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侧股骨多平面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甄平;刘兴炎;李勇;王宏东;高秋明

关键词:股骨, 骨折, 多平面,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同侧股骨多平面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同侧股骨多平面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18例均为2个或2个以上平面的股骨骨折并行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后经7个月~5年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4.6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同侧股骨多平面骨折多系高能量暴力所致,受伤机制复杂.内固定方法首先选择各自骨折处的佳固定方法,再进行全股骨多处骨折的综合考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翻修胫骨侧骨缺损打压植骨术后初始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膝关节翻修胫骨侧骨缺损采用两种假体打压植骨术后的初始稳定性.方法 取5具尸体的胫骨10根,制造T3型(AORI分型)的包容性骨缺损,随机选择同一尸体的左右侧胫骨进行长短柄两种假体的打压植骨翻修,观察松质骨骨密度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长短柄假体在1 000 N循环载荷下的微动没有统计学差别,假体的微动与假体下方移植骨密度呈负线性相关.结论 打压植骨技术可以用于胫骨侧严重骨缺损的治疗,在完整皮质骨支撑、骨水泥固定的前提下,长短柄两种假体都能够达到足够的初始稳定.

    作者:李锋;娄思权;张克;田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人工全髋置换骨水泥和无骨水泥假体术后疗效及假臼可能生存率比较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和无骨水泥假体术后假臼可能生存率.方法 对105例(108髋)进行随访,其中骨水泥组62例(63髋),无骨水泥组43例(45髋),并对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假臼可能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无论骨水泥假体还是无骨水泥假体患者术后疗效相似,假体都没有达到理想固定的效果.

    作者:张勇;杨彤涛;周勇;马保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微创小切口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例27髋行微创小切口技术全髋置换术,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早期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以及Harris评分等.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平均8.5 cm、术中出血量平均350 ml、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120 ml、平均住院天数12 d、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Harris评分平均96分.结论 微创小切口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确实可行、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小、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积极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国辉;杨述华;杜靖远;郑启新;邵增务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PFN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4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访3~1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39例,占92.86%.结论 PFN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朱炯;梁承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趾骨骨折

    自2003年5月~2005年12月,笔者根据AO治疗原则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趾骨骨折33例46处,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路迪生;陈长青;康两期;郭志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应用动力髋螺钉系统结合小粗隆复位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笔者自2001年9月~2005年4月采用动力髋螺钉结合小粗隆拉力螺钉或钢丝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小荣;梁路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髋关节囊韧带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关节脱位仍是仅次于假体松动的主要并发症.手术中软组织破坏过多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这正日益被外科医生所认识.对于THA术中关节囊韧带是否需要保留、修补和重建或是切除至今仍存在争议.笔者就近年来髋关节囊韧带解剖学、生物力学特性及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永奖;张力成;杨国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经皮撬拨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32例

    自2000年6月~2005年3月,笔者采用经皮撬拨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夏春阳;高振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国人髌骨形态学研究及其在髌骨假体设计中的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正常国人髌骨关节面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它们在国人髌股关节假体的髌骨假体设计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影像学方法对国人髌骨的Wiberg分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并将国人统计学结果和西方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0例国人髌骨的Wiberg分型结果为:Ⅰ型23例占11.5%,Ⅱ型占128例64%,Ⅲ型42例占21%,Ⅳ型7例占3.5%,在国人髌骨中WibergⅡ型占大多数,WibergⅠ型只占少部分.结论 在国人髌股关节假体设计过程中,髌骨假体的形态以WibergⅡ型为模板采取偏心型设计更符合国人髌骨形态学特征.

    作者:何志勇;吴海山;狄正林;徐长明;储小兵;徐荣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DHS结合中空螺钉治疗顺股骨粗隆型骨折105例

    DHS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广泛的标准手术方法[1].但是在顺股骨粗隆型骨折中由于DHS对骨折近端固定力距小,以及无抗旋转性的缺点,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2000年1月~2005年5月采用DHS结合中空螺钉的方法共治疗105例顺股骨粗隆型骨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晓明;王大鹏;野向阳;陈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常压体位引流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笔者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对1 692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区采用常压体位引流技术治疗,引流通畅、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强;董华祥;雷勇;石涛;张海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FAN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复杂骨折的临床报告

    目的 观察新型股骨交锁髓内钉FAN治疗股骨复杂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以FAN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复杂骨折6例,其中,股骨干骨折4例,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1例,粗隆下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1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骨折愈合良好,临床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FAN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复杂骨折有较好适应证,使用方便,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手术创伤小,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但也应该正确掌握其手术操作技术.

    作者:任绍东;李昂;陈扬;周植森;别业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肩关节下脱位三例

    肩关节下脱位,又名Luxatio erecta,为一种少见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约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0.5%.2000年1月~2003年6月笔者治疗了3例,所有患者均有的相同的临床及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子明;李克宣;陈景文;魏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三维外固定架固定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59例新鲜胫骨骨折采用三维外固定架闭合复位或结合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30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10例,良41例,可7例,差1例,总优良率95%.结论 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术中规范化安装外固定架、术后正确管理外固定架及指导功能锻炼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邦军;涂万荣;卢朝黎;陈刚;严力军;莫树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伤口表浅感染的半开放减压治疗35例报告

    伤口的表浅感染临床较为常见,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引发深部感染甚至骨髓炎,而且由于血供不良而致不愈合的伤口和长时间开放治疗的伤口何时成为真正的感染,感染何时成为真正的骨髓炎又很难确定.1996年6月~2005年3月,笔者收治胫腓骨骨折320例,开放性骨折140例,术后合并伤口表浅感染35例,用半开放换药或半放缝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治军;方候平;王汉利;罗卓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应用动脉造影研究膝关节屈曲对腘动脉位置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膝关节屈曲90°位对腘动脉位置的影响.方法 应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分别测量8例被检查者膝关节伸直0°位及屈曲90°位上腘动脉到胫骨后皮质之间距离.结果 在8例(8膝)中6例(6膝)腘动脉距胫骨后皮质之间距离增大.2例(2膝)距离无明显改变,无一例在屈膝90°时距离减小.结论 行膝关节手术时屈曲90°位较伸直位更为安全.

    作者:张昊伟;王黎明;桂鉴超;徐燕;朱俊峰;张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21例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年龄在6~15岁之间,应用外固定器牵引复位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无髋内翻、肢体短缩等畸形,患肢过度生长小于5 mm.结论 外固定器是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一种良好治疗方法.

    作者:李文锋;侯树勋;任东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DHS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8例

    自2001~2005年,笔者应用微创技术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8例,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下面总结了这些年微创手术治疗经验和教训,加以分析提出治疗和预防措施.

    作者:孙昌俊;闫连元;金立国;李忠民;苏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有关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诊治中的一些问题

    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常见的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其次是后交叉韧带(PCL)合并MCL损伤;ACL合并外侧副韧带(LCL)和ACL合并PCL及MCL损伤.随着目前交通事故的增多和竞技体育运动的普遍开展,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亦日趋常见.

    作者:孙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目的 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64~97岁,平均75.6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A25例,ⅢB 19例,Ⅳ型12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平均围手术期失血(250±150)ml.术后56例平均随访22.3个月(5~36个月).1例患者术后5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出现髋臼磨损,4例股骨大粗隆骨折未愈合,5例术后发现下肢不等长,2例大粗隆结扎钢丝断裂.没有发现假体脱位或无菌性松动.结论 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尤佳;姜文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