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陈金华

关键词:护理干预, 脑梗死, 肢体功能, 康复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方法分2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FMA评分、B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护理前评分高,且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2组相比较x2=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上、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应用于脑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86例脑炎患者,按43例/组分别设置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选择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2.8%,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80.33±7.45分和64.25±7.2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36±10.26分和30.41±11.58分(P<0.05).结论:针对脑炎患者,其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内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该治疗模式不但能够提高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而且还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等,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房圣旭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和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研究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2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临床差别.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140例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有70例患者的试验组和对照组,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案的为试验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上取得的总有效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方案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为(92.86%),术后30天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48%);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为(65.71%),术后30天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2.75%),2组数据均有很大差值,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伤口小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方案比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取得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对比明显,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贾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实施适宜的社区康复训练,授予患者简易且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即定期随访.1个月后、3个月以及6个月后,利用简式Fugl-Meyer量袁(FMA)与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定2组患者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FMA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美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2例腹股沟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31例采取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2组患者手术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0.32%,明显较对照组74.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指标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低,差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气采取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安全性高,创伤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楚锟;马越群;魏少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肱骨外科颈骨折运用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肱骨外科胫骨折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推动骨科临床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同意条件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治疗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来说,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势明显.

    作者:阮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肝解郁胶囊与帕罗西汀片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发的抑郁焦虑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发的抑郁焦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研究组).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均采用SDS、SAS量表评分,采用TESS进行不良反应评定;在治疗6周末采用PANNS减分率进行临床总体疗效评估.结果:2组SDS、S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2周末、4周末、6周末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PANNS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83.9%,2组临床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 =1.42,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1~2周,患者基本能够耐受,继续治疗逐渐减轻或消失.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对老年冠心病伴发的抑郁焦虑有显著疗效,副作用轻微,可以作为临床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吴凡;刘金光;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情况.结果:对2组患者随访5年,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永;金正云;宣丽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肌皮辩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5年7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4~45岁,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患者7例皮辩成活良好,1例皮瓣表皮部分坏死用游离皮片植皮愈合.结论: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阮才政;许传金;肖菊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化疗对肠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定肠癌患者的失眠状况,研究对肠癌患者失眠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住院肿瘤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患者失眠质量.对失眠患者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肿瘤患者失眠发生率为56.67%;女性患者失眠数多于男性(P<0.05),失眠指数与患者对失眠的不良认知、心理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组的失眠好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癌患者失眠发生率高,好发于女性.肠癌患者的失眠质量与其对失眠的认知态度显著相关,护理干预可让失眠患者减少负性情绪,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王丽;肖志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辩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2013年6月,共收治手指中、末节指腹缺损8例,对8例指腹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辩修复,采用指-趾血管断端吻合法,对临床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全部存活.术后获随访6~24个月,皮肤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指端的两点辨别觉为6~10mm,平均为8mm;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为8~10mm,平均为9mm.足部无瘫痕挛缩及植皮区破溃,足部功能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成活率高,手指功能及外形满意,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道德;王波;杨魏;杨良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86例)的治疗方法,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加强支持及对症治疗,早期留置胃管、早期鼻饲,常规监测胃液PH值和胃液潜血试验,预防性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一旦发现应激性溃疡出血,暂停鼻饲,给予凝血酶、云南白药、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管注入;加大质子泵抑制剂剂量;静脉应用止血药物;贫血严重或休克者输血治疗等.结果:86例患者中57例临床治愈,29例死亡,死亡率达33.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机率高,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后死亡率高,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李少锋;彭宇晓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前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效果显著,骨折愈合快,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方式修复牙齿20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修复方法在牙齿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牙齿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夹层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光固化树脂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3.0%,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9.0%,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患者随访半年,观察组咀嚼满意度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夹层技术治疗牙齿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宏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方法分2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FMA评分、B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护理前评分高,且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2组相比较x2=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上、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金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小切口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34±4.38分钟和46.94±5.38ml;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2.86±16.34分钟和189.37±22.87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霍自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试论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 2014年11月诊治的90例急性湿疹患者,患者均经过医院确诊为进行湿疹,所有患者平分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7.8%,对比组的满意度为77.8%,研究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以人为出发点,满足患者的各项综合要求,增加心理、生活上的满意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爱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与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在近期临床疗效中的差异,探寻相应的手术策略与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困难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64例,A组)与开腹组(31例,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药使用、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组手术指标比较,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出引流管天数均小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药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中,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4年,15例在术后3年后失访,失访率15.79%.结论: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在治疗复杂性胆囊疾病上较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王旭菁;王永坤;陈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就诊的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法治疗,实验组采取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法治疗.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程,胰腺炎复发率和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 AST)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胰腺炎复发率率也小于对照组,且差值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 AST)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差别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廖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84例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2组患者用药2周后对比患者阴道出血以及腹痛等指标的变化,进而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优,采用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 (40/42),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 (34/4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进行治疗,患者的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

    目的:研究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随访患者1年,发现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为80%、90%,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效果显著,骨折愈合时间短、疼痛较轻且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就推广.

    作者:姚建兴;秦兴亚;江志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