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李晓玲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 )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1月~2013年9月,共收治6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42例;年龄42~68岁,平均54岁。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0例,Ⅱ度30例,III度11例;L3椎体滑脱6例,L4椎体30例,L5椎体25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2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40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保护棘突,棘间及棘上韧带,术后3天复查X片后佩带腰围下床。根据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JOA下腰痛评分系统(15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系统无松动和断裂,无明显腰椎不稳征象。复位后的滑脱椎体无丢失。术前腰腿痛VAS评分8.4分,术后2.3分,术前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平均8.6分,术后22分。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 )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通过两侧开窗减压,既能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又保留了后侧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能有效的保护椎管内神经组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腰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基础,减少了创伤。是一种疗效确实、具有复位可靠、远期稳定性确切的手术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马纯青;闫子贵;韩勇;孙晓东;孙瑞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采用美国艾瑞单丝聚丙烯疝修补片(平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例,共2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阴囊水肿2例,术后尿潴留18例,无切口感染,未发生其他较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7天。术后随访130例患者,随访12个月~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日短,手术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国宏;任明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急性坏死性肠炎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2例病情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住院急性坏死性肠炎保守治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间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结果:手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81.25%,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9.5±3.4天和5.6±2.8天,低于对照组的13.4±5.1天和7.7±4.5天,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且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近年来口腔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及多学科的联合治疗,使这些成人患者的要求得以实现。成人正畸已逐渐被广大正畸医生所接受,成人正畸病例在临床所占比例也日益增加。成人正畸分为综合性正畸、辅助性正畸和正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是三维立体的治疗,包括前后向、左右向、垂直向的骨骼、牙齿和软组织畸形的综合因素考虑。同时还有患者生理和心理因素的考虑。因而针对每位患者,会有不同的诊断治疗。
作者:曲大利;姜群;孙云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利用NIHSS和Barthel指数(MBI)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偏瘫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会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交流教育的过程,而人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让人们拥有自我保健的能力,打破以前对自己的健康依赖医院的模式,而转向依靠自己和家庭[1]。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进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2]。护士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体,做好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护理工作的要求。作者通过观察分析县级医院产科健康教育现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晓云;杨亚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析颌面外伤患者合并口腔感染常见的原因,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6例颌面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发生口腔感染,总结分析其口腔感染的常见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6例颌面外伤合并口腔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为上唇4例(25.00%)、腭部7例(43.75%)、颌骨3例(18.75%)、其他部位皮肤创口2例(12.50%);年龄分布:<5岁4例(25.00%)、5~60岁10例(62.50%)、>60岁2例(12.50%)];手术切口:I类切口3例(18.75%)、II类切口13例(81.25%);应用抗生素15例(93.75%)、未应用抗生素1例(6.25%)。结论:口腔解剖特征、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抗生素应用等均可导致颌面外伤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李小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面神经按摩改善脑瘫流涎的效果。方法:脑瘫流涎患儿72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面神经按摩干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86.1%,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面部肌力评分为25.43±3.09分,对照组面部肌力评分为25.09±4.1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治疗组面部肌力评分为49.55±4.22分,对照组面部肌力评分为37.98±5.19分,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按摩能有效改善脑瘫流涎的效果,其主要机制在于提高面部肌力。
作者:丁正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4%,通常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因治疗不当、骨折端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不愈合以及膝关节僵直等屡见不鲜,故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股骨远端骨折骨折患者95例,其中按AO分型中A2、A3、C2、C3型共61例,分别采用股骨远端DCS钢板、股骨髓内钉、股骨髁钢板及双钢板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26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4%,通常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因治疗不当、骨折端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不愈合以及膝关节僵直等屡见不鲜,故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股骨远端骨折骨折患者95例,其中按AO分型中A2、A3、C2、C3型共61例,分别采用股骨远端DCS钢板、股骨髓内钉、股骨髁钢板及双钢板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26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闵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腕带佩戴方法在1岁内患儿中的应用与比较。方法:将150例1岁内的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将腕带佩戴于手腕部或脚腕部;实验组将腕带佩戴于上衣部位,观察2组患儿腕带的佩戴率及PDA有效使用率情况。结果:实验组腕带的佩戴率及PDA有效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岁内患儿将腕带佩戴于上衣部位能更好的做到患儿的安全识别。
作者:许士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出血灶的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成人患者进行头部SWI扫描,将脑分为九区,按分区的不同统计检出的出血灶数目,分析应用SWI所检出的出血灶数目与GCS分组间以及昏迷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应用SWI所检出的DAI患者的出血灶的数目,对成人DAI患者研究结果示,除小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GCS有相关性;除小脑及丘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昏迷时间有相关性。结论: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出血灶检出与GCS及昏迷时间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作者:安定;戴建平;艾林;李少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胸心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胸心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血清白蛋白浓度分析方法和主观全面评价方法、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血清白蛋白浓度分析方法和主观全面评价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率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不良程度高的是运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白蛋白;患者手术后体重指数、体重、上臂肌围值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降低,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心外科患者在手术之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及早的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方法,提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Coombs试验阳性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输血治疗时选择输入ABO血型同型,Rh-D、C、E、c、e因子同型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对照组输入ABO血型同型,Rh-D的悬浮红细胞。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1周后外周血Hb值比较,P<0.001,输血后的外周血H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输血方案能明显改善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任忠良;何春玲;王伟;张丽娟;王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监控及护理管理的有效措施,总结护理管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出生后转入病房的新生儿14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新生儿病房感染中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感染监控和护理管理,并与2011年~2012年间新生儿病房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12年~2013年阶段,146例新生儿中,有1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85%,与2011年~2012年间医院感染发生率14.67(22/150)对比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923,P<0.05);2012年~2013年间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平均胎龄和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2.7±2.6周和1743.3±602.3g,未发生感染新生儿平均胎龄和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8.6±1.9周和3190.8±520.9g,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209,2.59481,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作为新生儿主要集中场所之一,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临床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加强基础护理,针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强化护理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对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
作者:杨艳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的应用。方法:对49例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选择适宜吻合血管,结合术后情况,评价术前超声。结果:49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中42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6例出现并发症,1例造瘘失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条件选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樊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收治于我院150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采取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后,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9%下降到3%,满意度从89%上升到98%,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对老年心血管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满意度,保障住院安全,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武惠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采用不同自体皮瓣移植的效果。方法: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患者4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都采用自体皮瓣移植治疗,对照组皮瓣来自左大腿,治疗组皮瓣来自左前臂。结果:治疗组的皮瓣成活率为95.2%,对照组为85.7%,治疗组的皮瓣成活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观察,治疗组的疼痛、外貌、吞咽、咀嚼、语言高于对照组,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是较好的手术方法,源自左大腿和左前臂皮瓣均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丁宝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66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3例,2组都给予常规药物与日常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都呈现下降趋势,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活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邵玉娟;李晓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21世纪世界疾病谱已由感染性疾病向慢性疾病转变,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发病高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l]。新的研究报道,全球大约有54%的脑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75%的高血压病以及25%的其他心血管疾病都可归因于高血压。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除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外,同时还应提高患者的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将血压控制在平稳的状态。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具有显著意义。本文在总结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高血压自我管理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干预措施,符合我国国情,是一种非常适宜推广的高血压防治方法。
作者:许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基于任务引领型的模式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方法:以2011级普通专科检验专业为对象,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比较,采用SPSS16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采取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模式,86%以上学生对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模式反应很好,实践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平均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实现卫生职业教育与学生未来岗位的无缝对接。
作者:雷呈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