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罗霞;刘连秋;孙晓燕

关键词:腕踝针, 康复疗法, 脑卒中, 肩痛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痛采用腕踝针与康复疗法配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康复疗法(对照组,n=50)与联用腕踝针(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2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在治疗前疼痛评分、Fugl-Meyer关节活动度评分、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有下降,活动度评分、ADL评分均有上升高,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肩痛患者,在康复疗法应用基础上,联用碗踝针治疗,对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意义显著.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治疗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目的:探究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高压氧治疗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11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类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比对照组63.64%高,观察组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且MDI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HIE行高压氧治疗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并促进智能发育.

    作者:马瑞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以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67%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并降低内瘘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金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研究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效果

    目的:本次对研究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治疗,实验组给予综合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p<0.05.结论:对于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此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低患者出现骨折的情况发生,因此此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温力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颈椎不稳致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究颈椎不稳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颈椎不稳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片做相应的探讨,从而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结果:12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并且伴有1个不稳定节段的患者42例,2个不稳定节段的患者57例,3个不稳定节段的患者21例,并且其颈椎不稳主要集中于C3~C5有105例,而在C5~C7较为少见,仅有15例,其中75例患者进行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治疗,68例患者治疗有效,同时在不稳定节段进行颈前路的间盘切除以及植骨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准确随访,随访显示其治疗有效率为85.8%(103/120).结论:在颈椎不稳导致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的临床诊断效果良好,同时对患者进行颈前路的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欧庆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束后,比较、分析2组病患的便秘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以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

    目的:研究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随访患者1年,发现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为80%、90%,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效果显著,骨折愈合时间短、疼痛较轻且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就推广.

    作者:姚建兴;秦兴亚;江志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肱骨外科颈骨折运用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肱骨外科胫骨折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推动骨科临床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同意条件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治疗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来说,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势明显.

    作者:阮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骨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AO锁骨钩钢板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骼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ES评分,治疗组患者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21.42%),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实施AO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润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方法分2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FMA评分、B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护理前评分高,且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2组相比较x2=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上、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金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化疗对肠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定肠癌患者的失眠状况,研究对肠癌患者失眠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住院肿瘤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患者失眠质量.对失眠患者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肿瘤患者失眠发生率为56.67%;女性患者失眠数多于男性(P<0.05),失眠指数与患者对失眠的不良认知、心理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组的失眠好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癌患者失眠发生率高,好发于女性.肠癌患者的失眠质量与其对失眠的认知态度显著相关,护理干预可让失眠患者减少负性情绪,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王丽;肖志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84例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2组患者用药2周后对比患者阴道出血以及腹痛等指标的变化,进而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优,采用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用于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 (40/42),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 (34/4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滋肾育胎丸安胎进行治疗,患者的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究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处理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断端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60例接受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四肢骨折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术后均随访8个月~1年后,四肢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无效率11.67%;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69.01±6.99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肢体功能39.87±8.78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的患者在复位后经骨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方式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促进肢体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方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试论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 2014年11月诊治的90例急性湿疹患者,患者均经过医院确诊为进行湿疹,所有患者平分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7.8%,对比组的满意度为77.8%,研究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以人为出发点,满足患者的各项综合要求,增加心理、生活上的满意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爱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及术式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效果及术式选择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影像学检查,根据病变类型选择对于的手术方式,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4例采用部分胰腺切除术,17例行胆管引流术,9例行胰尾空肠吻合术.60例患者术后随访显效4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未见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于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而言,应根据诊断病变情况、手术适应证等选择适宜的术式,切实纠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加快术后康复.

    作者:赵辉;徐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三级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实践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社康中心普查出的12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与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三级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6个月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 (P <0.05).结论:通过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降低了并发症概率,保障了健康质量,适于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延平;张旭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辩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2013年6月,共收治手指中、末节指腹缺损8例,对8例指腹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辩修复,采用指-趾血管断端吻合法,对临床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全部存活.术后获随访6~24个月,皮肤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指端的两点辨别觉为6~10mm,平均为8mm;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为8~10mm,平均为9mm.足部无瘫痕挛缩及植皮区破溃,足部功能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成活率高,手指功能及外形满意,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道德;王波;杨魏;杨良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整体性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整体性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更愿意配合治疗,同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金一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复锻炼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锻炼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锻炼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各项发育指数、治疗前后智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行为和社交能力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智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锻炼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儿各项指标发育,改善智力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翟巧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66例患者,之中有34例患者应用手法复位结合甩肩法功能锻炼加中药外敷、微波辅助治疗,该组为观察组;32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该组为对照组.术后随访均在12个月以上,并且对其疗效进行评判.结果:应用Constant评分对66例为患者进行随访,评定其肩关节功能.2组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结合甩肩法功能锻炼加中药外敷、微波辅助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效果要优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文利;李爱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肱骨踝间骨折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关节功能的恢复方面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愈合时间上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此过程中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肱骨踝间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能够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长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