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影像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潘哲尔;黄加张;顾湘杰;丁祖泉;张纯武;叶澄宇;李建策

关键词: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三维重建, 有限元
摘要:目的探讨在膝关节磁共振影像的基础上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观察对半月板建模的效果.方法根据MR扫描图像,利用图像处理和转换技术,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包括半月板的膝关节三维和多平面有限元模型.结果建成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形态,半月板具有较真实的形态位置.结论基于磁共振扫描建立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能逼真地反应膝关节的真实几何结构,尤其对半月板能进行真实模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解剖型钢板在四肢近关节部位骨折中的应用

    自2000年8月~2004年6月,笔者共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四肢近关节部位骨折71例,并发症23例.现对合理应用解剖型钢板作一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朱宝林;葛孚章;陈爱兰;亓建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自1997年2月~2004年12月42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动力髁螺钉(DCS)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国文;苏庚洵;王国柱;肖斌;潘建宏;熊福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PDLLA膜在股四头肌成形术中的应用

    自1944年Thompson首创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硬以来,众多学者对该术式做了许多改进,使其日臻成熟完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1,2].

    作者:黄珩;王俊文;彭永海;勘武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单纯应用Cage及椎弓根钉技术与加用椎间自体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

    目的讨论后路椎间融合(PLIF)应用Cage及椎弓根钉技术(A组)后有无必要加用椎间自体植骨(B组)治疗腰椎滑脱.方法回顾性研究27例资料,随访时间少不短于24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失血量、住院日、疼痛度及缓解程度、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术后滑脱率及融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失血量、住院时间、疼痛度及缓解程度、融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在术后椎间隙高度、滑脱率上均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PLIF手术应用椎间植自体骨,Cage及椎弓根钉技术有助于恢复和保持腰骶椎生理曲度,防止后期的椎间隙高度丢失及滑脱率的增加,可能有利于长期手术疗效的保持.

    作者:窦榆生;郝定均;温世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后路腰椎滑脱手术失效原因探讨

    随着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手术日益普及,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尤其腰椎滑脱后路手术后失效,应当引起骨科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随机抽取从1998年6月~2002年6月13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失效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腰椎滑脱减压复位内固定失效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士峰;周建伟;张军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应用鹿瓜多肽临床观察

    目的鹿瓜多肽注射液预防、治疗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肢体肿胀及关节积液的临床观察.方法将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用药组(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组),B组为对照组(不用药组).观察肢体肿胀及关节积液情况.结果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小腿胫前肿胀、关节积液改善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是目前较理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的关节微创术后临床用药之一,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解强;李方祥;贺忱;崔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单侧支架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

    单侧支架外固定治疗骨不连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但应用单侧支架内固定治疗骨不连目前少见.自2000~2003年间应用Steffee钢板作单侧支架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不连1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何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侧块固定椎管成形术在颈椎损伤治疗中的作用(附八例报告)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脊髓压迫多来自前方,多数病例可经过前方手术减压与固定.有部分病例在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后,影像资料中显示脊髓前后方均有受压,或压迫以后方为主,或多节段脊髓受压又合并颈椎不稳.2000年3月~2004年8月,对此类病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同时行失稳节段侧块内固定植骨术共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秀伟;吴广良;曹鹏克;徐永辉;郑水长;苏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种填充物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锶羟磷灰石(strontium-contained hydroxyapatite cement,SrHAC)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应用.方法单椎体骨折29例,其中PMMA组16例,SrHAC组13例,对填充物注入量、术中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术后疼痛、临床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PMMA组平均注入量为(2.82±0.39)ml,SrHAC组为(3.75±0.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rHAC组注入填充物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稳定.两组VAS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临床效果SC评价,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rHAC是除PMMA外另一种可供选择的PVP填充材料.

    作者:苏汝堃;郑召民;李佛保;邝冠明;刘兴漠;麦海民;任平;谭成波;刘杰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四肢血管损伤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四肢血管损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寻找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结果漏诊8例,漏诊率5.4%,其中彩超诊断错误1例,因肢端皮温好漏诊4例,因可触及动脉搏动漏诊2例,因锐器割伤裂口自行封闭漏诊1例.再手术(再次血管探查)23例,再手术率15.4%,其中,19例因血管栓塞再次手术,4例因所移植的大隐静脉破裂再次手术.结论彩超并非绝对可靠,肢端皮温好不能排除动脉主干断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主张早期探查血管.早期修复血管、正确熟练的镜下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大段血管缺损者建议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

    作者:张云峰;孙占胜;陈振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磷脂酶A2表达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磷脂酶A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腰腿痛中的可能作用.方法①术前1 d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病程、年龄、性别等,并进行患者的腰腿痛评定;②采集术中标本进行冰冻切片,应用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PLA2及cPLA2在髓核组织中的表达;③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实验组髓核中的sPLA2及cPLA2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患者的疼痛程度密切相关;②髓核中sPLA2及cPLA2的表达位置主要为多核大细胞.结论磷脂酶A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腰腿痛中发挥着重要的病理作用,且其表达与退变髓核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叶君健;宋继红;姜小鹰;傅冷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磁共振影像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磁共振影像的基础上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观察对半月板建模的效果.方法根据MR扫描图像,利用图像处理和转换技术,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包括半月板的膝关节三维和多平面有限元模型.结果建成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形态,半月板具有较真实的形态位置.结论基于磁共振扫描建立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能逼真地反应膝关节的真实几何结构,尤其对半月板能进行真实模拟.

    作者:潘哲尔;黄加张;顾湘杰;丁祖泉;张纯武;叶澄宇;李建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有限切开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C型骨折

    高能量损伤引起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此类骨折由于骨碎块多,软组织损伤严重,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容易并发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自2003年4月~2005年5月,采用有限切开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28例,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柯希煌;翟文亮;练克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型持骨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传统的三爪持骨器,有以下不足:①置入困难,创伤大,骨折愈合慢.三爪的置入是从骨折处一旁置入,在肌肉丰厚的切口,必须剥离较多软组织方能置入,因而软组织剥离多,局部血运破坏大,骨折愈合慢.

    作者:付梓新;赵建宁;吴苏稼;顾开宏;吴荣林;朱建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下腰椎椎管及神经根管改变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植入后,下腰椎神经根管、椎管的径线及容积改变,以其为合理的ADR植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行ADR置换,观察术后JOA与ODI评分、椎间隙活动度、椎间孔径线改变以及椎间孔、椎管的容积变化.结果ADR术后JOA与ODI评分明显改善,椎间隙与椎管径线与容积显著增加,腰椎节段的稳定性与功能恢复.结论人工椎间盘植入后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有效地恢复椎管及神经根管径线与容积.

    作者:顾洪生;李振宇;刘尚礼;肖建德;阎洪印;田长庆;马若凡;周文钰;郭伟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脑脊液漏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将会引起脑脊髓膜炎,后果不堪设想,应当引起脊柱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自1992年8月~2003年12月笔者共发现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脑脊液漏21例,现将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蒋尧传;唐志宏;李宁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已被广泛接受.自1999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28例,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林天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脊髓前动脉阻断致颈髓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前动脉阻断后颈髓血流量的变化、组织能量代谢和病理学改变,研究病理机制.方法以家兔为试验模型,阻断C2段脊髓前动脉,在术后6 h、24 h和72 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颈髓血流灌注量,检测组织能量代谢变化,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术后各时相点血流量下降明显,能量代谢进行性下降,出现急性缺血性改变.结论脊髓前动脉阻断后随着血流量和能量代谢的下降,颈髓组织发生渐进性破坏,但颈髓血供出现部分代偿.

    作者:孙其志;任先军;欧阳忠;陈军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应用Endopearl与Intrafix固定四股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Endopearl与Intrafix固定四股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取自体的双侧半腱肌腱对折成四束后对12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新鲜损伤5例,陈旧性损伤7例;Ⅱ度损伤4例,Ⅲ度损伤8例)行关节镜下重建,移植肌腱股骨侧用Endopearl加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胫骨侧用Intratix固定.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4个月(平均8.5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120°,无伸膝受限,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其余为阴性;Lyshlom评分从术前(85.55±2.68)分增加至术后(90.6±2.3)分.结论关节镜下应用Endopearl与Intratix固定四股半腱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方法确切,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作者:狄正林;章军辉;何志勇;张经伟;冯建翔;徐荣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7棘突并C6下关节突骨折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3岁.因挥锨扭伤颈部10 d入院.入院前因用力挥锨扬麦糠,出现颈后部疼痛,活动时加重.查体:C7棘突压痛,局部隆起消失,可扪及C7棘突移动,颈部旋转受限,四肢感觉和肌力无异常.

    作者:郭玉臣;王成江;王爱君;张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