,Rasmussen评分优良率为90.9%.结论 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对膝关节创伤小,可恢复患肢的正常力线及膝关节的稳定性,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费俊梁;王黎明;桂鉴超;蒋纯志;梁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