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骨转移性肿瘤所致疼痛的疗效分析

张鹏

关键词:放疗, 热疗, 骨转移性肿瘤, 疼痛, 活动受限
摘要:目的:探讨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骨转移性肿瘤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60例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本院行常规放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热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活动受限程度、止痛效果、活动受限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疼痛程度:治疗后,观察组患者0度、Ⅰ度、疼痛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Ⅱ度、Ⅲ度疼痛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2)止痛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组间差异p<0.05.(3)活动受限程度:治疗后,观察组患者0度、Ⅰ度活动受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Ⅱ度、Ⅲ度活动受限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活动能力改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组间差异p<0.05.(4)不良反应:观察组乏力、血小板下降、局部皮肤红肿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骨转移性肿瘤患者采用放疗联合热疗治疗,疼痛改善效果良好,活动能力提升显著,临床应用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可靠.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2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程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8.73%),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显著提高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龙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骨转移性肿瘤所致疼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骨转移性肿瘤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60例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本院行常规放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热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活动受限程度、止痛效果、活动受限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疼痛程度:治疗后,观察组患者0度、Ⅰ度、疼痛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Ⅱ度、Ⅲ度疼痛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2)止痛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组间差异p<0.05.(3)活动受限程度:治疗后,观察组患者0度、Ⅰ度活动受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Ⅱ度、Ⅲ度活动受限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活动能力改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组间差异p<0.05.(4)不良反应:观察组乏力、血小板下降、局部皮肤红肿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骨转移性肿瘤患者采用放疗联合热疗治疗,疼痛改善效果良好,活动能力提升显著,临床应用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张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深入探讨2种内固定方式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动力髋螺钉组(DHS)和抗旋髓内钉组(PFNA),然后就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功能、疼痛、运动范围评分以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几项指标上比较,PFNA组患者均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PFNA内固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且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也更好,该方法经过试验比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作者:韩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60例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130.7±20.8分钟,术中出血350.5±50.8ml,术后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7±1.2个月,没有发生断钉、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Johner-Wmch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3.3%.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可减少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曲辉;刘学义;张晓新;邱小英;刘慧波;肖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2例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并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出院后均获得了完整的回访资料,平均回访时间为1.48±0.57年.手术成功复位率为100%,石膏固定的平均时间为3.25±1.49周.所有患者术后尺骨冠状突骨折均愈合,且愈合情况良好,无肘关节再次脱位情况发生,治疗优良率为76.19%;42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作为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上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田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成年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介绍成年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漯河医专二附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共200例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这些患者均实施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术,并在术后都得到系统的护理指导.结果: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得到了随访,200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成年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正确、恰当的护理,可以提高肢体功能优良率.

    作者:宋瑞霞;刘琼帆;沈艳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7例,73椎,其中男性13例,女性54例,年龄58~87岁,平均70.2岁,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建立工作通道后放入可扩张球囊,复位骨折、形成空腔以及充填骨水泥.观察术后疼痛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1.7分降低为术后的1.6±1.2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分别由术前的1.62±0.42cm、1.54±0.43 cm增加至术后的2.05±0.36cm、1.92±0.3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6.4±6畅2°,矫正为术后15.8±5.2°.结论: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方法,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杨涛;陈勇;王国华;赵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防治骨科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防治骨科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68例在我院就诊的骨科卧床患者,就诊时间为2013年6月~2014年10月.并将他们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较,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为突出.通过西医药物治疗及中医腹部按摩及腹部贴敷相结合,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突出中医护理特点,使护理效果更加理想.尤其对于骨科卧床患者的便秘症状,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便秘,降低患者因便秘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疗效,为患者的尽快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杨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

    目的:探析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运用l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随访10~30个月,本组的43例患者中,40例手术感染得到Ⅰ期控制,其余3例行1~3次清创术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骨折愈合和延长停止后,37例患肢长度较对侧缩短<2.5cm,占86.05%,5例为2.5~3.0cm,占11.63%,1例为3.0~4.5cm,占2.33%,并且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临床上运用l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对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还能改善患肢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小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骨科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所接收,保证实验公平性有效性期间,将其按照不同固定治疗方法,均分成2组,就DHS固定治疗(对照组,n=41)与PFNA固定治疗(观察组,n=41)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从治疗优良率方面分析,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6%,对照组为78.05%,组间差异显著,经x2检验后,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骨折的愈合,建议临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固定治疗.

    作者:马震;洪晓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空心钉固定治疗小儿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深入探讨在小儿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空心钉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选接受时间先后并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4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切开复位式空心钉治疗,观察组患儿行克氏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然后就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各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80.00%(16/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60.00%(12/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方法经过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借鉴.

    作者:张友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应用三叶草型钢板固定,治疗组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对比2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33±8.56分钟、12.12±4.61周,对照组分别为60.76±7.59分钟、20.33±6.62周,2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手术方便,利于骨折愈合,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1例连枷胸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3.25±1.23分钟、骨折愈合时间6.08±2.45天,均明显比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11.63±3.47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2.97±5.61天短,P<0.05;观察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VC74.58±13.52ml、FVC69.23±12.41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VC60.12±11.12ml、FVC66.14±13.17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26%,P<0.05.结论:将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应用在连枷胸诊疗中,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预后,并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小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成效

    目的:研究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指导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康复训练.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分别采用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时间进行2组比较,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均处于较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我管理模式提高了膝关节置换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成效显著.

    作者:于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模式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通选取10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为72.1±4.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2.6±4.2分,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为58.7±5.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3.3±4.5分,满意度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康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6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病症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独立性评分48.13±7.21分、社会关系评分41.97±7.33分及精神评分11.2819±3.66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93.03%,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7例患者中复发患者3例(4.48%),显著低于对照组56例患者中复发11(19.64%)例,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康复中起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病症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出院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出院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2014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焦虑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焦虑症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康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一段时间后较之于出院时的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对照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是54%,实验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是10%.结论:对于焦虑症患者出院后采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吴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共96例,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以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传统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93.8%,对照组手术效果优良率77.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除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卓越的手术效果,其相较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效果更好、手术指标也更加优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维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性化护理对骨折卧床患者合并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骨折卧床患者合并便秘的疗效.方法: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折卧床合并便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骨折卧床合并便秘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通便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在骨折卧床患者合并便秘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华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足踝部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治疗足踝部骨折中使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科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足踝骨折患者中随机任意选取25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对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使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观察检测所有患者术后骨头恢复情况和临床症状,并对患者实行2个月~2年的术后随访活动,了解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所有记录结果均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AOFAS)制定功能评测标准进行评分,将患者疗效分为优、良、差3等.经调查,临床疗效优良的患者为23例(优18例,良5例),患者术后患处骨头对位对线良好且已经愈合,骨折端移位等恶劣并发症情况均未发生,但其中5例评测为良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其他患者偏长.临床疗效差的2例患者于术后产生了骨折脱位等并发症,其中1例还患有创伤性关节炎,虽经过抗感染治疗控制炎症,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在对足踝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治疗时,使用具有良好内固定特性与组织相容性的可吸收螺钉作为固定工具治疗足踝骨折,患者患处可以得到完全吸收且能尽快进行功能恢复锻炼.这样不仅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而且为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保证.

    作者:娄德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