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关鹏

关键词:肩胛骨, 骨折,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究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有效方式.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同时做好固定工作.结果:对本组患者实施为其0.5~4.1年的随访,使用临床检查,CT扫描和X线平片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提示愈合良好.优良率为91.67%.结论:结合肩胛带的具体功能恢复要求,依照Miller实施解剖分型,在手术前进行必要医学影像检查,全面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有针对性的入路方式,可确保治疗效果.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7例,73椎,其中男性13例,女性54例,年龄58~87岁,平均70.2岁,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建立工作通道后放入可扩张球囊,复位骨折、形成空腔以及充填骨水泥.观察术后疼痛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1.7分降低为术后的1.6±1.2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分别由术前的1.62±0.42cm、1.54±0.43 cm增加至术后的2.05±0.36cm、1.92±0.3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6.4±6畅2°,矫正为术后15.8±5.2°.结论: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方法,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杨涛;陈勇;王国华;赵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锁定钢板在股骨髁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股骨髁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股骨髁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是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治疗,分析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治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在股骨髁部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患者治愈效果.

    作者:任立新;薛晓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接受内固定术,术后50例实施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组),另50例实施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追踪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58±13.19、77.43±10.86、83.17±12.48 vs 63.47±11.16、71.57±10.05、77.64±12.03,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4%、70%、88%vs 32%、50%、72%,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建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1例连枷胸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3.25±1.23分钟、骨折愈合时间6.08±2.45天,均明显比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11.63±3.47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2.97±5.61天短,P<0.05;观察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VC74.58±13.52ml、FVC69.23±12.41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VC60.12±11.12ml、FVC66.14±13.17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26%,P<0.05.结论:将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应用在连枷胸诊疗中,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预后,并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小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出院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出院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2014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焦虑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焦虑症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康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一段时间后较之于出院时的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对照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是54%,实验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是10%.结论:对于焦虑症患者出院后采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吴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模式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通选取10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为72.1±4.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2.6±4.2分,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为58.7±5.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3.3±4.5分,满意度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围手术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效果经过对比分析,对照组有效率为72.9%,观察组有效率为9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认真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与心理护理,以及术后体位护理与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同时加强脊柱稳定性.提高了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观性和积极性,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减少经济支出,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实践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李晓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成年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介绍成年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漯河医专二附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共200例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这些患者均实施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术,并在术后都得到系统的护理指导.结果: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得到了随访,200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成年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正确、恰当的护理,可以提高肢体功能优良率.

    作者:宋瑞霞;刘琼帆;沈艳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2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程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8.73%),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显著提高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龙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骨科患者术中体位的护理和体会

    目的:骨科患者术中通过正确的体位护理,充分显露术野,以利于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达到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发生医疗事故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根据手术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摆放正确舒适的体位.结果:骨科患者通过术中正确的体位护理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利保障,避免了血管、神经、肌肉等机体组织的副损伤,杜绝了呼吸困难、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手术是治疗骨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术中的体位受麻醉、摄像、复位等因素影响多为被动体位,患者代偿能力下降,正确的体位护理能够使患者减轻痛苦、感到舒适.正确的体位护理才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因体位不当发生手术的副损伤、护理中的差错事故.术中体位的摆放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正确的摆放患者的体位是手术室护士的必备技能.

    作者:姜桂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观察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观察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常规组与试验组,各组50例,常规组入院后采取常规临床救治护理,试验组入院后采取急救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有效性.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9.5±4.4天、骨折处愈合时间为8.2±2.34周,机械通气时间为5.2±2.0天、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为8.65±3.6天、住院时间为15.2±6.14天;常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14.3±2.4天、骨折处愈合时间为10.2±3.0周,机械通气时间为7.3±1.28天、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为10.5±2.4天、住院时间为22.0±5.65天,常规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处愈合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试验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16.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为4.0%,试验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取入院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崔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血栓患者并发股骨颈骨折的护理特点研究

    目的:分析脑血栓并发股骨颈骨折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脑血栓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护理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满意度、肢体功能达标率、语言功能达标率分别为96.67%、83.33%、86.67%;对照组分别为80.00%、60.00%、63.33%,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英;秦素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的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6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腹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腹胀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腹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美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有效方式.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同时做好固定工作.结果:对本组患者实施为其0.5~4.1年的随访,使用临床检查,CT扫描和X线平片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提示愈合良好.优良率为91.67%.结论:结合肩胛带的具体功能恢复要求,依照Miller实施解剖分型,在手术前进行必要医学影像检查,全面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有针对性的入路方式,可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关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髋部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非常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宋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西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干预组实施中西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20名患者正确掌握功能锻炼例数为18名,掌握率为90%;健康教育达标人数为19名,达标率为95%;平均医疗费用为4128.3±843.2元;平均住院时间为23.1±3.1天;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100%.对照组正确掌握功能锻炼例数为10名,掌握率为50%;健康教育达标人数为12名,达标率为60%;平均医疗费用为5812.3±946.2元;平均住院时间为28.5±2.6天;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0%.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效果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共入选研究对象38例,均为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一组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9例),另一组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观察组,19例),观察2组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恢复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评分2.12±0.56分、关节功能恢复天数22.26±0.23天、住院天数13.53±0.35天,治疗总有效率94.74%及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吕小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探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行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疗法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关节活动度以及平衡负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负重治疗以及针刺训练,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能提高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郭延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共96例,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以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传统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93.8%,对照组手术效果优良率77.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除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卓越的手术效果,其相较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效果更好、手术指标也更加优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维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60例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130.7±20.8分钟,术中出血350.5±50.8ml,术后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7±1.2个月,没有发生断钉、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Johner-Wmch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3.3%.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可减少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曲辉;刘学义;张晓新;邱小英;刘慧波;肖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