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柄人工股骨头的应用初探与比较

端木群力;殷浩;刘新功;黄东辉;赵琦辉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疗效满意, 应用
摘要:自2002年1月~2004年3月,对8例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应用无柄人工股骨头进行置换术.并与同期有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5例比较.近期结果表明,股骨颈骨折行无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满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提高带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方法自1998年10月~2001年10月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160例股骨干骨折,随访6~18个月.结果股骨颈骨折2例,主钉折断2例,锁钉折断2例,锁钉松动退出3例,术后感染4例,骨折延迟愈合6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分析产生合并症的原因后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涛;庞桂根;王捷;忻大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肱二头肌短头腱重建喙锁韧带聚苯乙烯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十分常见,对于Allman Ⅲ度完全性脱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也比较多,也各有优缺点.我院自2000年10月~2003年8月,采用肱二头肌短头腱重建喙锁韧带聚苯乙烯线固定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4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东;黄涛波;金才益;陆金荣;徐阿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微创原则在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自1997年3月~2002年6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其中28例应用微创原则固定,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小雄;戴守达;栾修荣;张洪师;王永宏;张耘;周正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双肱骨外科颈骨折并肱骨头脱位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四楼高处坠落致腰腹双上肢外伤疼痛活动障碍30 min于2003年11月21日入院,查体:BP90/60mmHg,神清,贫血貌,腹部稍膨隆.上腹壁有擦伤痕,上腹肌紧张,有压痛、无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腹穿抽出不凝血,双肩、左肘,左腕掌肿胀畸形,局部压痛,可触及骨擦音、活动受限,L1棘突局部压痛,腰椎旁肌痉挛,双下肢无感觉运动障碍.

    作者:陈敏;白龙;陈秀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全国骨科并发症防治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

    我院自2001年8月~2004年4月应用国产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迪康公司)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4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侯凌枫;黄儒收;李玉;吴兴;孙伟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防损伤套管在空心钉微创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以微创的术式,用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有较多的报道.我院在术中使用一种自制的专利器械,能使同类型手术所致的创伤降低到小程度,术中出血量减小到少程度.现将我院1999~2003年治疗的58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董家胜;刘元朗;郑一舟;杨军;张捷;吴俊;章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骨科的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显像设备的进步和骨显像检查技术的提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适应证进一步的扩展.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骨的良、恶性病变能力上进一步增强外,在骨科疾病的早期诊断上具有更重要价值,能在影像学诊断之前检测出成骨细胞活力的改变,为骨肿瘤、骨愈合、骨髓炎、应力性骨折、关节炎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依据,也使骨显像在核医学和综合影像学领域的地位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作者:刘晓梅;李增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检验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设计和强度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并就其临床应用和改进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分别建立人全股骨及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静力型固定股骨干横形和粉碎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全股骨模型和两种骨折模型进行垂直加载,了解各模型的应力分布和应变特点.结果①在承重载荷下,全股骨模型的股骨干中下1/3处的应力大,两种骨折模型的股骨干应力集中部位位于距主钉末端4 mm的远侧部位.②两种骨折模型在垂直载荷≤700N时,其应力分布与全股骨模型相似.③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钉体应力集中于中下1/3处,而锁钉孔周围部位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①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②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静力型固定股骨干横形和粉碎性骨折,患者在术后早期患肢可部分负重.

    作者:汪金平;杨天府;杨小奇;钟凤林;殷光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股骨髁间窝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膝关节股骨髁间窝狭窄的临床意义和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本组27例经关节镜或开放手术确诊有股骨髁间窝狭窄,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关节伸屈障碍及反复关节积液.在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全部施行了髁间窝扩大成形术.结果随访时间6~23个月.优22例(占81%),良4例(占15%),中1例(占4%).结论股骨髁间窝狭窄是引起膝关节疼痛及伸膝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术中应常规检查.对于已出现或可疑发生的患者,均应行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

    作者:刘浩江;刘安庆;张世权;鄢宏;陈慕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闭合张力带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自1997年9月~2004年3月采用闭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8例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报告如下.

    作者:应锦河;吕国强;柳育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无柄人工股骨头的应用初探与比较

    自2002年1月~2004年3月,对8例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应用无柄人工股骨头进行置换术.并与同期有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5例比较.近期结果表明,股骨颈骨折行无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满意.

    作者:端木群力;殷浩;刘新功;黄东辉;赵琦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量对椎体机械性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的不同用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强度和硬度的影响,明确恢复椎体强度及硬度所需的小骨水泥用量.方法取5具老年女性(65~73岁)48个脊椎标本(T6~L3),分解后压缩并测量其强度和硬度,将3、5、7 ml PMMA和CPC注入压缩后的椎体,再测其强度和硬度,并与原来的强度和硬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椎体注入骨水泥后强度都得到恢复,注入5 ml、7 ml骨水泥后强度明显增加;注入PMMA后硬度都得到恢复,而注入CPC 5 ml、7 ml才能恢复椎体硬度.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注入骨水泥可有效恢复椎体的强度和硬度,此结果可有利于指导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云虎;刘亚;邵连芹;朱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带远端锁钉定位装置的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带远端瞄准器的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对采用带远端瞄准器的交锁髓内钉通过闭合复位穿钉技术治疗的2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手术过程分析.结果远端锁钉放置顺利21例,放置困难经查找原因并改正后放置成功4例,失败1例.结论使用带远端锁钉定位装置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可减少术者及患者暴露于X线下的次数及时间.只要操作中正确使用定位装置,减少髓内钉插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减少钉的变形,即可顺利放置远端锁钉.

    作者:胡海量;沈惠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对踝关节的影响,比较分析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2002年7月共收治下胫腓分离87例,合并踝部骨折69例.手术方法有:①单纯下胫腓联合复位,松质骨钉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37例);②腓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固定,经钢板松质骨钉固定下胫腓联合(34例);③下胫腓联合分离复位,取部分腓骨长肌腱修复下胫腓联合韧带,松质骨钉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16例).结果本组87例获2年以上的随访,优55例(63%),良18例(21%),可14例(16%),差0例(0%).结论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需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采用腓骨长肌腱修复下胫腓韧带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白晓东;杨传铎;邢更彦;姜川;王振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病灶清除自体骨髓细胞结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

    目的应用病灶清除自体骨髓细胞结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的方法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探索距骨骨坏死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6月~2002年9月采用上述术式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17例,均为单侧发病.根据Ficat及Arlet分期标准Ⅱ期14例,Ⅲ期3例,术后随访24~51个月,平均37个月,根据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协会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AOFAS)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7例踝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OFAS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9.9分,1例于术后25个月改行踝关节融合术.结论病灶清除自体骨髓细胞结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治疗距骨骨坏死,手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王卫明;赵德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目的总结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经验,探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方法本组130例(141足)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根据修复方法分为游离皮片、局部皮瓣、带血管蒂轴形皮瓣、交腿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按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创面一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良,创面有少许水疱坏死,通过换药自行愈合;一般,坏死的比例在10%以下、植皮封闭创面;差,坏死比例在10%以上,需重新考虑创面封闭.结果游离植皮优良率91.68%;局部皮瓣优良率91.30%;小腿带血管蒂轴形皮瓣优良率90.91%;游离皮瓣优良率90.00%;交腿皮瓣优良率93.33%;五种封闭创面方法优良率经Sas统计软件包作χ2检验,P>0.05,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根据创面及其周围情况选择适宜的修复方法.

    作者:卢耀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骨缺损的治疗

    目的了解以Gross治疗原则和第一代骨水泥技术的骨水泥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翻修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1995年2月~2001年10月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而行翻修术的23例,了解按Gross治疗原则翻修者与以骨水泥填充骨缺损者Harris评分、影像学差异.结果①术中所见与术前Gross分型相符.②翻修术后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82.7±8.3分,较术前增加18.9分.③X线片复查按Gross治疗原则翻修者假体无松动或移位,未见植骨块吸收或塌陷,未见骨溶解;以骨水泥填充骨缺损者有2例3处出现骨溶解加重或新的骨溶解.结论①Gross治疗原则对轻中度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术前评估、全髋翻修术式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②单纯以第一代骨水泥技术的骨水泥填充骨缺损者疗效欠佳.③随诊时Harris评分与X线片相结合,有助于发现早期骨溶解.

    作者:卢伟杰;廖威明;余楠生;白波;林志雄;吴景明;严广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喙锁韧带修复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喙锁韧带修复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喙锁韧带修复及可吸收螺钉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56例.结果获随访48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可吸收螺钉折断,按Karlesson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达95.8%.结论应用喙锁韧带修复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是较理想方法之一,并且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作者:王裕辉;黄俊文;梁惠钦;胡曙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误原因分析

    自2001~2003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治疗效果.现对使用DHS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功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马绪巍;史景超;钱列民;黄常福;赵英焕;金鹏宇;李铭;白绪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