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体会

王素珍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 康复护理, 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对其的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4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康复护理效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4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在康复护理后,治愈16例(37.20%),好转23例(54.03%),无效4例(1.03%),总有效率为92.26%.结论:临床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时,给予患儿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实施适宜的社区康复训练,授予患者简易且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即定期随访.1个月后、3个月以及6个月后,利用简式Fugl-Meyer量袁(FMA)与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定2组患者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FMA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美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行中医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行中医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中医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1.9%和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和82.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期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4%与31.1%,观察组显著更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均令人满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袁智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试论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 2014年11月诊治的90例急性湿疹患者,患者均经过医院确诊为进行湿疹,所有患者平分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7.8%,对比组的满意度为77.8%,研究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以人为出发点,满足患者的各项综合要求,增加心理、生活上的满意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爱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就诊的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法治疗,实验组采取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法治疗.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程,胰腺炎复发率和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 AST)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胰腺炎复发率率也小于对照组,且差值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 AST)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差别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廖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压氧治疗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目的:探究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高压氧治疗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11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类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比对照组63.64%高,观察组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且MDI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HIE行高压氧治疗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并促进智能发育.

    作者:马瑞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掌指骨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微型钢板组及克氏针组,每组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手指总关节活动度等差异.结果: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克氏针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克氏针组患者(P<0.05);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手指总关节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患者(P<0.05).结论:微型钢板用于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可以优化手术过程、促进骨折痊愈,在提升术后手指总关节活动度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作者:方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前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效果显著,骨折愈合快,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肌皮辩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5年7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4~45岁,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患者7例皮辩成活良好,1例皮瓣表皮部分坏死用游离皮片植皮愈合.结论: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阮才政;许传金;肖菊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锁骨钩钛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

    目的:探讨锁骨钩钛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通过锁骨钩钛板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临床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锁骨钩钛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俊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骨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AO锁骨钩钢板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骼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ES评分,治疗组患者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21.42%),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实施AO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润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多排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成像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可疑骨折患者,DR检查均未见明确骨折线,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确诊的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资料,总结X线漏诊原因及平面重建的诊断优势.结果:所选患者中,DR检查均未发现明确骨折线,经64排螺旋CT扫描,发现颈椎骨折2例,骨盆骨折3例,跟骨骨折5例,骶尾部骨折5例,踝关节骨折6例,腕骨骨折7例,胸骨骨折2例,颅骨骨折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优于DR检查,对DR不能确诊的骨折线能做出准确判断,其3D重建技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作者:高巍;金鑫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束后,比较、分析2组病患的便秘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以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医疗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一种及时有效的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进行好资料的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但常规的治疗方法,既开放性手术的方法一方面治疗效果并不佳,另一方面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较大.因此微创手术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而言极为重要.文章探讨了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施万义;侯凤娟;王玉林;李宝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对门诊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90例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对照组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而给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术后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以及焦虑情况等资料.结果:根据VRS分级标准所评估的数据,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护理满意度的评估数据,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1.1%,而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只达到71.1%,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AS评估数据,观察组的患者焦虑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提升患者的疼痛耐受性,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裴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与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在近期临床疗效中的差异,探寻相应的手术策略与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困难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64例,A组)与开腹组(31例,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药使用、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组手术指标比较,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出引流管天数均小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药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中,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4年,15例在术后3年后失访,失访率15.79%.结论: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在治疗复杂性胆囊疾病上较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王旭菁;王永坤;陈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究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处理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断端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60例接受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四肢骨折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术后均随访8个月~1年后,四肢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无效率11.67%;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69.01±6.99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肢体功能39.87±8.78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的患者在复位后经骨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方式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促进肢体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方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方法分2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FMA评分、B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护理前评分高,且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2组相比较x2=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上、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金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84例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2组患者用药2周后对比患者阴道出血以及腹痛等指标的变化,进而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优,采用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 (40/42),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 (34/4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进行治疗,患者的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化疗对肠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定肠癌患者的失眠状况,研究对肠癌患者失眠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住院肿瘤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患者失眠质量.对失眠患者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肿瘤患者失眠发生率为56.67%;女性患者失眠数多于男性(P<0.05),失眠指数与患者对失眠的不良认知、心理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组的失眠好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癌患者失眠发生率高,好发于女性.肠癌患者的失眠质量与其对失眠的认知态度显著相关,护理干预可让失眠患者减少负性情绪,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王丽;肖志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肝解郁胶囊与帕罗西汀片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发的抑郁焦虑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发的抑郁焦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研究组).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均采用SDS、SAS量表评分,采用TESS进行不良反应评定;在治疗6周末采用PANNS减分率进行临床总体疗效评估.结果:2组SDS、S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2周末、4周末、6周末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PANNS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83.9%,2组临床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 =1.42,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1~2周,患者基本能够耐受,继续治疗逐渐减轻或消失.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对老年冠心病伴发的抑郁焦虑有显著疗效,副作用轻微,可以作为临床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吴凡;刘金光;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