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环境对女军人月经的影响

邹宓;骆常清;杨建立

关键词:高原, 女军人, 月经, 生殖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环境训练和生活对女军人的激素水平和月经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地区2012年某部新入伍女军人64名,进行为期3个月的适应期,分别于适应期前、后对受试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期间月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异常者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结果:所有受试者在卵泡期和黄体期,较适应期前相比其FSH、LH、E2和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月经期仅在E2水平方面较适应期前升高显著(P<0.05);月经量异常的发生比例高,其次为月经周期延长和停经,随着环境适应时间的延长,月经周期和规律性逐渐恢复,但月经量异常发生率仍较高。结论:高原环境在一定时间内可对女军人性激素水平产生影响,但不会长久损害女性生殖健康,必要时可给予药物和心理干预措施。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外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重症胰腺炎并行手术治疗46例患者病情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28例(60.87%),显效9例(19.57%),有效5例(10.87%),无效4例(8.69%)。同时治疗后炎症指标CRP、IL-4、IL-6较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治疗能降低重症胰腺炎体内炎症反应,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钻孔血肿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钻孔血肿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钻孔血肿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再出血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停留ICU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钻孔血肿引流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HICH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快、术后恢复快,能改善日常生活,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明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医院物资二级库管理的实践及探讨

    随着医院的发展,各类物资的使用量、使用品种、使用价值的不断增加,物资管理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进行,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大。既往物资管理系统(即一级库管理)功能出现一定的局限性,物资仅完成从库房到科室的记录,不能完成对出库物资的全程跟踪,出现数据断流,使核算管理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为完善管理过程,掌握物资流向,对物资系统进行二级库管理方面的开发显得十分必要。二级库一般指各科室、病区在医院物资一级库领用材料后形成的库存[1],通过设立二级库,将医院物资管理的触角下沉到科室,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物资的计划、采购、领用、使用及收费的全过程管理。

    作者:李军;占琼;王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DR与螺旋CT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X线DR平片与CT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采用我院经临床确诊膝关节外伤骨折病人112例,分为A、B 2组,A组应用 X线DR片诊断,B组应用CT诊断,并对2组检查结果进行简要对比分析优缺点。结果:A组DR平片检查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漏诊12例,漏诊率21.4%,髁间嵴骨折漏诊13例,漏诊率23.2%,骨碎片误诊2例,误诊率为3.5%;B组采用MSCT检查,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漏诊2例,漏诊率3.5%,髁间嵴骨折漏诊1例,漏诊率1.8%,骨碎片误诊1例,误诊率为1.8%。结论:DR检查是膝关节外伤骨折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临床可疑骨折而DR检查阴性时应选择CT检查,并行 CT重建图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减少骨折漏诊率。

    作者:冯万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安痛定的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使用安痛定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ADR)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0年~2013年以来我院患者中使用安痛定后发生不良反应( ADR)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注射安痛定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复杂且呈多样性,涉及皮肤及其相关部分、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骨骼、血液、肌肉、免疫、泌尿等诸多器官系统,其中以过敏性休克、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损害居多。结论:安痛定会引起重度不良反应,有潜在的危害性,应该引起广大医护工作者注意,临床应用时需提高警惕,时刻观察患者反应。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铸造基托在Kennedy I类II类应用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维他灵(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设计支架用于游离缺失(KennedyI类II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游离缺失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用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铸造可摘义齿及传统的钴铬合金铸造可摘义齿修复,在修复后1年及2年评价基牙松动度,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对比评价2种修复方式在咀嚼功能、语音功能、舒适及美观、固位功能方面的效果。结果:Vitallium2000对基牙的保护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咀嚼及固位及语音功能上无明显差异,而在舒适美观上Vitallium2000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i-tallium2000的应力中断设计对基牙有保护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舒适美观和发音功能。

    作者:罗祎;李春林;余超;于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县级医院产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交流教育的过程,而人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让人们拥有自我保健的能力,打破以前对自己的健康依赖医院的模式,而转向依靠自己和家庭[1]。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进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2]。护士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体,做好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护理工作的要求。作者通过观察分析县级医院产科健康教育现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晓云;杨亚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门诊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1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以4岁以下多见,1个月~1岁为发病高峰共152例,占92%,多发于婴儿。季节:秋冬季多见,10~12月63例,占38.2%,7月25例,占15.2%,也为多发季节。性别:男多于女,男111例,占67.3%,女54例,占32.7%。同时大便常规伴有白细胞42例,占25.5%。其中有3例患儿轮状病毒转阴后又出现阳性达3次。肠道外症状主要为发热,占62%;呼吸道症状33.9%,部分患儿呼吸道症状早于消化系统症状。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特点,不仅引起胃肠道病变,也可累及肠道外器官。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倪成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沙比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HAMD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贾子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急性坏死性肠炎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2例病情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住院急性坏死性肠炎保守治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间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结果:手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81.25%,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9.5±3.4天和5.6±2.8天,低于对照组的13.4±5.1天和7.7±4.5天,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且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的278例急性下腹痛临床考虑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结果:278例输尿管结石CDFI表现为结石强回声后方伴有“快闪伪象”。其中左输尿管结石上段72例,中断12例,下段57例,右输尿上段68例,中段19例,下段50例。结论:CDFI可以提高度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杨新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2014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都给予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并随访3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均愈合,无严重并发症,腕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97.8%。手术前患者的掌倾角为10.34±2.13°,尺偏角4.10±0.23°;随访时,患者的掌倾角为22.98±2.45°,尺偏角10.98±0.34°。随访时患者的掌倾角与尺偏角明显高于手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便简单,能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胡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侧裂区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侧裂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创伤侧裂区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普通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与并发症,探讨此病治疗的佳方法。结果:观察组生存34例(75.56%),对照组生存22例(48.89%),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显著。对比颅内高压、外伤性脑梗死、脑积水、外伤性癫痫、脑切口疝4种并发症,,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例(13.33%)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7例(37.78%)。观察组术后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办法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晓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

    目的:对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1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通过心理疏导、饮食疗法、血糖、自我监测、用药指导、运动疗法、尿糖等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任何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遵医率和血糖控制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遵医率和血糖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出院之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约束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行为,而且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了糖尿病患者的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瞿玉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选择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以及复查MRI手术疗效评价。结果: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后,其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治疗前的评分明显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有52例患者完全愈合,8例患者部分愈合,无未愈合的患者。结论: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胡滨;刘宁;梁振雷;刘玉强;王续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肛门慢性湿疹3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湿润烧伤膏对于肛门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自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门诊患者共59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运用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然后将2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该2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经过12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的没有复发患者;对照组治愈的患者中共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83.3%;2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亦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肛门慢性湿疹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永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配伍氯诺昔康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虽说极大地避免了非意愿妊娠,但术中的一些牵拉和负压吸引常使妇女痛苦不堪,甚至难以忍受。常会并发人流并发症和副反应的发生。为避免和减少上述不良现象发生,特在术前4小时口服氯诺昔康8 mg后宫颈注入2脖盐酸利多卡因2 ml后施行人流术,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6月来我站门诊30例健康女性,年龄在23~34岁之间,且都具备以下条件:(1)经妇科检查、血、尿hcG测定、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正常早孕。孕7~8周。(2)本人自愿要求做人工流产术。(3)均符合手术适应证。(4)均无手术禁忌证。(5)此30例妇女在年龄、孕产次、身高、体重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米俊卿;杨宏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生活方式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66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3例,2组都给予常规药物与日常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都呈现下降趋势,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活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邵玉娟;李晓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好方法,探讨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2年间18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阴道试产分娩成功63例,试产率33.69%(63/187),试产成功率82.89%(63/76),再次剖宫产成功率66.31%(124/187)。2种分娩方式的孕妇一般情况及围生儿情况,孕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产褥病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妊娠无剖宫产指征,应鼓励提倡产妇阴道分娩,并且是安全、经济的。

    作者:任喜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理干预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护理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定2组疗效。并在出院后随访2个月评定化疗的依从性。结果:在治疗8周末,心理干预护理组患者HAMD-17、HAM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个月随访的化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化疗依从性。

    作者:杨利琴;职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