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研究

肖辉;韩纲;贺占坤

关键词:万古霉素, 硫酸钙, 慢性骨髓炎, 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填充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彻底清除病灶结合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植入,并视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皮瓣修复创面治疗,通过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0例切口Ⅰ期甲级愈合,5例切口处有渗液,经换药及应用重组人上皮生长因子后完全愈合,2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随访X光片见骨缺损处填充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逐渐吸收,新骨逐渐长入.所有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万古霉素结合硫酸钙粉固化后形成颗粒较坚固,能替代植骨,作为一种骨移植替代物,颗粒能够在骨骼修复过程中逐渐被吸收,并被新生骨组织取代.由于这些颗粒是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的,所以可用于被感染的部位,其具有填充和缓慢释放抗生素作用,且能够逐渐吸收,诱导骨长入,在解决骨缺损的同时,还可以维持局部抗生素浓度在较高水平,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理想方法.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88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及支持恢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SCL-90得分、GQOLI-74得分、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术后当天2组患者的SCL-90、GQOLI-74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当天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SCL-90得分和GQOLI-74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出院前2组患者SCL-90、GQOLI-74、肺部感染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手术及疼痛带来的焦虑、减少肺部感染和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王国红;崔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4月77例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将循证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分别应用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2组干预后3个月康复锻炼遵从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康复锻炼遵从性为89.74%(35/39),对照组康复锻炼遵从性为68.42%(26/38),观察组康复锻炼遵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情绪、精力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高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架固定术,观察组实施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内固定术,比较2组桡骨改善优良率,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比较2组腕关节功能,同时测量其桡骨远端长度维持程度,并观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观察组桡骨远端长度丧失0.92±0.58mm,低于对照组3.10±0.14mm,观察组Conney评分90.04±1.25分,高于对照组78.36±1.13分(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5.40%、8.1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内固定术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较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好,能明显维持桡骨长度,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剑锋;孙春汉;廖海雄;马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应用效果评估及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钢丝环扎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钢丝环扎联合张力带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5.0%,与对照组的45.0%、77.5%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HSS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钢丝环扎联合张力带对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尽快愈合.

    作者:白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股骨颈骨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段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施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与常规组的70.0%相比较高,(P<0.05);(2)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5%,较常规组的72.5%较高,(P<0.05);(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7.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5.0%,(P<0.05).结论:股骨颈骨骨折患者舒适护理后,不仅可获取理想的疗效,而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月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评估,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提高老年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0例老年股骨骨折的病人,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50例老年股骨骨折病人,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艳丽;于丽敏;张光华;任广欣;丛广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年龄≥55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观察组33例55个椎体注入高粘度骨水泥,对照组33例52个椎体注入低粘度骨水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责任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s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责任椎体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渗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间盘渗漏、椎旁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形态学更接近正常解剖,术后疼痛、功能障碍改善更明显,静脉渗漏率更低.

    作者:周继承;沈健伟;杨奎芳;高煜;冯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式与临床疗效评定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外固定组50例和内固定组50例.内固定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外固定组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就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评分和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外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跟内固定组接近,P>0.05.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评分跟内固定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均有良好效果,无严重远期并发症,可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作者:黄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脊髓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脊髓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2013年6月1日~2015年9月30日因脊髓损伤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入院时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贫血22例(29.1%),低白蛋白血症16例(20.3%),低淋巴细胞数39例(49.4%).脊髓损伤后1个月内患者15例,贫血7例(46.7%),低白蛋白血症5例(33.3%),低淋巴细胞数9例(60%).1~3个月内25例,贫血10例(40.0%),低白蛋白血症4例(16.0%),低淋巴细胞数14例(56.0%).3~6个月内18例,贫血0例(0.0%),低白蛋白血症1例(5.6%),低淋巴细胞数6例(33.3%).6个月以上21例,贫血5例( 23.8%);低白蛋白血症6例(28.6%),低淋巴细胞数10例(47.6%).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的状况随着伤后时间延长会逐渐好转,伤后3~6个月营养不良发生率低.6个月以上的患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发生率仍较高.

    作者:王剑雄;刘曦;汪丽;杨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患者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在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中医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骨痂的光密度值、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骨痂光密度值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例数也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林朝迪;杨梓华;张景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半环式组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折1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半环组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患儿在牵引下行闭合手法复位,4例手法复位失败采用小切口下复位,C臂机透视位置满意后克氏针经皮固定骨折端,然后安装半环式组合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远期疗效按Kolmert[1]等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达88%.结论:经皮穿针配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无需2次手术,远期疗效肯定等优点.

    作者:李文强;高峰;张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的生物效果及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的生物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后踝关节骨折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多中心分组实验方式建立2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其中治疗A组19例,采用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案,治疗B组18例,采取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案,对比2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差异与疗效,观察生物力学影响.结果:治疗A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在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上的情况时,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略低于微型钢板固定治疗的B组;但是治疗A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下的病情症状者,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显著优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骨科医师应该结合病患骨折伤情状态与手术指征,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恰当选用高效稳定的内固定方案,增强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后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作者:张云航;李海平;叶树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预防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预防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7.3%)低于对照组(26.8%),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栗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优劣差异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选用半髋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选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病患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比较2组术后病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率以及治疗后的优良率.结果: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术中的出血量都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与观察组相对比差异无明显性(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疼痛率都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性(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均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但全髋置换术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前期恢复,同时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熊亮;任慧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青少年与成人急性髌骨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损伤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和成人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MPFL)损伤的 MRI 特点.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青少年和成人组各42例,分析并对比2组患者MPFL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损伤部位.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42例青少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患者的MPFL损伤发生率为97.62%(41/42),其中I°损伤、II°损伤、III°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67.5%、30%;42例成年患者的MPFL损伤发生率为95.24%(40/42),其中I°损伤、II°损伤、III°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5%、60 %、32.5%.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部位分布中,股骨侧、髌骨侧、韧带体部损伤及联合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7.5%、50%、12.5%、10%;成人MPFL损伤部位分布中,股骨侧、髌骨侧、韧带体部损伤及联合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5%、25%、10%、10%.结论:青少年和成人急性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发生率均较高,其中MPFL损伤分度以II°损伤常见,其次为III°损伤,I°损伤少见;青少年的MPFL损伤部位多见于髌骨侧,其次为股骨侧,而成人则多见于股骨侧,其次为髌骨侧.

    作者:恩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探讨手术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6~15个月,平均10.5±2.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或感染病例.60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2例末次随访时抽屉试验为弱阳性,但患者自述无不稳定表现,其余58例均未发生膝关节不稳定情况.治疗后的Lvsholm评分80.5±6.9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5.2±2.9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手术治疗是青少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龚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7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行膝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完全负重及住院时间、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具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吴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膝髋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膝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在置换人工关节后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tis thrombosis,简称DVT)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5月共计465名(男95名,女370名)进行过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研究其在手术之后2~7天的下肢深静脉的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根据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非DVT组和DVT组.非DVT组为男性患者为70人,女性为248人,DVT组为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为122人.2组的平均年龄为66.98岁和65.91岁,以这2组为基础进行分析其患者中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心血管疾病史,体重指数,恶性肿瘤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潜在风险等关联性.结果:在膝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中,BMI≥24.9kg/m2(OR=1.698;94%CI=1.150~2.700;p=0.015)以及心血管疾病史(OR=3.397;94% CI=1.119~10.126;p=0.029)会对关节置换手术后DVT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其风险.结论: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以及高BMI的患者是膝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高发病率的潜在危险因素[1].

    作者:刘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手术.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对比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予以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俊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创伤骨科中的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创伤骨科中的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治疗的59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A组29例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B组30例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3.33%)与研究A组患者(96.55%)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B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并发症、假体松动或脱位等预后情况(0例、1例、0例)与研究A组患者(1例、0例、0例)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B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67%)与研究A组患者(96.55%)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的效果较好.

    作者:洪忠;刘立林;叶桂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