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县级医院产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卢晓云;杨亚红

关键词:县级医院, 产科, 健康教育现状, 行为生活方式, 护理工作, 现报告如下, 教育的过程, 工作的要求, 自我保健, 优质护理, 医学模式, 消除影响, 危险因素, 解决问题, 教育过程, 健康意识, 健康观念, 观察分析, 服务对象, 孕产妇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交流教育的过程,而人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让人们拥有自我保健的能力,打破以前对自己的健康依赖医院的模式,而转向依靠自己和家庭[1]。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进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2]。护士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体,做好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护理工作的要求。作者通过观察分析县级医院产科健康教育现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收治于我院150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采取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后,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9%下降到3%,满意度从89%上升到98%,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对老年心血管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满意度,保障住院安全,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武惠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76%泛影葡胺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泛影葡胺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泛影葡胺过敏试验阴性患者进行肾盂造影的临床观察。结果:即使碘过敏试验阴性,但部分患者在造影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结论:针对过敏反应的发生,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确保造影检查顺利完成。

    作者:冯秋兰;李淑云;华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例,均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第12周、48周及疗程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2周时,7例患者血清ALT水平恢复正常,血清HCV-RNA阴性(低于103拷贝/ml);治疗48周时,10例患者血清ALT均恢复正常,血清HCV-RNA阴性(低于103拷贝/ml);治疗结束后24周,1例患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转阳。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初始时患者均出现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治疗期间8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均予以相应药物对症处理后好转,无需停药;随治疗时间延长,5例患者出现明显脱发,均于治疗结束后恢复。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无论在早期还是治疗结束的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均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能够耐受,可作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

    作者:谭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门诊药房处方审核点评探讨

    门诊药房调配工作包括:收方、审核处方、调配药品、核对处方和药品、发给患者并交代和答复询问的全过程。《处方管理办法》[1]要求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与此相适应的医院应该建立处方归类综合点评,总结归纳共性及个性问题列表评价,及时掌握处方动态监测出现的问题以及超常的警示报告,及时通报处理不合理处方,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我院门诊药房自2007年5月开始在窗口对处方进行用药适宜性审核,并每月进行处方点评。特别是2011年10月~2013年4月,我院争创“三甲”医院期间,加强了工作力度。处方的质量和合格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合理处方。其原因就是现行门诊处方审核、处方点评等管理手段存在不足。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改进措施。

    作者:李艳春;宋广群;李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先天性巨结肠与类缘病的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及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的病理基础,提高对神经元发育异常这类病的认识与病理诊断,帮助临床正确诊治先天性巨结肠及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25例HD及HAD患儿的HE切片、临床表现及术前诊断。结果:225例病例中,HD174例,HAD41例。男女性别比例统计, HD的患儿男女比为151:33;HAD的患儿男女比为31:10;患儿年龄统计,HD患儿0~30天的为19例,31天~1岁以内的为104例,1岁~3岁的为42例,4岁以上的为19例;HAD患儿中0~30天的2例,31天~1岁以内的为17例,1岁~3岁的为14例,4岁以上的为7例。术前诊断为HD的为213例,术前考虑HAD的为12例。结论:HD及HAD是一类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或发育异常的疾病,以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在出生后1岁以内,临床诊断为HD的病例中有约18.3%的病例为HAD,提示临床诊断为HD的病例中应考虑HAD的可能性。

    作者:郭春娜;步革;闫海云;郝秉润;严然;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采用自体皮瓣移植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采用不同自体皮瓣移植的效果。方法: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患者4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都采用自体皮瓣移植治疗,对照组皮瓣来自左大腿,治疗组皮瓣来自左前臂。结果:治疗组的皮瓣成活率为95.2%,对照组为85.7%,治疗组的皮瓣成活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观察,治疗组的疼痛、外貌、吞咽、咀嚼、语言高于对照组,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是较好的手术方法,源自左大腿和左前臂皮瓣均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丁宝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好方法,探讨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2年间18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阴道试产分娩成功63例,试产率33.69%(63/187),试产成功率82.89%(63/76),再次剖宫产成功率66.31%(124/187)。2种分娩方式的孕妇一般情况及围生儿情况,孕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产褥病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妊娠无剖宫产指征,应鼓励提倡产妇阴道分娩,并且是安全、经济的。

    作者:任喜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传统LASIK治疗高度近视像差的变化与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关系

    目的:比较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和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3个月时波前像差的变化与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关系,探讨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9例(17眼)作为试验组,行传统LASIK的近视患者8例(14眼)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波前像差Zernike 函数C4(离焦)、C7(垂直彗差)、C8(水平彗差)、三叶草差(C6、C9)、C12(球差)、RMSg(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MSh(高阶像差均方根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比较对比敏感度,白天在低频区3.0c/d、中频区6.0 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眩光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 LASIK较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无更好的视觉质量。

    作者:王彬;霍建新;唐静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

    目的:对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进行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创伤性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华;周仕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手术安全核查单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手术安全核查单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10月、2012年1月~10月我院手术室安全管理应用手术安全核查单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安全核查单实施后,我院手术室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并且在手术核查准确执行率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手术安全核查单,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整体管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马振芳;李希莲;周怀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牙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Nd:YAG低能量激光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仅采取牙龈刮治和根面平整( SRP)治疗;B组采用SRP+1次激光照射治疗;C组采用SRP+2次激光照射治疗。对3组治疗2、4、12周时患者的牙周袋深度( PD)和附着丧失( AL)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PD第2周出现显著减小,第4周时,3组患者AL出现明显改善,C组改善效果显著,其效果持续12周。结论:牙周炎治疗采用SRP配合高能量和低能量激光照射,能显著改善PD和AL,效果好于仅采用SRP治疗。

    作者:韩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医院物资二级库管理的实践及探讨

    随着医院的发展,各类物资的使用量、使用品种、使用价值的不断增加,物资管理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进行,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大。既往物资管理系统(即一级库管理)功能出现一定的局限性,物资仅完成从库房到科室的记录,不能完成对出库物资的全程跟踪,出现数据断流,使核算管理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为完善管理过程,掌握物资流向,对物资系统进行二级库管理方面的开发显得十分必要。二级库一般指各科室、病区在医院物资一级库领用材料后形成的库存[1],通过设立二级库,将医院物资管理的触角下沉到科室,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物资的计划、采购、领用、使用及收费的全过程管理。

    作者:李军;占琼;王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DR与螺旋CT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X线DR平片与CT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采用我院经临床确诊膝关节外伤骨折病人112例,分为A、B 2组,A组应用 X线DR片诊断,B组应用CT诊断,并对2组检查结果进行简要对比分析优缺点。结果:A组DR平片检查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漏诊12例,漏诊率21.4%,髁间嵴骨折漏诊13例,漏诊率23.2%,骨碎片误诊2例,误诊率为3.5%;B组采用MSCT检查,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漏诊2例,漏诊率3.5%,髁间嵴骨折漏诊1例,漏诊率1.8%,骨碎片误诊1例,误诊率为1.8%。结论:DR检查是膝关节外伤骨折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临床可疑骨折而DR检查阴性时应选择CT检查,并行 CT重建图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减少骨折漏诊率。

    作者:冯万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病区“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模式在优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探讨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模式对病区优质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护理部明确规定病区护士长休息不在岗时,指定在班护士为负责人暂时履行护士长职责,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控制安全,形成病区从时间段而言的护理管理组织“无缝隙”化。通过对比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即将护理质量检查、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自我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方面列表比较。结果:实行“无缝隙”管理组织模式,病区日常护理工作在负责人的监管下仍持续、有序进行,一改过去护士长不在岗位时的混乱局面,有效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有效保证了病区护士管理、病人管理、护理工作的无缝隙性,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自我对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促进效能和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护理管理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作者:刘俊俐;张贵清;万素英;李容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4例临床诊治观察

    目的: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治方法和诊治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方法和诊治效果。结果:本组54名患者中,有52名患者通过急诊手术治疗,其中有20名患者采用胆囊切除术,有28名患者采用胆囊大部切除,另外4名患者通过胆囊造瘘术。其余2名患者经保守治疗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中毒性休克。结论:对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观察右上腹压痛、触及包块以及借助于B超和白细胞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和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简单的、有效的、安全的手术方式,同时要注意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术后并发症预防。

    作者:哈力木拉提;吐尔洪·沙木沙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配伍氯诺昔康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虽说极大地避免了非意愿妊娠,但术中的一些牵拉和负压吸引常使妇女痛苦不堪,甚至难以忍受。常会并发人流并发症和副反应的发生。为避免和减少上述不良现象发生,特在术前4小时口服氯诺昔康8 mg后宫颈注入2脖盐酸利多卡因2 ml后施行人流术,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6月来我站门诊30例健康女性,年龄在23~34岁之间,且都具备以下条件:(1)经妇科检查、血、尿hcG测定、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正常早孕。孕7~8周。(2)本人自愿要求做人工流产术。(3)均符合手术适应证。(4)均无手术禁忌证。(5)此30例妇女在年龄、孕产次、身高、体重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米俊卿;杨宏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安痛定的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使用安痛定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ADR)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0年~2013年以来我院患者中使用安痛定后发生不良反应( ADR)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注射安痛定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复杂且呈多样性,涉及皮肤及其相关部分、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骨骼、血液、肌肉、免疫、泌尿等诸多器官系统,其中以过敏性休克、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损害居多。结论:安痛定会引起重度不良反应,有潜在的危害性,应该引起广大医护工作者注意,临床应用时需提高警惕,时刻观察患者反应。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培养学生社区护理综合能力的体会

    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社区护理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0级120名护理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后将2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性教学模式一方面提高理论成绩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沟通表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党西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评价超腕关节外固定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分析评价超腕关节外固定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我院骨科40例的应用超腕关节外固定方法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后为期6~9个月的随访,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结果:经过此法治疗的患者,效果优者28例,良者12例,90.6%的患者获得了认为满意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为零。结论:应用超腕关节外固定方法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疗效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唐国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选择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以及复查MRI手术疗效评价。结果: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后,其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治疗前的评分明显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有52例患者完全愈合,8例患者部分愈合,无未愈合的患者。结论: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胡滨;刘宁;梁振雷;刘玉强;王续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