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李健;黄明利;孙磊;毕宏政
目的 探讨及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单节段固定12例,双节段5例.改良Klekamp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以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侧1 mm、偏下方1 mm为入钉点,外倾20~25°,下倾35~40°,行四层皮质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颈椎基本达到完全复位,无椎动脉及颈髓损伤等并发症,均达到了骨性愈合.结论 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置入简单,安全性高,生物力学固定融合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泛,是传统后路固定融合方法的创新与补充.
作者:颜滨;李振宇;闫洪印;余铮;陈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95例.结果 经平均26.2个月 (18~39个月) 的随访,全部病例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股骨或胫骨骨折病例,术后膝、髋关节功能活动优良;肱骨骨折病例术后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固定可靠、手术创伤较小、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欧阳晓;王景荣;王培先;王林;周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急诊救治和早期处理上的特点.方法 对110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予外固定、颅骨牵引、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神经节苷脂、高压氧、手术等治疗;评价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住院期间死亡15例,其他合并伤致死亡9例,颈脊髓损伤并发症致死亡6例;57例获得平均11个月随访,8例因颈脊髓损伤后期并发症死亡;除完全损伤的17例无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正确的院前救治和早期处理对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作者:华黎电;曹正霖;秦伟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疼痛症状的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17例.结果 17例获得平均24个月(12~36个月)随访.临床疗效评价:参照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评分法),优7例,良8例,可2例.放射学评价:踝关节骨折复位参考Burwell等标准,骨折畸形愈合均矫正达解剖复位.结论 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踝关节的骨性解剖结构对避免或减轻创伤性关节炎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孙大辉;那键;谷贵山;秦大明;张伟;李长胜;胡春明;王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MRI检查分析治疗前后的腰椎外伤性隐匿性骨折,探讨其治疗方法及诊断标准.方法 对外伤后腰椎隐匿性骨折行MRI检查并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3例,以鹿瓜多肽注射液及钙尔奇D等治疗;对照组44例,以钙尔奇D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有效率、MRI观察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可减少隐匿性骨折漏诊率;鹿瓜多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隐匿性骨折的疗效.
作者:朱伍;何蓉;刘海鹏;陈丽娜;马强;梁会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笔者自2001年2月~2006年1月,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军;李晖;武明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 3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平均随访27个月,评价其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影像学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骨性融合率97.30%,优良率94.5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关节切除、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大龙;申勇;张英泽;董玉昌;孟宪国;丁文元;曹俊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胸腰椎结核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28例(对照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治疗.观察术后畸形纠正情况、植骨融合速度以及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后弓角较术前纠正度数18°,对照组纠正5°;观察组植骨的融合速度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8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减少结核复发,提高治愈率,并能明显改善畸形.
作者:杨德盛;张晓岗;艾克拜尔;阿德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前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或髂腹股沟切口,显露骶髂关节前面,对1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 3例单纯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9例同时行骨盆前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2例同时行髋臼骨折手术.随访6~18个月,6例垂直移位复位,9例旋转移位纠正,骶髂关节完全融合.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造成整个骨盆环的严重失稳,经前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能有效避免神经损伤,疗效肯定.
作者:叶添生;张平;张寅权;孙洪体;张玉贵;朱玉明;时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测收缩压、舒张压与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差值的临床意义,旨在为诊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提供一个客观标准.方法 应用穿刺法通过对3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血压和骨筋膜室内组织压的测量,明确减压手术的客观指标.结果 30例中14例非手术治疗,16例减压治疗,随访均未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收缩压、舒张压、骨筋膜室内组织压的结合测量,对指导骨筋膜室综合征何时行减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俊国;董有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采用胫骨平台下截骨植骨内固定再手术治疗,术后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10个月~4.5年.植骨全部愈合,胫骨平台高度无明显丢失.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胫骨平台下截骨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的早期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许营民;崔青;马杰;李海清;楮定坤;王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比较,评价颈椎前路分段减压、保留中部椎体、钛网植骨长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颈前路长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1例,分段减压治疗32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内固定的并发症、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和重建,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长节段减压组有4例出现内固定并发症,主要为钛网和螺钉的松动脱落;分段减压组未出现并发症.术后6个月长节段减压组有4例钛网植骨未达到骨性融合,分段减压组均达到融合.术前与术后比较Cobb角的改善,分段减压组明显优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采用颈前路保留中部椎体分段减压、钛网植骨长钛板固定、术后外固定保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有效地进行颈前路融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张宏其;付美奇;陈小明;陈静;郭超峰;刘少华;陈陵强;王永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共表达感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定向分化的影响,观察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和疗效.方法 以腺病毒AdEasy为基因转移载体,制备携带TGF-β1和BMP-7基因的高滴度腺病毒感染兔MSCs,利用外源性基因编码的生长因子诱导其表达软骨细胞表型,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RT-PCR及己糖醛酸水平检测等方法鉴定.再将其与骨基质明胶(BMG)支架相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兔关节软骨缺损并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及修复结果分析.结果 腺病毒感染MSCs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可检测出外源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通过原位杂交可检测出Ⅱ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细胞培养液中己糖醛酸水平明显升高.将其复合于骨基质明胶上,经组织染色和电镜观察可见前体软骨细胞贴附于BMG表面和孔隙内大量增殖,在体移植修复实验组新生组织为类透明软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各对照组.结论 MSCs经携带TGF-β1和BMP-7基因的腺病毒感染后,体外能向软骨细胞作定向分化,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软骨,使提高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成为可能.
作者:龙华;袁华;马保安;周勇;鱼兵;裘秀春;范德刚;范清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移植修复复杂手掌贯通伤(有肌腱、骨或关节缺损的手掌贯通伤).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9月,对5例复杂手掌贯通伤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携带趾伸、屈肌腱,趾固有神经及足背皮瓣、第一足趾腓侧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组织瓣全部成活,植骨愈合.经6个月~1年随访,手部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6~8 mm,手指运动TAM达健侧80%.结论 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修复复杂手掌贯通伤,可一个供区同时修复手掌、背侧皮肤,骨或掌指关节、肌腱和神经的缺损,为复杂手外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一次性修复的手术方法.
作者:常正奇;刘雪涛;张成进;王成琪;范启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10例16个伴有股骨头坏死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6例,单侧4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由术前的平均36.6分恢复到术后89分.术后肢体延长3~5 cm,平均3.5 cm,疼痛缓解,关节伸屈功能、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获完全恢复.结论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假髋臼骨性关节炎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可恢复关节的正常负重,消除疼痛,改善了关节活动度,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甄平;李旭升;高秋明;樊晓海;田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旋转手法剔骨及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颈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 中下颈椎骨折/骨折- 脱位78例,均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中A组40例用地塞米松治疗,术中未用旋转手法;B组38例采用旋转手法剔骨减压及应用MP治疗(第1小时30 mg/kg,然后5.4 mg/kg维持至24 h).结果 用MP者脊髓功能恢复较好,用旋转手法者术中脊髓损伤概率减小(P<0.05),两组在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旋转手法剔骨可有效避免医源性损伤,MP对脊髓损伤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学文;蔡程;郑海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1997年2月~2007年7月,笔者采用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罗斌;朱仰义;冯祖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笔者于2006年5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严重异位骨化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仁春;李般若;旦明清;林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距骨全脱位多为开放性,或合并有踝部骨折,单纯闭合性则属罕见,笔者于2007年5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肖华;黄海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胸腰段椎体骨折并严重脱位,引起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损害及脊椎稳定性的严重破坏,需要手术治疗.笔者自2001年8月~2006年6月,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多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侧前方严重脱位26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梁时和;刘昌生;廖永发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