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成效

林虹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成效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成效.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导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脑卒中疾病的同时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模式,采用体位摆放、运动指导、物理康复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护理.采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肩关节及患侧上肢的运动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比较患者在综合康复护理前、后的差异.结果:患者通过4周的综合康复护理后肩关节及患侧上肢的运动及疼痛情况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成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西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干预组实施中西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20名患者正确掌握功能锻炼例数为18名,掌握率为90%;健康教育达标人数为19名,达标率为95%;平均医疗费用为4128.3±843.2元;平均住院时间为23.1±3.1天;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100%.对照组正确掌握功能锻炼例数为10名,掌握率为50%;健康教育达标人数为12名,达标率为60%;平均医疗费用为5812.3±946.2元;平均住院时间为28.5±2.6天;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0%.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有效方式.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同时做好固定工作.结果:对本组患者实施为其0.5~4.1年的随访,使用临床检查,CT扫描和X线平片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提示愈合良好.优良率为91.67%.结论:结合肩胛带的具体功能恢复要求,依照Miller实施解剖分型,在手术前进行必要医学影像检查,全面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有针对性的入路方式,可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关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诊的4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所有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临床手术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2.50%.结论: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主要方法是手术,需要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骨折的类型,并适当选择手术入路,在充分考虑患者全身状况的基础上,处理各种合并症,有效恢复关节面的完整.

    作者:向文东;刘文和;代波;葛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折疏松性胸腰椎新鲜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纳入满足标准的胸腰椎新鲜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影像学治疗提示,骨水泥填充满意.术前评定患者VAS评分为7.3±1.4分;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VAS评分为6.0±1.1分、4.3±1.3分及2.5±0.8分,治疗后患者的骨折疼痛程度显著下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预后.临床上可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骨折的首要治疗方法.

    作者:费成刚;王福兵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年内收治的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1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近期治疗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及中期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近期以及中期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手段对患者治疗,能够明显提升近期和中期的治疗效果,而在治疗安全性上也更高,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纯猛;金日龙;李力;马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治疗方案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高龄患者9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33例,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B组32例,采用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C组31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分析对比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0.9%,B组治疗优良率为87.5%,C组治疗优良率为77.4%,各组对比A、B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不过A、B2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21,P=0.0089).结论: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可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及骨折状态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若患者手术耐受程度较好,可优先考虑掌侧或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作者:林章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儿童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儿童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外贴膏药、拄拐负重、双下肢皮牵引、髋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1%,治疗组髋关节症状、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儿童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喜凤;胡建庚;郭永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1例连枷胸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3.25±1.23分钟、骨折愈合时间6.08±2.45天,均明显比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11.63±3.47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2.97±5.61天短,P<0.05;观察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VC74.58±13.52ml、FVC69.23±12.41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VC60.12±11.12ml、FVC66.14±13.17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26%,P<0.05.结论:将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应用在连枷胸诊疗中,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预后,并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小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空心钉固定治疗小儿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深入探讨在小儿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空心钉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选接受时间先后并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4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切开复位式空心钉治疗,观察组患儿行克氏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然后就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各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80.00%(16/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60.00%(12/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方法经过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借鉴.

    作者:张友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共96例,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以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传统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93.8%,对照组手术效果优良率77.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除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卓越的手术效果,其相较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效果更好、手术指标也更加优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维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及老年性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椎体肿瘤及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纳入60例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椎体良恶性肿瘤及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观察组.结果:术后1个月2组患者伤椎恢复高度率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伤椎恢复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63.33%)总有效率较观察组(86.67%)低,组间统计学显示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2组患者疼痛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8%、11.90%,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PKP治疗椎体肿瘤及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效果显著,术后伤椎恢复高度率明显较高,疼痛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谭建辉;孙之华;盛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60例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130.7±20.8分钟,术中出血350.5±50.8ml,术后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7±1.2个月,没有发生断钉、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Johner-Wmch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3.3%.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可减少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曲辉;刘学义;张晓新;邱小英;刘慧波;肖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接受内固定术,术后50例实施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组),另50例实施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追踪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58±13.19、77.43±10.86、83.17±12.48 vs 63.47±11.16、71.57±10.05、77.64±12.03,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4%、70%、88%vs 32%、50%、72%,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建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髋部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非常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宋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分析与报告

    目的:分析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67例髌骨骨折患者2010年3月~2015年10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有39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有28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髌骨爪内固定治疗(实验组),2组髌骨骨折患者均随访1年,分析比较2组髌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9例髌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07%,显著高于实验组28例髌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57%,且实验组28例髌骨骨折患者和对照组39例髌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2组髌骨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髌骨骨折患者采取髌骨爪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沈发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血栓患者并发股骨颈骨折的护理特点研究

    目的:分析脑血栓并发股骨颈骨折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脑血栓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护理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满意度、肢体功能达标率、语言功能达标率分别为96.67%、83.33%、86.67%;对照组分别为80.00%、60.00%、63.33%,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英;秦素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配合理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在颈椎病中应用针灸配合理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科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口服、颈椎推拿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配合理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较之对照组的80%明显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椎前屈活动度、VAS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前屈活动度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VAS疼痛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内径、大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大(P<0.05),血流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针灸配合理疗的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颈椎活动功能、椎动脉血运,还能有效减轻疼痛.

    作者:刘品一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模式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通选取10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为72.1±4.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2.6±4.2分,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为58.7±5.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3.3±4.5分,满意度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创伤骨科应用外固定支架在损伤控制性治疗中的修复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支架用于创伤骨科损伤控制性治疗中的修复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创伤骨科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的102例创伤骨折患者,运用随机取样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51例患者进行外固定架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一组51例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远远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乳酸持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1.76%(6/51),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3.53%(12/51),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用于创伤骨科损伤控制性治疗中的修复效果良好,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宛磊;代彭威;王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JOA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田鑫鑫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