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波;周竖平;唐俊;蒋卫平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简称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抽样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PFNA治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降钙素、口服维生素D钙和钙剂)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2组的腰椎和健侧髋关节的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和骨痂愈合时间.结果:在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折都愈合,对照组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腰椎和健侧髋关节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要依赖PFNA内固定术,还要结合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不能忽略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只有把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展开治疗,才能对骨痂愈合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有效的进行缩短,提高骨密度,从而促进骨小梁重建,有利于骨细胞的形成,从而减少老年人在患病时的痛苦,缩短了骨折愈合的时间,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与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下肢膝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伤的增加而增加.髌骨作为膝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治疗方法尤其是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许多新的内固定物及固定方式被应用于临床,但各有其利弊,尚未有权威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官彬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9例累及胫骨平台后髁的骨折患者,3柱骨折及内侧柱合并后侧柱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及后内侧入路,必要时加用前外侧入路;外侧柱合并后侧柱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及后内侧入路或后外侧入路.显露折端,撬起关节面,植骨,以钢板固定支撑.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在3-7个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1个月.X片显示骨折均I期愈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与术后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切口及后侧支撑钢板治疗累及后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滑及下肢力线,骨折愈合良好.
作者:杨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射频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所有患者采用射频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知识掌握度、射频治疗配合度;干预前后患者心理健康、情绪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生理、环境、心理、社会方面的舒适度.干预前后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知识掌握度、射频治疗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健康、情绪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环境、心理、社会方面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射频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部疼痛护理中的作用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生理、环境、心理、社会舒适度,改善腰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乔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护理干预要点,探讨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治疗的84例老年Colles骨折患者通过单双号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开展观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系统化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lles患者实施观察化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田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研究手术方法期间,对照组(31例):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进行治疗;终就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臼增生发生率、髋臼磨损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臼增生发生率(22.58%)以及髋臼磨损发生率(25.81%)加以对比,观察组(3.23%)、(3.23%)获得显著降低(P<0.05);同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Harris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于减少髋臼增生发生率、髋臼磨损发生率以及提高Harris评分方面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胡成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种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3%,观察组为93.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Harri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1%,观察组为9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明显提升骨折愈合效果与护理满意度,且可增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行.
作者:孙卫英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所选80例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总结探讨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维持血透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朱翠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我院接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n=41,予以常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SCL-90评分显著下降,且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且其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患者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谢丽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为了探究优质护理对骨科麻醉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210例骨科麻醉病患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病患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和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策),每组各有病患105人,对比2组病患麻醉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MMSE评分、P3波幅、P3潜伏期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2组病患麻醉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病患术后第1小时、第3小时、第6小时、第12小时的MMSE评分结果以及P3波幅、P3潜伏期变化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病患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骨科麻醉病患具有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和治疗辅助作用,良好的护理对策不仅能够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而且对骨科病患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升院内护理满意度,应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上肢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复杂肩胛盂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合并上肢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复杂肩胛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均实施围术期护理,分析实施前后临床护理效果.结果:64例合并上肢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复杂肩胛盂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实施前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上肢悬吊复合体损伤的复杂肩胛盂骨折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肩关节功能,促使患者重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樊文娜;符琼月;曾丽芬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为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2016年1月-2017年1月是研究收治时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对比组间患者的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并发症(恶心呕吐、头晕嗜睡、肺部感染)发生率、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具有不良反应少且术后镇痛效果明显等麻醉优势.
作者:叶玉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将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中选取68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34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全麻治疗,对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治疗.对所有患者均行喉罩通气.分析2组合并症发生情况、VAS评分、PCA用量、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以及出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以及出院时间均较短,PCA用量、舒芬太尼用量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治疗,减少了药物使用剂量,其镇痛效果较佳,出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有效的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作者:马艳伍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确诊为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B、C3组,A组采用螺钉内固定术,B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组采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3组患者均为28例.3组患者术后均给予6-12个月的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予以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术后的健康评价,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总计发生率为35.71%,高于B组的7.14%(P<0.05)和C组的10.71%(P<0.05);术后12个月3组Harris评分和健康评分均高于术后6个月评分结果(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A组Harris评分和健康评分结果均低于B、C2组(均P<0.05),B、C2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较螺钉内固定术而言,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保证术后患者12个月内较高的生活健康质量.
作者:宋祥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助力电刺激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80例,将其分成2组,一组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与助力电刺激辅助步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取常规护理与助力电刺激辅助步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行跖屈肌群肌张力和胫前肌肌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显著提高,2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行助力电刺激辅助步行训练可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的行跖屈肌群肌张力和胫前肌肌力的总有效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刘秀秀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下肢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75例)和对照组(n=75例),观察组病人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对2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比2组病人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72/75),对照组满意度为89.33%(67/75),2组比较,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病人中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黎晓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膝关节稳定性与运动功能的高低与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或断裂会导致胫骨相对股骨前移和内旋,另一方面,缺少了前交叉韧带的限制,膝关节会出现过度内外翻和膝过伸. 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定不但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膝关节内部软组织进一步的损伤和下肢立线的改变,终会加速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通过关节镜手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目前应用较多的重建方法、移植物类型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作者:吴晗;吕浩;江亚;荆珏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对小儿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例颅脑损伤患儿作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和细致的护理,24例患儿中有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儿偏瘫,另22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在小儿颅脑损伤的急救中,除了采取积极有效的的急救措施外,还需结合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急救的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李翠平;唐福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犬伤患者的门诊护理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方法:通过在我院自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门诊部门所接收的犬伤病人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这98例患者实施相应的就诊、治疗、接种等护理干预,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发现,98例犬伤患者中有96.9%在门诊完成了全程接种,极少部分患者因个人原因未完成相关接种疗程.在接种过程中并未出现狂犬病病例,且无医患纠纷.结论:针对犬伤门诊病人实施相应的治疗、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栗艳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下颌骨骨折病患4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术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41例病患中术后仅2例没有恢复咬合关系,其余39例术后咬合关系均达到正常状态.出院时所有病患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结论:在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患围术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和避免并发症情况发生.
作者:刘姝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