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彬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16例胸腰椎结核的患者,选择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影像学结果评定植骨融合情况、Cobb角变化,采用ASIA分级评定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85-150)分钟,平均10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00-800)mL,平均450mL;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超过20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为10°-25°(19.5° ±1.5°),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ASIA分级,术前C级6例均恢复至D级,术前D级10例恢复至E级9例,1例未恢复.结论:胸腰椎结核后入路清除病灶安全、彻底,可实现充分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刘卫华;吕乔;程微;杨会武;杨子斌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作用.方法:选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2组患者均实施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药物肌注,观察2组患者麻醉镇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安静平卧时、体位摆放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安静平卧时的视觉模拟评分要低于体位摆放时的视觉模拟评分,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疼痛评分、躁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采用地佐辛药物实施镇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体位摆放时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早期恢复,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王文洁;朱云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于老年拇外翻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10月,选择的患者为老年拇外翻患者,选择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同时患者配合优质护理在围术期进行干预,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相关情况.结果: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拇跖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痛觉、触觉、两点辨别感和综合感受能力等角度进行评价,干预前后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拇外翻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配合优质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手术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对于Bart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Barton骨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入选者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且均予以半年随访,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显示37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1.89%,总满意度为94.59%;且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丢失范围则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存在确切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对于Barton骨折的疗效确切,能促进腕关节活动度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山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的疗效,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在我院2010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2个组别.手术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手术治疗组患者的83.87%.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3.87%,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96.77%.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咬合疼痛发生率和咀嚼障碍发生率为6.45%(2/31),切口感染发生率为9.68%(3/31),保守治疗组患者仅有1例患者出现咬合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22%(1/31).结论:应将保守治疗方法作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提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增强患者术后的愈合效果.
作者:张凯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于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简称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抽样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PFNA治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降钙素、口服维生素D钙和钙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2组的腰椎和健侧髋关节的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和骨痂愈合时间.结果:在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折都愈合,对照组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腰椎和健侧髋关节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要依赖PFNA内固定术,还要结合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不能忽略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只有把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展开治疗,才能对骨痂愈合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有效的进行缩短,提高骨密度,从而促进骨小梁重建,有利于骨细胞的形成,从而减少老年人在患病时的痛苦,缩短了骨折愈合的时间,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与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护理干预要点,探讨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治疗的84例老年Colles骨折患者通过单双号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开展观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系统化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lles患者实施观察化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田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急诊修复方法.方法:根据受区创面大小,设计切取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以外踝后方作为皮瓣蒂部,切取其外上方皮瓣,皮瓣旋转90°-180°,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大小19cm×8cm-5×3cm.结果:修复足踝部皮瓣23个,足背皮瓣9个,32个皮瓣全部成活.结论:外踝后上外侧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皮瓣设在外踝后方,皮瓣旋转点下移,减少了供区的损害,是修复足踝部损伤的佳供区之一.
作者:冯鹏;侯书健;孙乐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我院接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n=41,予以常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SCL-90评分显著下降,且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且其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患者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谢丽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共26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护理优患者21例,护理良患者3例,护理一般患者2例,护理差患者0例,护理优良率为92.31%;护理后26例患者的焦虑程度显著轻于护理前,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治疗时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对其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曾婷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析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双切口双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按双盲法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依次给予锁定钢板治疗和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对比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与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膝关节恢复效果对比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切口双钢板、锁定钢板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疗效相当,均能获得稳定且持续的内固定效果,但后者术后恢复迅速,建议进一步推荐.
作者:卢申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的影响因素,并实施康复护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骨折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43例患者,对照组为老年骨质疏松症37例患者,分析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并实施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年龄、阳光照射情况、BMD、TC水平均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通过康复护理措施2组患者均康复出院,并且在住院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无骨折不愈合状况,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年龄、阳光照射情况、BMD、TC水平均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屈正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将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伤口出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48例实施延续护理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延续护理组,将4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质量生活评分.结果:延续护理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常规护理组77.08%,护理后延续护理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且P<0.05.结论:针对慢性伤口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该护理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阿尔祖古丽.约赛音;茹鲜姑丽.吐鲁洪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研究手术方法期间,对照组(31例):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进行治疗;终就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臼增生发生率、髋臼磨损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臼增生发生率(22.58%)以及髋臼磨损发生率(25.81%)加以对比,观察组(3.23%)、(3.23%)获得显著降低(P<0.05);同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Harris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于减少髋臼增生发生率、髋臼磨损发生率以及提高Harris评分方面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胡成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将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中选取68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34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全麻治疗,对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治疗.对所有患者均行喉罩通气.分析2组合并症发生情况、VAS评分、PCA用量、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以及出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以及出院时间均较短,PCA用量、舒芬太尼用量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治疗,减少了药物使用剂量,其镇痛效果较佳,出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有效的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作者:马艳伍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为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2016年1月-2017年1月是研究收治时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对比组间患者的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并发症(恶心呕吐、头晕嗜睡、肺部感染)发生率、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具有不良反应少且术后镇痛效果明显等麻醉优势.
作者:叶玉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下肢膝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伤的增加而增加.髌骨作为膝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治疗方法尤其是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许多新的内固定物及固定方式被应用于临床,但各有其利弊,尚未有权威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官彬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锁骨、髌骨、跟骨轴位摄影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伤残鉴定中锁骨、髌骨、跟骨外伤临床确诊骨折的各80例,在常规DR正侧位摄片基础上加照轴位片.结果:锁骨外伤80例中常规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者为52例,加照轴位后显示骨折者为67例;髌骨外伤80例中常规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者为55例,加照轴位后显示骨折者为71例;跟骨外伤80例中常规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者为54例,加照轴位后显示骨折者为70例.锁骨加照轴位后阳性率高出常规摄片18.7%,髌骨加照轴位后阳性率高出常规摄片20%,跟骨加照轴位后阳性率高出常规摄片20%(p<0.05).结论:锁骨、髌骨、跟骨轴位摄影在伤残鉴定中对外伤骨折的检出率较单纯正侧位片有大幅度提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对小儿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例颅脑损伤患儿作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和细致的护理,24例患儿中有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儿偏瘫,另22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在小儿颅脑损伤的急救中,除了采取积极有效的的急救措施外,还需结合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急救的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李翠平;唐福兰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