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融合术后继发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贺仕雄;姚国荣;韩毅;李剑锋;蔡力;刘源;袁九安

关键词:脊柱融合, 邻近节段, 退行性变, 策略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融合术后继发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所做的84例脊柱融合术及再手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出现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结果 84例随访18~78个月,平均(48±7.5)个月.30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35.7%),26例有影像学改变,其中再手术18例,再手术病例根据Stauffer - Coventry疗效评定:优3例(16.7%),良7例(38.9%),可4例(22.2%),差4例(22.2%).结论 脊柱融合术后会增加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采用恰当的治疗策略可预防和减少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普遍采用内固定治疗.笔者自1998年10月~2006年12月,采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人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6例,疗效满意.

    作者:曾耀明;陈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诊显微外科技术在下肢严重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下肢严重创伤濒临截肢肢体急诊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 下肢严重创伤37例,应用4种方法治疗: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或髂骨块与游离皮瓣组合移植、骨折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断肢再植并游离(肌)皮瓣移植;胫腓骨骨折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血管神经修复并游离皮瓣移植;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瓣移植并血管神经修复.结果 37例手术全部成功,皮瓣或骨瓣一期成活,其中3例侧胸皮瓣周缘约2 cm浅层坏死,经换药2周而愈.伤肢均大限度地恢复了外观及功能.结论 急诊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能提高下肢严重创伤濒临截肢肢体的治疗效果,降低伤残率.

    作者:颜廷卫;王剑利;焦涛;朱峰;苏玉芹;何峥峰;李建波;段崇峰;段元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双钢板内夹板式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在AO分型中属于C型骨折.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传统的单侧钢板内固定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钱志松;邓仲元;黄山虎;刘志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颈椎前路手术中旋切手法剔骨减压及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颈脊髓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旋转手法剔骨及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颈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 中下颈椎骨折/骨折- 脱位78例,均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中A组40例用地塞米松治疗,术中未用旋转手法;B组38例采用旋转手法剔骨减压及应用MP治疗(第1小时30 mg/kg,然后5.4 mg/kg维持至24 h).结果 用MP者脊髓功能恢复较好,用旋转手法者术中脊髓损伤概率减小(P<0.05),两组在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旋转手法剔骨可有效避免医源性损伤,MP对脊髓损伤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学文;蔡程;郑海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95例.结果 经平均26.2个月 (18~39个月) 的随访,全部病例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股骨或胫骨骨折病例,术后膝、髋关节功能活动优良;肱骨骨折病例术后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固定可靠、手术创伤较小、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欧阳晓;王景荣;王培先;王林;周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后路非融合固定在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估后路非融合固定(Graf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分析13例非融合固定(A组)和21例融合固定(B组)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Il缶床和影像学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评估临床疗效,腰椎过伸和过屈、侧位X线片评估腰椎活动度和腰椎前凸角(Cobbs法),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9个月(12~29个月),末次随访A、B两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9.4、9.1分减少到2.1、3.6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0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ODI优良率93%,B组71%,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后路非融合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与融合固定相比,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

    作者:龙厚清;Kazumasa Ueyama;刘少喻;李佛保;万勇;陈立言;廖威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远端十字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策略

    笔者从2003年8月~2006年12月,用美国Zimmer公司生产的胫骨远端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4例,回顾性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距踝关节45~130 mrn内的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成;王喜红;张学东;张国强;张亚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急救及早期处理

    目的 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急诊救治和早期处理上的特点.方法 对110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予外固定、颅骨牵引、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神经节苷脂、高压氧、手术等治疗;评价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住院期间死亡15例,其他合并伤致死亡9例,颈脊髓损伤并发症致死亡6例;57例获得平均11个月随访,8例因颈脊髓损伤后期并发症死亡;除完全损伤的17例无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正确的院前救治和早期处理对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作者:华黎电;曹正霖;秦伟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外伤后下垂型踝关节僵硬

    外伤后下垂型踝关节僵硬通常是由于骨折、皮肤软组织损伤、跟腱断裂、神经系统损伤等的长期制动使关节液及血液循环不畅,浆液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和软骨变性,引起关节活动障碍,使关节僵硬,同时发生皮肤、肌肉、韧带、跟腱的挛缩而导致的.

    作者:邱国良;戴允东;李守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与非内固定组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胸腰椎结核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28例(对照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治疗.观察术后畸形纠正情况、植骨融合速度以及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后弓角较术前纠正度数18°,对照组纠正5°;观察组植骨的融合速度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8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减少结核复发,提高治愈率,并能明显改善畸形.

    作者:杨德盛;张晓岗;艾克拜尔;阿德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前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经前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或髂腹股沟切口,显露骶髂关节前面,对1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 3例单纯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9例同时行骨盆前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2例同时行髋臼骨折手术.随访6~18个月,6例垂直移位复位,9例旋转移位纠正,骶髂关节完全融合.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造成整个骨盆环的严重失稳,经前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能有效避免神经损伤,疗效肯定.

    作者:叶添生;张平;张寅权;孙洪体;张玉贵;朱玉明;时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严重异位骨化一例

    笔者于2006年5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严重异位骨化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仁春;李般若;旦明清;林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B-TWIN联合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退行性变

    目的 探讨B-TWIN联合椎弓根钉对腰椎退行性变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12例腰椎退变不稳,手术植入B-TWIN24个,均为1个椎间隙植入2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B-TWIN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症状改善优良率为91.67%,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良好.结论 B - TWIN联合椎弓根钉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腰椎不稳的理想材料及方法,该手术创伤小,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疗效可靠.

    作者:李禾;邢更彦;叶启彬;张仲文;白晓东;庞晓东;张新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致尺神经炎分析

    笔者自2002年4月~2007年6月对8例陈旧性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出现尺神经炎行尺神经松解、撕脱小骨折块切除术,疗效满意.

    作者:张建华;崔青;高娜;李海青;董占引;杨中华;张丽君;赵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闭合性距骨全脱位一例

    距骨全脱位多为开放性,或合并有踝部骨折,单纯闭合性则属罕见,笔者于2007年5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肖华;黄海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关节螺钉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及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单节段固定12例,双节段5例.改良Klekamp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以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侧1 mm、偏下方1 mm为入钉点,外倾20~25°,下倾35~40°,行四层皮质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颈椎基本达到完全复位,无椎动脉及颈髓损伤等并发症,均达到了骨性愈合.结论 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置入简单,安全性高,生物力学固定融合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泛,是传统后路固定融合方法的创新与补充.

    作者:颜滨;李振宇;闫洪印;余铮;陈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腰椎峡部裂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不同植骨融合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腰椎峡部裂滑脱三种植骨融合方法的疗效.方法 腰椎峡部裂滑脱76例,横突间植骨(A组)22例,椎体间髂骨植骨(B组)29例及融合器植人(C组)25例.比较三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优良率、融合率及滑脱率.结果 A组优良率为86.4%,融合率为81.8%.B组优良率为93.1%,融合率为89.7%.C组优良率为92.0%,融合率为92.0%.B、C两组术后、随访时椎间高度及滑脱矫正度的维持均比A组好,随访时滑脱率B、C两组也比A组低(P<0.05).结论 椎体间髂骨植骨及椎间融合器应用比横突间植骨融合率及优良率高,椎间高度及滑脱矫正度的维持亦优于后者.

    作者:程斌;李锋涛;宋金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钩骨骨折伴第4和/或第5腕掌关节脱位三例

    笔者自2006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钩骨骨折伴第4和/或第5腕掌关节脱位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郑瑞启;郭秀全;王明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关节镜辅助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的临床分析

    笔者自2001年2月~2006年1月,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军;李晖;武明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自1997年2月~2007年7月,笔者采用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罗斌;朱仰义;冯祖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