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丽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性原则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4例)和观察组(n=84例),对照组施以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并能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阎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都利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2组比较有实际意义.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有非常好的效果,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秀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银离子敷料在慢性伤口疗效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于观察组患者,使用38~40℃的乳酸钠格林氏液清创,后使用银离子敷料联合藻酸钙渗液吸收贴覆盖在伤口位置.结果:观察组病患共计100例,其中治愈者63例,好转者25例,无效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治疗前,观察组病患细菌高培养例数为88例,治疗后,细菌高培养阳性结果者共计4例.观察组治疗前后的TNF-α,IL-10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IL-6和IL-12的治疗前后值无显著差异(P>0.05).证实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血清水平更为接近正常值.结论:银离子敷料能够利用局部抗菌,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的方式,促进慢性伤口愈合,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值得进一步在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冯丽影;叶雪梅;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3个月与半年时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上则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都有各自的优势,临床可合理选择.
作者:陈洪亮;郑强;周猛;杨中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MIPO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观察组采取MIPO技术治疗,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术后1年,观察组的肩关节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MIPO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何燕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48例患者,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后,为患者配合相关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获得康复,3周之内均康复出院,没有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发生,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41±2.4分,对照组为82.6±4.1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为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手术以后为患者采用术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指导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患者出现相关的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马静;于静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病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和患者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6.7%和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和80.0%,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着显著提高,其可以有效提高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下肢静脉溃疡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成叶;黄秀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患者复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自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外伤性鼻骨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35例,观察组患者35例.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常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细节护理六步法的效果评价.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小儿骨科手术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与常规的饮食、药物及心理干预等传统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细节护理六步法等护理干预,评价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护理干预前后疼痛、护理质量、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治疗护理干预后2组患儿的疼痛均改善,观察组患儿的疼痛、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细节护理六步法对患儿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显著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显著,患儿的预后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选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占40例.对照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下地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23±1.61天,平均下地时间为3.94±0.46周,相较于对照组14.84±2.13天、7.26±1.34周,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64±0.54分、ADL评分为86.54±6.7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姜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靶点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人,且观察组患者行靶点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臭氧注射术治疗.待患者治疗结束后,通过6~12个月随访的方式,整理、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患者治疗完成后,在随访期间发现,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中,观察组的88%远高于对照组的68%,且P<0.05;在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调查中,观察组的90%远高于对照组的64%,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治疗,若采用靶点射频消融治疗方式,将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安全系数,减小创伤面积、缩短恢复时间等,因此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庄冠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围术期体温护理在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3例.2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体温护理.比较2组围术期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后APTT、TT、PT、FIB指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体温护理可有效调节老年骨折手术机体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松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科抢救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施以急诊科抢救与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上述急诊与干预措施,然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其有效的抢救时间为37.93±10.28分钟,比对照组患者的72.45±11.26分钟明显偏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相应死亡率为1.7%,比对照组患者的21.67%明显偏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比对照组患者的30.0%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以科学合理的急诊抢救,并予以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能为患者及医护人员争取更多有效的抢救时间,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死亡率,而且能大大降低后期治疗中并发症相应发生率,因而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作者:方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下肢功能评分为31.34±3.8分,对照组为23.85±3.59分;观察组护理后无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占42.86%,对照组无障碍患者占23.8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1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赵玲燕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讨论研究对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应用MIS-TILF与PLIF治疗的差异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骨科确诊为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PLIF及MIS-TILF术进行治疗并给与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不同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以及手术前后血液检测指标、住院时间及功能恢复评分等指标.结果:行MIS-TLIF术后观察组各时段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评分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行MIS-TLIFB组患者术后下腰功能恢复较好,且各项血液检测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行PLIF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行MIS-TILF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感染风险率低的特点,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能显著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概率;与护理干预联合进行治疗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陆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接骨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以往就诊的8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状态、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全数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27.45±20.83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265.91±105.47ml,安置7孔接骨板者35.37%,9孔者43.90%,13孔者20.73%;膝关节屈曲病人优良率占91.46%;其中有15例加以外固定,经回访观察愈合延迟2例,内固定无效3例;而病人治疗中并发症总产生率占13.41%.结论: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股骨远端骨折病人其治疗效果较佳,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良好,临床具有运用价值.
作者:王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3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切口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前髋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评分,同时其还具有微创功效,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作者:于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和普通X线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2例,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MSCT组和X线组,每组分别26例.MSCT组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的进行检查,X线组使用X线进行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MSCT组患者的骨折检出率为100%,X线组为76.92%,2组患者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检出率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葛一帆;曹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不完全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胸腰椎不完全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长、住院时长、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6.0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长、住院时长、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的改善情况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胸腰椎不完全爆裂性骨折患者使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进行治疗,除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外,还极大地缩短了住院时长,使患者能够快速地回归正常生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毛绍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全髋、半髋2种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人中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的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的置换术,观察组则采用全髋关节的置换术,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1%,2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高,2组差异不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低,2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欧锐金;黄星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