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刘卓红;张伟球;凌利;谢玉娟;朱燕莉;王爱华

关键词:舒适护理, 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术期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接受断指再植术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失血性休克、血管危象、伤口感染、肢体肿胀、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3%和86.7%),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比较高.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使用MRI和CT进行检查,而后与手术治疗所见结果进行分析,对比2种检查方式的诊出率.结果:MRI检查见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积液、骨髓损伤和软组织损伤患者占比与CT诊断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见骨组织损伤患者占比38.75%(31例),与CT诊断结果相同,不存在差异(P>0.05);比较治疗结果得知MRI的诊断结果与治疗所见情况的相符率为99.12%(113/114),其相符率明显的高于CT诊断结果(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采用MRI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膝关节受损情况,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兵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血栓弹力图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于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血栓弹力图像的影响状况.方法:选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对麻醉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病症发生几率分别为4.0%(2/50)、12.0%(6/50),观察组各病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心率过慢症状出现率、缺氧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方面进行观察,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血栓弹力参数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血栓大值、凝血块强度均要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麻醉对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栓弹力图像的影响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更佳,临床安全性较高.腰硬联合麻醉在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当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胸腰椎功能影响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胸腰椎功能影响.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时间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2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其2组手术指标、胸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伤胸腰椎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研究.

    作者:许华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0岁,ASAⅡ-Ⅲ级,随机分成2组(n=40):对照组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手术,麻醉开始前观察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的负荷剂量,输注时间10分钟,随后以0.2-0.4μg.kg-1.h-1输注到手术结束.对照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简易智能量表(Man-machine system engineering,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王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钢板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施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在手术后12个月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统计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0%,比对照组患者的80.0%明显偏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比对照组患者的30.0%明显偏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切口长度比对照组明显偏短,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偏少,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减小手术切口,促进患者康复,安全可靠,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进行对比实验,其中,观察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8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显著优于对照组82.5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8.46%,优于对照组77.50%,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以及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64例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A0分型的B型和C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采取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19例患者为优,6例患者为良,一般的患者有6例,差1例,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9%,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等指标相对于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复位效果更佳,有利于促进腕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作者:章斌;谭军;郭锦明;刘俊;严宏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理护理干预对Colles骨折病人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Colles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20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病人施以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采用腕关节评分及肌力评级评价病人的腕关节康复情况,同时比较2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为83.33%(50/60),对照组病人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为65.00%(39/60),2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5/60),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67%(13/60),2组比较,P<0.05.结论:在老年Colles骨折病人中施以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人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压疮的护理管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压疮的护理管理要点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2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预防压疮护理管理.对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比较,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结论: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预防压疮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不断推广和运用.

    作者:胡晓璐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延续性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以及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指标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裴月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在骨科手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骨科手骨骨折患者临床护士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所收治的手骨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负面情绪、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睡眠障碍等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睡眠障碍等,2组患者护理前负面情绪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和睡眠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手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并且对患者负面情绪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林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究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90例膝置换术患者,于2014年10月17日-2018年4月2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各45例;且对2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康复指标(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达90°时间)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45例全膝置换术患者干预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45例全膝置换术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45例全膝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数据,而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达90°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全膝置换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置换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置换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功能锻炼、成立无痛病房、社会支持、饮食指导、成立阶段目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采用疼痛模拟评分、关节harr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情况,并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焦虑得分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配合,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及护理,且功能恢复较为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景梅;尚宏喜;张晓丽;刘安庆;李阔阔;谭纪锋;郝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空心螺钉与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固定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空心螺钉与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固定稳定性.方法:选择90例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后侧Pilon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支撑钢板治疗,观察组予以空心螺钉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固定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VAS评分等指标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心螺钉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支撑钢板治疗,且固定稳定性强.

    作者:付玉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和探讨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自2017年12月-201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介入针灸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的评分均高于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介入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上、下肢肌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提高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于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盘龙七片治疗小腿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治疗小腿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小腿骨折患者3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6例,口服盘龙七片治疗,1次4片,1天3次.对照组16例,给予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治疗.结果:术后1周时,观察患肢肿胀疼痛的缓解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盘龙七片能有效减轻小腿骨折术后肿胀,缓解疼痛.

    作者:李中华;张涛;庞永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下的骨折愈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应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普及.

    作者:宋宝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将所有老年患者均分2组.接受微创动力髋关节钉治疗的31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31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后比对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比对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观察组96.8%,较比对照组71.0%更高,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2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2组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作者:李志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目的:分析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采用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24例采用单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HSS评分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平均(11±0.7)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9.48±0.42)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0.55±0.35)周,观察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张力带松动2例,关节僵硬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为90.5%,对照组为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李书贵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MTD平衡仪训练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 ADL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TD平衡仪训练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按入院单双号形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基础上结合MTD平衡仪进行平衡训练护理,并在2组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前及康复治疗护理5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Bathel指数分别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护理前,2组患者的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和Bathel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护理后,2组患者的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和Ba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比较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D平衡仪训练护理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组.

    作者:包玉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