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滨;刘宁;梁振雷;刘玉强;王续鹏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AQP2和AQP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AQP2和AQP8蛋白与Ems发生发展的相关关系。方法:将本院60例住院患者,分为EMs患者异位内膜组( Ems组)30例,非EMs患者对照组( Control组)30例。使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ontrol组和Ems组中AQP2和AQP8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2组AQP2和AQP8的mRNA均有扩增,与对照组相比,Ems组的AQP2和AQP8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与对照组相比,Ems组的AQP2和AQP8的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水通道蛋白AQP2和AQP8对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苏明兰;杨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记录2组患者再灌注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TIM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TIM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再灌注成功率(90.91)则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可获得更为满意的预后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及患者自身条件进行综合判断,从而选择合适方法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鲁文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增强先天性上睑下垂围手术期护理意识,预防及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32例(32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并发症患者,并统计分析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32例出现并发症患者中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上睑下垂矫正满意。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邓春涛;李小易;申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肾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肾癌的诊断分期对于肾癌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在肾癌诊断中意义重大,优于其他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肿瘤的组织定性困难,对小肿瘤易漏诊。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在肾脏肿瘤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MRI很难作为常规性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局部进展性肾癌公认的方法。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治疗是目前发展的趋势并逐渐成熟。干细胞移植、靶向抗原、肿瘤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本文探究肾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肾癌( crenal carcinoma)又称肾腺癌、肾细胞癌等,左右肾发病率相似,约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3%,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比例2:1,病因未明。1临床特征:典型的肾癌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腹部包块及疼痛,又称为肾癌三联症,临床不到15%的出现率;咯血、神经麻痹,病理性骨折及转移部位出现疼痛等转移症状约10%的出现率。肾癌的肾外表现又称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贫血、发热、恶病质、溢乳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钙、体重减轻、血沉增快、淀粉样变性、肝细胞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神经肌肉病变、红细胞增多症等改变。肾癌常表现单个肿瘤位于单侧肾脏,肾癌大体标本表现为实性肿瘤呈类圆形,切面可有坏死、钙化和出血常呈黄色,瘤体外包假包膜;少数囊状结构。肾癌病理组织呈多样性表现常可见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的透明细胞癌;还可见颗粒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恶性度高少见);源于集合管上皮的嫌色细胞癌更少见。
作者:夏远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采用美国艾瑞单丝聚丙烯疝修补片(平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例,共2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阴囊水肿2例,术后尿潴留18例,无切口感染,未发生其他较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7天。术后随访130例患者,随访12个月~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日短,手术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国宏;任明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6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寻求科学有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方法,以便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和推广。方法:对6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内服甲硝唑200mg,每天3次,连用2周,4%硼酸溶液阴道擦洗,每天1次,连用5天,5天后改为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1次,连续2周。结果:6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经过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好发于育龄妇女,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门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是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岗位。它的优劣不仅反映了药剂科的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专业水准,而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声誉。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提高服务质量,防止纠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环境下,尤其重要。门诊药房调配工作包括:收方、审查处方、调配药品、核对处方和药品、发给患者并交代和答复询问的全过程。近年来我院实行了微机联网(“军字一号”工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现就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措施。
作者:宋广群;李艳春;李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维他灵(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设计支架用于游离缺失(KennedyI类II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游离缺失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用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铸造可摘义齿及传统的钴铬合金铸造可摘义齿修复,在修复后1年及2年评价基牙松动度,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对比评价2种修复方式在咀嚼功能、语音功能、舒适及美观、固位功能方面的效果。结果:Vitallium2000对基牙的保护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咀嚼及固位及语音功能上无明显差异,而在舒适美观上Vitallium2000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i-tallium2000的应力中断设计对基牙有保护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舒适美观和发音功能。
作者:罗祎;李春林;余超;于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治疗;观察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腹腔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手术的出血量及切口的引流量等,并且能有效的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超;徐金玉;蒋楣璐;张贻庆;常永欣;马克新;赵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综合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综合ICU住院的150例清醒患者,接受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心理分析,给予相应舒适护理,并记录舒适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变化。结果:经舒适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症状显著下降。结论:舒适护理在综合ICU清醒患者中的护理作用明显,增进了护患交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卢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科手术的应用。方法:60例择期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年龄20~40岁,ASAI~II级,手术部位包括前臂、肘部、手掌、手指,随机均分为A、B 2组,每组30例,均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A组采用超声定位法,B组采用针刺异感定位法,阻滞完成后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评级,感觉阻滞评分,阻滞所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麻醉效果评级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感觉阻滞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完成神经阻滞所用时间较B组少;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B组,其中以手部感觉、运动异常及血管损伤为主;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骨科手术中能有效提高阻滞效果,减少阻滞所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彦;胡英东;徐永庆;黄跃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重症胰腺炎并行手术治疗46例患者病情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28例(60.87%),显效9例(19.57%),有效5例(10.87%),无效4例(8.69%)。同时治疗后炎症指标CRP、IL-4、IL-6较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治疗能降低重症胰腺炎体内炎症反应,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开展骨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确保病人的自身安全,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对骨科病房存在风险进行评估,提高护士风险意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强细节管理,提高风险监控力度。结果:骨科病房中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技能都获得了提高,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了病房护理质量。结论:提高骨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和降低护理风险的出现,使病人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新静;杨帆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吡肟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70.21%;观察组治愈11例、总有效率为97.83%;2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长期吸烟是男性患者的主要病因,占所有病因的60.66%;细菌与病毒感染是女性患者的主要病因,占53.13%。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性气管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青霉素,是治疗的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方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肺癌的治疗效果在10几年来,没有显著提高,治愈率在10%左右,主要原因是肺癌生物学特性复杂,恶性程度高,多数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肺癌不但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还要合理的进行康复护理。1早期诊断:早期肺癌的症状,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干咳;突发痰中带血或少许鲜血丝;伤风感冒后,咳嗽长期不愈;不明原因的胸痛、背痛、肩痛、上腹痛等,反复发生肺炎等。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检查,明确诊断。肺癌发病隐袭,它的早期症状不多,有的人甚至无觉察,一旦显症状,往往是已经接近中晚期,治疗已经非常棘手,且病人死亡率较高,所以对于肺癌,贵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展防治肺癌的卫生宣传教育,提倡戒烟,减少吸入含有致癌因素的空气和粉尘,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高危人群对肺癌的警惕性,定期体检,进行X线检查及筛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朱沂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间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初产妇3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产后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产妇产后泌乳初始时间、泌乳量以及新生儿喂养方式。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的实施,观察组的产妇产后泌乳初始时间<24小时及24小时的产妇比率显著增加,产后泌乳初始时间为48小时及>72小时的产妇比率显著减小(P均<0.05)。产后24小时,2组患者的泌乳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0,P=0.338),而产后48小时、72小时,观察组产妇的泌乳量分别达26.24±7.82mL、46.13±8.64mL,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均<0.01)。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达到84.7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混合喂养例数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的人工喂养率降低,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产后泌乳初始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对于产后乳汁分泌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古宝兰;王定清;黄文财;张立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以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为指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期治疗,统计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复位效果为优,10例患者复位效果为良,没有复位较差患者;对照组7例患者复位效果为优,12例患者复位效果为良3,例复位结果较差;观察组复位优良率86.66%,相比对照组的复位优良率63.33%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骨折复位效果,值得临床推而广之。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伤残的预防与康复”一书中的有关内容,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伤残医学的几个问题简要报导如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模式对病区优质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护理部明确规定病区护士长休息不在岗时,指定在班护士为负责人暂时履行护士长职责,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控制安全,形成病区从时间段而言的护理管理组织“无缝隙”化。通过对比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即将护理质量检查、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自我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方面列表比较。结果:实行“无缝隙”管理组织模式,病区日常护理工作在负责人的监管下仍持续、有序进行,一改过去护士长不在岗位时的混乱局面,有效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有效保证了病区护士管理、病人管理、护理工作的无缝隙性,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自我对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促进效能和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护理管理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作者:刘俊俐;张贵清;万素英;李容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要点进行探讨。方法:通过药物进行降压的护理,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的护理以及通过健康教育的加强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的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都通过了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血压控制效果明显。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要以预防为主,同时以预防保健和心理护理为辅,可有效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樊荣华;张春菊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