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秦素霞
目的:探析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运用l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随访10~30个月,本组的43例患者中,40例手术感染得到Ⅰ期控制,其余3例行1~3次清创术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骨折愈合和延长停止后,37例患肢长度较对侧缩短<2.5cm,占86.05%,5例为2.5~3.0cm,占11.63%,1例为3.0~4.5cm,占2.33%,并且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临床上运用l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对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还能改善患肢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小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并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出院后均获得了完整的回访资料,平均回访时间为1.48±0.57年.手术成功复位率为100%,石膏固定的平均时间为3.25±1.49周.所有患者术后尺骨冠状突骨折均愈合,且愈合情况良好,无肘关节再次脱位情况发生,治疗优良率为76.19%;42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作为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上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田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接受内固定术,术后50例实施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组),另50例实施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追踪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58±13.19、77.43±10.86、83.17±12.48 vs 63.47±11.16、71.57±10.05、77.64±12.03,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4%、70%、88%vs 32%、50%、72%,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建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骨科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所接收,保证实验公平性有效性期间,将其按照不同固定治疗方法,均分成2组,就DHS固定治疗(对照组,n=41)与PFNA固定治疗(观察组,n=41)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从治疗优良率方面分析,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6%,对照组为78.05%,组间差异显著,经x2检验后,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骨折的愈合,建议临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固定治疗.
作者:马震;洪晓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年内收治的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1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近期治疗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及中期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近期以及中期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手段对患者治疗,能够明显提升近期和中期的治疗效果,而在治疗安全性上也更高,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纯猛;金日龙;李力;马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折疏松性胸腰椎新鲜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纳入满足标准的胸腰椎新鲜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影像学治疗提示,骨水泥填充满意.术前评定患者VAS评分为7.3±1.4分;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VAS评分为6.0±1.1分、4.3±1.3分及2.5±0.8分,治疗后患者的骨折疼痛程度显著下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预后.临床上可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骨折的首要治疗方法.
作者:费成刚;王福兵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比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共96例,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以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传统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93.8%,对照组手术效果优良率77.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除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卓越的手术效果,其相较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效果更好、手术指标也更加优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维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诊的4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所有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临床手术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2.50%.结论: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主要方法是手术,需要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骨折的类型,并适当选择手术入路,在充分考虑患者全身状况的基础上,处理各种合并症,有效恢复关节面的完整.
作者:向文东;刘文和;代波;葛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了增加粉碎性关节周围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和研究选取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00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粉碎性关节周围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传统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以及对住院情况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7(94.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0(80.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占优势,且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术中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碎性关节周围掌骨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增加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固定牢固,再移位发生率及骨不连发生率低,利于早期锻炼和后期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周盟森;颜屈伦;张普;陈金家;景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深入探讨2种内固定方式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动力髋螺钉组(DHS)和抗旋髓内钉组(PFNA),然后就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功能、疼痛、运动范围评分以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几项指标上比较,PFNA组患者均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PFNA内固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且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也更好,该方法经过试验比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作者:韩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儿童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外贴膏药、拄拐负重、双下肢皮牵引、髋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1%,治疗组髋关节症状、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儿童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血瘀气滞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喜凤;胡建庚;郭永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疗法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关节活动度以及平衡负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负重治疗以及针刺训练,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能提高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郭延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技术对肩袖损伤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70例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2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方式加以治疗,术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0天后,2组患者自身肩关节较之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患者的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案上,优先选择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技术,该方法可增大肩关节活动区域,促进肩关节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张芳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之内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骨折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观察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Cobb角度、前缘高度、Worter指数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所有的差异均显示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手段对脊柱胸腰断骨折患者治疗,能够起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效果,相比传统的骨折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以及保守治疗方法有着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股骨髁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股骨髁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是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治疗,分析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治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在股骨髁部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患者治愈效果.
作者:任立新;薛晓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7例,73椎,其中男性13例,女性54例,年龄58~87岁,平均70.2岁,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建立工作通道后放入可扩张球囊,复位骨折、形成空腔以及充填骨水泥.观察术后疼痛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1.7分降低为术后的1.6±1.2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分别由术前的1.62±0.42cm、1.54±0.43 cm增加至术后的2.05±0.36cm、1.92±0.3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6.4±6畅2°,矫正为术后15.8±5.2°.结论: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方法,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杨涛;陈勇;王国华;赵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6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病症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独立性评分48.13±7.21分、社会关系评分41.97±7.33分及精神评分11.2819±3.66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93.03%,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7例患者中复发患者3例(4.48%),显著低于对照组56例患者中复发11(19.64%)例,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康复中起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病症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防治骨科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68例在我院就诊的骨科卧床患者,就诊时间为2013年6月~2014年10月.并将他们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较,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为突出.通过西医药物治疗及中医腹部按摩及腹部贴敷相结合,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突出中医护理特点,使护理效果更加理想.尤其对于骨科卧床患者的便秘症状,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便秘,降低患者因便秘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疗效,为患者的尽快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杨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成效.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导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脑卒中疾病的同时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模式,采用体位摆放、运动指导、物理康复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护理.采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肩关节及患侧上肢的运动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比较患者在综合康复护理前、后的差异.结果:患者通过4周的综合康复护理后肩关节及患侧上肢的运动及疼痛情况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成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微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3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则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形成的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微创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确切、患者的恢复速度更快,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朱世龙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