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拇外翻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评价

孙微

关键词:优质护理, 老年拇外翻, 手术效果
摘要:目的:评价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于老年拇外翻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10月,选择的患者为老年拇外翻患者,选择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同时患者配合优质护理在围术期进行干预,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相关情况.结果: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拇跖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痛觉、触觉、两点辨别感和综合感受能力等角度进行评价,干预前后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拇外翻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配合优质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手术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108例资料,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给予围术期一般护理的54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54例纳入观察组,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疼痛症状观察,并对比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2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结果分别为(40.20±3.00)分、(50.50±3.50)分,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3.20±0.50)分、(5.10±1.00)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70%(2/54),对照组14.81%(8/54),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满意情况观察,满意率观察组96.30%(52/54),对照组83.33%(45/54),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患者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作用明显,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助推良好护患关系建立,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于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医院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此次研究患者术后均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加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患者的肿胀程度、VAS评分、护理满意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总结.结果:对照组肿胀程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VAS评分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的总满意度小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小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疼痛控制护理可减轻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提高满意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提高关节功能.

    作者:刘洋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3种手术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克氏针结合不锈钢丝、克氏针结合钢缆、单纯带线锚钉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分析.方法:自2012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髌骨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不锈钢丝内固定30例、克氏针钢缆内固定30例、带线锚钉内固定30例,术后对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0例骨折均获得有效随访,时间8个月-14个月,平均12.2个月.除1例再次手术以外,其余均1期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定:克氏针不锈钢丝组优良率80.0%.克氏针钢缆组优良率86.7%.锚钉组优良率96.7%.锚钉内固定组优良率高于克氏针不锈钢丝张力带组,P<0.05;与克氏针钢缆组相比,优良率无差异,P值>0.05.锚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张力带组及克氏针钢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生物力学固定牢靠,且无需2次手术,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朱卫;龚志强;徐晓峰;陈叶新;吴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助力电刺激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探讨助力电刺激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80例,将其分成2组,一组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与助力电刺激辅助步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取常规护理与助力电刺激辅助步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行跖屈肌群肌张力和胫前肌肌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显著提高,2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行助力电刺激辅助步行训练可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的行跖屈肌群肌张力和胫前肌肌力的总有效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刘秀秀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2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护理,40例观察组患者选择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观察分析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的上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患者提供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让其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于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各38例,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指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髋关节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好于半髋关节置换术,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患者出血量大,临床选择术式时应根据患者要求合理选择.

    作者:陈润彬;陈兴恺;吴廷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锁骨、髌骨、跟骨轴位摄影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锁骨、髌骨、跟骨轴位摄影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伤残鉴定中锁骨、髌骨、跟骨外伤临床确诊骨折的各80例,在常规DR正侧位摄片基础上加照轴位片.结果:锁骨外伤80例中常规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者为52例,加照轴位后显示骨折者为67例;髌骨外伤80例中常规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者为55例,加照轴位后显示骨折者为71例;跟骨外伤80例中常规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者为54例,加照轴位后显示骨折者为70例.锁骨加照轴位后阳性率高出常规摄片18.7%,髌骨加照轴位后阳性率高出常规摄片20%,跟骨加照轴位后阳性率高出常规摄片20%(p<0.05).结论:锁骨、髌骨、跟骨轴位摄影在伤残鉴定中对外伤骨折的检出率较单纯正侧位片有大幅度提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胫骨骨折患者48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7月1日-2016年7月2日,将胫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4例患者实施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对照组24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将2组胫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胫骨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87.5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胫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12.45±2.01)天、术后出血量(105.28±10.15)ml、骨折愈合时间(2.15±0.45)个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胫骨骨折患者实施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景志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

    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的影响因素,并实施康复护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骨折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43例患者,对照组为老年骨质疏松症37例患者,分析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并实施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年龄、阳光照射情况、BMD、TC水平均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通过康复护理措施2组患者均康复出院,并且在住院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无骨折不愈合状况,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年龄、阳光照射情况、BMD、TC水平均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屈正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显微外科修复腕掌侧切割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腕掌侧切割伤神经,血管,肌腱的损伤患者采取显微外科修复体会.结果:41例(男性33例,女性8例.年龄18-65岁之间,平均41.5岁,正中神经损伤24例,尺神经损伤11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联合损伤8例,指浅屈肌断裂3条以上29例,合并指深屈肌腱完全断裂3条以上12例.)获得3-18个月的随访,手指活动优良率87.8%,感觉均恢复,其中1例鱼际肌萎缩,对掌功能受限.结论:术中彻底清创,损伤的肌腱,血管,神经除1例正中神经碾挫缺失5cm2期自体腓肠神经移植外,均1期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早期的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岳鹏;杨勇;刘亦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简称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抽样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PFNA治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降钙素、口服维生素D钙和钙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2组的腰椎和健侧髋关节的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和骨痂愈合时间.结果:在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折都愈合,对照组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腰椎和健侧髋关节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要依赖PFNA内固定术,还要结合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不能忽略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只有把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展开治疗,才能对骨痂愈合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有效的进行缩短,提高骨密度,从而促进骨小梁重建,有利于骨细胞的形成,从而减少老年人在患病时的痛苦,缩短了骨折愈合的时间,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与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营养支持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所选80例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总结探讨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朱翠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优质护理在骨科麻醉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探究优质护理对骨科麻醉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210例骨科麻醉病患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病患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和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策),每组各有病患105人,对比2组病患麻醉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MMSE评分、P3波幅、P3潜伏期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2组病患麻醉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病患术后第1小时、第3小时、第6小时、第12小时的MMSE评分结果以及P3波幅、P3潜伏期变化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病患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骨科麻醉病患具有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和治疗辅助作用,良好的护理对策不仅能够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而且对骨科病患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升院内护理满意度,应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对比分析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析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双切口双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按双盲法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依次给予锁定钢板治疗和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对比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与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膝关节恢复效果对比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切口双钢板、锁定钢板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疗效相当,均能获得稳定且持续的内固定效果,但后者术后恢复迅速,建议进一步推荐.

    作者:卢申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究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效果

    目的:分析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应用舒适性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疼痛影响.方法:本次所选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4例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的有效性.结果:护理后2组评分均有升高,与组内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护理后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术后3天、术后7天2组疼痛评分结果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术后3天、7天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焦虑以及抑郁症状都发生变化,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比较大,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缓解情况较好,P<0.05.结论: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应用舒适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作者:栾天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稳定性与运动功能的高低与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或断裂会导致胫骨相对股骨前移和内旋,另一方面,缺少了前交叉韧带的限制,膝关节会出现过度内外翻和膝过伸. 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定不但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膝关节内部软组织进一步的损伤和下肢立线的改变,终会加速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通过关节镜手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目前应用较多的重建方法、移植物类型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作者:吴晗;吕浩;江亚;荆珏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微波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合理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采用微波热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1例,所有患者在微波热疗过程中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实践与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微波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良好的缓解了负性心理情绪,积极提升了生活质量,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作者:余微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名.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VAS评分、影像学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与传统方法手术相似的固定复位效果,且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术后疼痛,这一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波;周竖平;唐俊;蒋卫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临床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及评估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68例2016年7月-2018年7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治疗.比较2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手术实施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患者骨关节活动分值、疼痛评分、独立生活能力;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实施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骨关节活动分值、疼痛评分、独立生活能力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骨关节活动分值、疼痛评分、独立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骨折内固定牢固安全,手术创伤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加速康复.

    作者:袁建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