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王道德;王波;杨魏;杨良军

关键词:指腹缺损, 皮瓣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辩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2013年6月,共收治手指中、末节指腹缺损8例,对8例指腹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辩修复,采用指-趾血管断端吻合法,对临床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全部存活.术后获随访6~24个月,皮肤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指端的两点辨别觉为6~10mm,平均为8mm;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为8~10mm,平均为9mm.足部无瘫痕挛缩及植皮区破溃,足部功能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成活率高,手指功能及外形满意,临床效果较好.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法对提高消化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法对提高消化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及促进患者康复的意义.方法:通过对2014年5月~ 2015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习惯、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提高,生活习惯显著改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科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骨科损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的治疗措施,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中心接诊的98例骨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49例患者行1次性手术常规治疗措施,设为对照组;对另49例患者进行损伤控制骨科的治疗措施,设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出院时的I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3例(6.0%)明显优于对照组11例(22.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333,P<0.05).结论:对骨科损伤患者采取骨科损伤控制措施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宋少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压氧治疗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目的:探究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高压氧治疗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11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类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比对照组63.64%高,观察组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且MDI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HIE行高压氧治疗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并促进智能发育.

    作者:马瑞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偏瘫治疗的78例患者临床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早期康复运动,分别应用FA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和ADL量表评价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前FMA和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随访FMA和ADL评分均较护理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术后早期加强康复训练护理,能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预后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志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化疗对肠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定肠癌患者的失眠状况,研究对肠癌患者失眠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住院肿瘤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患者失眠质量.对失眠患者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肿瘤患者失眠发生率为56.67%;女性患者失眠数多于男性(P<0.05),失眠指数与患者对失眠的不良认知、心理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组的失眠好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癌患者失眠发生率高,好发于女性.肠癌患者的失眠质量与其对失眠的认知态度显著相关,护理干预可让失眠患者减少负性情绪,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王丽;肖志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方法分2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FMA评分、B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护理前评分高,且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2组相比较x2=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上、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金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小切口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34±4.38分钟和46.94±5.38ml;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2.86±16.34分钟和189.37±22.87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霍自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掌指骨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微型钢板组及克氏针组,每组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手指总关节活动度等差异.结果: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克氏针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克氏针组患者(P<0.05);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手指总关节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患者(P<0.05).结论:微型钢板用于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可以优化手术过程、促进骨折痊愈,在提升术后手指总关节活动度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作者:方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行中医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行中医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中医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1.9%和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和82.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期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4%与31.1%,观察组显著更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均令人满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袁智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三级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实践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社康中心普查出的12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与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三级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6个月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 (P <0.05).结论:通过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降低了并发症概率,保障了健康质量,适于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延平;张旭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颈椎不稳致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究颈椎不稳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颈椎不稳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片做相应的探讨,从而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结果:12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并且伴有1个不稳定节段的患者42例,2个不稳定节段的患者57例,3个不稳定节段的患者21例,并且其颈椎不稳主要集中于C3~C5有105例,而在C5~C7较为少见,仅有15例,其中75例患者进行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治疗,68例患者治疗有效,同时在不稳定节段进行颈前路的间盘切除以及植骨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准确随访,随访显示其治疗有效率为85.8%(103/120).结论:在颈椎不稳导致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的临床诊断效果良好,同时对患者进行颈前路的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欧庆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

    目的:研究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随访患者1年,发现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为80%、90%,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效果显著,骨折愈合时间短、疼痛较轻且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就推广.

    作者:姚建兴;秦兴亚;江志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及术式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效果及术式选择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影像学检查,根据病变类型选择对于的手术方式,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4例采用部分胰腺切除术,17例行胆管引流术,9例行胰尾空肠吻合术.60例患者术后随访显效4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未见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于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而言,应根据诊断病变情况、手术适应证等选择适宜的术式,切实纠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加快术后康复.

    作者:赵辉;徐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以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67%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并降低内瘘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金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肱骨外科颈骨折运用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肱骨外科胫骨折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推动骨科临床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同意条件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治疗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来说,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势明显.

    作者:阮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86例)的治疗方法,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加强支持及对症治疗,早期留置胃管、早期鼻饲,常规监测胃液PH值和胃液潜血试验,预防性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一旦发现应激性溃疡出血,暂停鼻饲,给予凝血酶、云南白药、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管注入;加大质子泵抑制剂剂量;静脉应用止血药物;贫血严重或休克者输血治疗等.结果:86例患者中57例临床治愈,29例死亡,死亡率达33.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机率高,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后死亡率高,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李少锋;彭宇晓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84例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2组患者用药2周后对比患者阴道出血以及腹痛等指标的变化,进而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优,采用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 (40/42),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 (34/4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进行治疗,患者的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康复治疗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后肌张力高患者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分析康复治疗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后肌张力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脑血管意外后肌张力高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全部患者康复治疗,观察其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患肢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对比治疗前后各项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肌张力高患者采取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英兰;徐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情况.结果:对2组患者随访5年,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永;金正云;宣丽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患者62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分析2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而ADL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研究组下降、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4.1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冀景芳;张德河;路法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