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兴;秦兴亚;江志勇
目的:对比研究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2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临床差别.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140例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有70例患者的试验组和对照组,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案的为试验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上取得的总有效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方案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为(92.86%),术后30天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48%);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为(65.71%),术后30天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2.75%),2组数据均有很大差值,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伤口小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方案比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取得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对比明显,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贾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成像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可疑骨折患者,DR检查均未见明确骨折线,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确诊的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资料,总结X线漏诊原因及平面重建的诊断优势.结果:所选患者中,DR检查均未发现明确骨折线,经64排螺旋CT扫描,发现颈椎骨折2例,骨盆骨折3例,跟骨骨折5例,骶尾部骨折5例,踝关节骨折6例,腕骨骨折7例,胸骨骨折2例,颅骨骨折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优于DR检查,对DR不能确诊的骨折线能做出准确判断,其3D重建技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作者:高巍;金鑫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痛采用腕踝针与康复疗法配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康复疗法(对照组,n=50)与联用腕踝针(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2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在治疗前疼痛评分、Fugl-Meyer关节活动度评分、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有下降,活动度评分、ADL评分均有上升高,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肩痛患者,在康复疗法应用基础上,联用碗踝针治疗,对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意义显著.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罗霞;刘连秋;孙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整体性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更愿意配合治疗,同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金一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辩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2013年6月,共收治手指中、末节指腹缺损8例,对8例指腹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辩修复,采用指-趾血管断端吻合法,对临床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全部存活.术后获随访6~24个月,皮肤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指端的两点辨别觉为6~10mm,平均为8mm;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为8~10mm,平均为9mm.足部无瘫痕挛缩及植皮区破溃,足部功能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成活率高,手指功能及外形满意,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道德;王波;杨魏;杨良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束后,比较、分析2组病患的便秘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以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高压氧治疗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11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类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比对照组63.64%高,观察组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且MDI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HIE行高压氧治疗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并促进智能发育.
作者:马瑞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随访患者1年,发现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为80%、90%,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效果显著,骨折愈合时间短、疼痛较轻且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就推广.
作者:姚建兴;秦兴亚;江志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情况.结果:对2组患者随访5年,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永;金正云;宣丽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0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中医正骨门诊就诊的3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敷黄水及小夹板外固定,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定期复查患肢X线观察骨折端愈合情况.结果:30例患者随访至少4个月,功能满意20例,可7例,不满意3例.结论: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及推广.
作者:吴泽荣;谭官峰;庞瑞明;王明潮;叶贵聪;刘红财;曾伟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前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效果显著,骨折愈合快,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骨科损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的治疗措施,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中心接诊的98例骨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49例患者行1次性手术常规治疗措施,设为对照组;对另49例患者进行损伤控制骨科的治疗措施,设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出院时的I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3例(6.0%)明显优于对照组11例(22.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333,P<0.05).结论:对骨科损伤患者采取骨科损伤控制措施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宋少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康复治疗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后肌张力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脑血管意外后肌张力高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全部患者康复治疗,观察其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患肢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对比治疗前后各项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肌张力高患者采取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英兰;徐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自己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462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234例,女性患者228例,运用随机性的数字法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31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手术护理管理,包括在手术中安排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讲解有关手术注意事项等.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的内容基础上,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观察,还有在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规范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运用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可以减少医院的感染发生,同时也会减少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出现.
作者:窦德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发的抑郁焦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研究组).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均采用SDS、SAS量表评分,采用TESS进行不良反应评定;在治疗6周末采用PANNS减分率进行临床总体疗效评估.结果:2组SDS、S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2周末、4周末、6周末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PANNS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83.9%,2组临床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 =1.42,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1~2周,患者基本能够耐受,继续治疗逐渐减轻或消失.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对老年冠心病伴发的抑郁焦虑有显著疗效,副作用轻微,可以作为临床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吴凡;刘金光;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消化性溃疡症患者64名,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患者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包括健康知识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患者住院治疗2周后,根据患者情况对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护理组护理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s=8.815,P<0.05),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x2=17.724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与预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梁玉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不同修复方法在牙齿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牙齿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夹层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光固化树脂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3.0%,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9.0%,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患者随访半年,观察组咀嚼满意度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夹层技术治疗牙齿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宏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在近期临床疗效中的差异,探寻相应的手术策略与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困难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64例,A组)与开腹组(31例,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药使用、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组手术指标比较,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出引流管天数均小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药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中,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4年,15例在术后3年后失访,失访率15.79%.结论: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在治疗复杂性胆囊疾病上较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王旭菁;王永坤;陈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骨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AO锁骨钩钢板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骼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ES评分,治疗组患者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21.42%),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实施AO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润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86例)的治疗方法,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加强支持及对症治疗,早期留置胃管、早期鼻饲,常规监测胃液PH值和胃液潜血试验,预防性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一旦发现应激性溃疡出血,暂停鼻饲,给予凝血酶、云南白药、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管注入;加大质子泵抑制剂剂量;静脉应用止血药物;贫血严重或休克者输血治疗等.结果:86例患者中57例临床治愈,29例死亡,死亡率达33.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机率高,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后死亡率高,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李少锋;彭宇晓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