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史丽璞;刘志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6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应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对患者的创伤及各方面影响更小,便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许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讨论补脾益肠丸、连蒲双清片、乳酸菌素片、艾司唑仑4联疗法治疗慢性小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慢性小肠炎患者予补脾益肠丸3次,每次6g,连服1个月;连蒲双清片3次,每次3片,连服半个月;乳酸菌素片3次,每次3片,连服1个月;艾司唑仑每晚1次,每次2mg,连服1周;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愈16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结论:补脾益肠丸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连蒲双清片能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乳酸菌素片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艾司唑仑抗焦虑,缓解精神紧张。4药联用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小肠炎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洗手前和洗手后使用笔,笔上的细菌是否有差异,并提出改进措施来减少医用笔传播细菌,减少通过医用笔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危害。方法:将100支用低温消毒的笔分为2组,实验组为接触患者后洗手,洗完手再使用笔,对照组为接触患者后使用笔,用完后再洗手,然后检测2组笔所带细菌的个数。结果:洗手消毒后用笔细菌阳性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手可以减少医用笔所带的细菌,从而减少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危害。
作者:杨秀菊;周秀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及时应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14例神志清醒的重症监护室压疮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从14例患者护理中,均全部治愈,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良好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是减少压疮发生率及压疮愈合损伤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近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住院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单纯肺结核住院患者9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痰菌阳性率、排菌量、空洞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速度慢、肺部病灶吸收慢、空洞闭合少、抗痨疗程长。2个月末痰检阴转率低于单纯肺结核,但5个月末痰检阴转率均为100.00%;2个月末X线病灶吸收率78.89%(71/90),5/6个月末X线病灶吸收率82.22%(74/90)。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两者相互有不利影响,但需适当延长疗程,只要严格控制血糖,早期、规则抗痨治疗到疗程结束,其疗效及与单纯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作者:潘家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以来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腹水消失,门静脉宽度<12 mm以下,肝纤维化指标正常,显效率达85%。腹水消失或一半以上消失,肝功能1~3项没有恢复正常,有效率12%。结论:早期病例强调病因治疗和防治肝纤维化形成。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治疗并发症。
作者:张颖;郭枫;吴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58例宫颈癌患进行病理分析,总结宫颈癌的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采用WHO子宫体肿瘤组织分类(2003)标准。将全部病人按年龄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5岁者为对照组(46例),≤35岁者为研究组(12例)。结果:2组鳞癌共计49例,占全部患者的84.5%(49/58),腺癌共计8例,占13.8%(8/58)。对照组≤Ⅱa期37例(80.4%),≥Ⅱb期7例(15.2%)。研究组≤Ⅱa期11例(91.7%),≥Ⅱb期1例(8.3%);2组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主要分为鳞癌和腺癌2类,组织学诊断是宫颈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临床分期越早,越有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大提高。
作者:周桂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报告了39例严重外伤致急性肾衰( ARF)的早期诊断与处理。腹膜透析15人,透析组病死率53.3%。创伤性休克是ARF的始动因素,早期诊治是预防ARF的关键。原发创伤是休克、感染和各器官功能损害的根源,处理是否及时合理,是病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应用大剂量速尿(高量可达每天1000 mg)联合多巴胺取得了较好疗效。严格掌握腹膜透析的无菌操作,避免腹腔继发感染。
作者:铁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进展期胃癌治疗过程中应用参附注射液配合密集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07年4月~2013年4月时间内,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4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密集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配合密集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统计和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分析得出,在改善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0.48%(38/42),对照组患者为59.52%(25/42),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诊疗中,参附注射液配合密集化疗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改善率,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安全、理想的进展期胃癌治疗方法。
作者:彭志霞;孟林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皮内缝合在会阴直切应用中的效果评价。方法:抽取2007~2008年在我院分娩行会阴直切的患者32例进行近远期观察随访,蒋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对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2例患者会阴直切后均分娩顺利,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满意。
作者:李雯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常导致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一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8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临床对象,以单双号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于患者高血压的护理干预。干预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1)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压透析病人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仕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参考组患者采用经膀胱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肿瘤切除率为100%,参考组患者膀胱肿瘤切除率为72.7%,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参考组,P<0.05,为期2~24个月随访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手术治疗较为彻底,值得推广。
作者:张朝晖;东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采用延期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严重 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21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62岁,平均41.3岁。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伤6例,扭伤2例,砸伤1例。骨折按Raedi、Allgower分型:II型13例,III型8例。其中开放骨折5例,Gustilo分型:II型3例,III型2例。于伤后10~14天行切开复位胫骨远端LCP治疗。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2例因皮肤张力仍较高,延期2期缝合后愈合;2例开放性骨折伤口出现感染,予清创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I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及深部感染。踝关节功能参照Mazur等评价标准,评分为88.21±6.30分;获优8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6%。结论:延期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可有效减少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徐文强;徐火荣;黄文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针对直接与常规药敏试验对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期间采集的300例阳性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展开直接药物敏感试验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2种检测结果的细菌鉴定结果以及药物敏感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经过检验,直接细菌鉴定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的一致性为87.9%。2种检测方式的敏感度、药物耐药以及中毒(度)敏感的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快速的确定的病原菌以及药物敏感结果,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提升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犹真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另选同期未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00例患儿中有5例发生脑瘫,3例发生癫痫,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儿8例发生脑瘫,6例发生癫痫,13例发生精神发育迟滞,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27%,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育商评分优秀率较高,运动发育及智能检测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积极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根据卫生部颁布《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1],我院急诊医学科按照指导原则相关要求,将急诊病人进行分级分区管理。科室分成红、黄、绿3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急症病人、非急症病人4级。提高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的医疗安全。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医学科分为急诊ICU、急诊监护室、急诊留观室、住院病房、门诊输液室5个部分。急诊ICU为红区、急诊监护室为黄区、急诊留观室为绿区。2011年7月~2013年7月,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急诊服务,同时采用分级分区管理办法。急诊病人:胸痛、呼吸困难150例,急性腹痛83例,急性颅脑外伤112例,急性创伤458例,急性中毒547例,其它急诊150例。
作者:杨维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轨路径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名,对照组按带教临床路径对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实施传统带教,实验组在带教临床路径基础上,按专科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带教,实习结束时调查护生对带教方法和带教老师满意度,并对2组护生进行考核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2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方法满意度、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轨路径对实习护生进行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带教可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李玉珠;吴赛芬;赵翠兰;莫心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疤痕子宫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46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6例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对照组20例单用羊膜腔内利凡诺注射引产。结果:观察2组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情况,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及引产成功率,清宫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剖宫产中期妊娠引产临产效果显著,方法安全,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软产道损伤,可提高引产成功率。
作者:曾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德赛恩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常规消毒清创,观察组外用德赛恩液体敷料,对照组外用磺胺嘧啶锌软膏,疗程均为28天,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7天和14天时的创面完全愈合率和疼痛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的创面愈合率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赛恩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能更有效减轻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