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训练和生活对女军人的激素水平和月经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地区2012年某部新入伍女军人64名,进行为期3个月的适应期,分别于适应期前、后对受试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期间月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异常者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结果:所有受试者在卵泡期和黄体期,较适应期前相比其FSH、LH、E2和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月经期仅在E2水平方面较适应期前升高显著(P<0.05);月经量异常的发生比例高,其次为月经周期延长和停经,随着环境适应时间的延长,月经周期和规律性逐渐恢复,但月经量异常发生率仍较高。结论:高原环境在一定时间内可对女军人性激素水平产生影响,但不会长久损害女性生殖健康,必要时可给予药物和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邹宓;骆常清;杨建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复习我科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病历资料,包括治疗组46名,进行全面护理,对照组50名,进行基础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在住院时间、心功能恢复程度、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等指标方面数据差距较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提高心功能恢复程度,减少心衰复发机率。
作者:吕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腕带佩戴方法在1岁内患儿中的应用与比较。方法:将150例1岁内的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将腕带佩戴于手腕部或脚腕部;实验组将腕带佩戴于上衣部位,观察2组患儿腕带的佩戴率及PDA有效使用率情况。结果:实验组腕带的佩戴率及PDA有效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岁内患儿将腕带佩戴于上衣部位能更好的做到患儿的安全识别。
作者:许士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形成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对此类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以往PICC置管后形成静脉血栓的病人17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溶栓治疗及护理干预,17例置管后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出现。结论:PICC置管前患者的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状态以及置管后的溶栓治疗与护理干预,是预防和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关键。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护士长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体会与成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46名,均为我院的护士,护士长在管理当中均对其实施人性化管理。并对比护士长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前的资料。结果:护士长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后,显著提高了其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的质量以及工作的积极性等,与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前相比,护士的自我评分在实施之后得到了显著提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长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会把护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构建和谐与团结的人文氛围,使队伍的凝聚力和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增强与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帆;陈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异丙酚米索前列醇和笑气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的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采用无痛人流手术治疗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给予异丙酚+米索前列醇镇痛);对照组46例(给予笑气+米索前列醇镇痛)。将2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异丙酚与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治疗中,镇痛作用平稳,患者不适反应较小,安全可靠,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减轻患者痛苦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泉香;杨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外科收住入院治疗的32例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手术用时30~90分钟,平均时间58分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6~40小时,术后进食开始时间为2~5小时。切口均采用4号丝线缝合。切口Ⅰ期愈合。1例出现切口疼痛,1例局部牵拉感。1例切口并发感染,住院时间为4~6天,无1例复发。结论:通过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沟疝,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降低了术后疼痛诱发的其他合并症,该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复发率低,易于掌握,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作者:张武;宋小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低钠血症是肝硬化失代偿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中为常见的类型[1,2],如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景洪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采用美国艾瑞单丝聚丙烯疝修补片(平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例,共2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阴囊水肿2例,术后尿潴留18例,无切口感染,未发生其他较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7天。术后随访130例患者,随访12个月~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日短,手术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国宏;任明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面神经按摩改善脑瘫流涎的效果。方法:脑瘫流涎患儿72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面神经按摩干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86.1%,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面部肌力评分为25.43±3.09分,对照组面部肌力评分为25.09±4.1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治疗组面部肌力评分为49.55±4.22分,对照组面部肌力评分为37.98±5.19分,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按摩能有效改善脑瘫流涎的效果,其主要机制在于提高面部肌力。
作者:丁正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的应用。方法:对49例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选择适宜吻合血管,结合术后情况,评价术前超声。结果:49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中42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6例出现并发症,1例造瘘失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条件选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樊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21世纪世界疾病谱已由感染性疾病向慢性疾病转变,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发病高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l]。新的研究报道,全球大约有54%的脑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75%的高血压病以及25%的其他心血管疾病都可归因于高血压。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除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外,同时还应提高患者的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将血压控制在平稳的状态。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具有显著意义。本文在总结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高血压自我管理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干预措施,符合我国国情,是一种非常适宜推广的高血压防治方法。
作者:许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门诊药房调配工作包括:收方、审核处方、调配药品、核对处方和药品、发给患者并交代和答复询问的全过程。《处方管理办法》[1]要求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与此相适应的医院应该建立处方归类综合点评,总结归纳共性及个性问题列表评价,及时掌握处方动态监测出现的问题以及超常的警示报告,及时通报处理不合理处方,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我院门诊药房自2007年5月开始在窗口对处方进行用药适宜性审核,并每月进行处方点评。特别是2011年10月~2013年4月,我院争创“三甲”医院期间,加强了工作力度。处方的质量和合格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合理处方。其原因就是现行门诊处方审核、处方点评等管理手段存在不足。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改进措施。
作者:李艳春;宋广群;李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开展骨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确保病人的自身安全,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对骨科病房存在风险进行评估,提高护士风险意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强细节管理,提高风险监控力度。结果:骨科病房中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技能都获得了提高,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了病房护理质量。结论:提高骨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和降低护理风险的出现,使病人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新静;杨帆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例,均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第12周、48周及疗程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2周时,7例患者血清ALT水平恢复正常,血清HCV-RNA阴性(低于103拷贝/ml);治疗48周时,10例患者血清ALT均恢复正常,血清HCV-RNA阴性(低于103拷贝/ml);治疗结束后24周,1例患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转阳。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初始时患者均出现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治疗期间8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均予以相应药物对症处理后好转,无需停药;随治疗时间延长,5例患者出现明显脱发,均于治疗结束后恢复。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无论在早期还是治疗结束的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均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能够耐受,可作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
作者:谭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胸心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胸心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血清白蛋白浓度分析方法和主观全面评价方法、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血清白蛋白浓度分析方法和主观全面评价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率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不良程度高的是运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白蛋白;患者手术后体重指数、体重、上臂肌围值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降低,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心外科患者在手术之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及早的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中成药治疗失眠症患者的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中心门诊失眠患者按就诊顺序接受甜梦胶囊(A组)、神衰康胶囊(B组)、安神补脑胶囊(C组)服用诊治,后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成本分析。结果:A、B、C 3组的总成本(C)分别为198.20元,73.08元和49.22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减少量(E)分别为5.17,9.10和12.85,平均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55.96,18.36,和11.76,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平均增量成本-效果比(△C/△E)为-22.27和-8.06。结论:3组中较经济方法是安神补脑胶囊组。
作者:王海岭;王传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近年来口腔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及多学科的联合治疗,使这些成人患者的要求得以实现。成人正畸已逐渐被广大正畸医生所接受,成人正畸病例在临床所占比例也日益增加。成人正畸分为综合性正畸、辅助性正畸和正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是三维立体的治疗,包括前后向、左右向、垂直向的骨骼、牙齿和软组织畸形的综合因素考虑。同时还有患者生理和心理因素的考虑。因而针对每位患者,会有不同的诊断治疗。
作者:曲大利;姜群;孙云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治疗的87例由创伤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上选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从而分析亚低温对由于创伤引起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亚低温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良好,伤残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常规疗法)患者,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可明显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病情,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赵明媚;王晓彤;孙晓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和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3个月时波前像差的变化与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关系,探讨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9例(17眼)作为试验组,行传统LASIK的近视患者8例(14眼)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波前像差Zernike 函数C4(离焦)、C7(垂直彗差)、C8(水平彗差)、三叶草差(C6、C9)、C12(球差)、RMSg(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MSh(高阶像差均方根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比较对比敏感度,白天在低频区3.0c/d、中频区6.0 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眩光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 LASIK较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无更好的视觉质量。
作者:王彬;霍建新;唐静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