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才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伤残的预防与康复”一书中的有关内容,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伤残医学的几个问题简要报导如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改良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入住我院需要PICC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法,嘱患者按传统方式规定固定姿势,避免导管误入颈内外静脉。实验组用改良PICC置管术,对患者要求不高,采用沿穿刺侧锁骨上缘走向掌侧切压的方法,人为压闭颈静脉,同时倒抽导丝。结果:实验组置管的成功率为98%,对照组置管的成功率为84%,两者比较,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与对照组(10%)比较,明显降低。结论:改良PICC置管术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大大提高了置管患者的生活质量,拓展了PICC的适用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瑞珍;王琴;张淑玲;纪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模式对病区优质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护理部明确规定病区护士长休息不在岗时,指定在班护士为负责人暂时履行护士长职责,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控制安全,形成病区从时间段而言的护理管理组织“无缝隙”化。通过对比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即将护理质量检查、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自我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方面列表比较。结果:实行“无缝隙”管理组织模式,病区日常护理工作在负责人的监管下仍持续、有序进行,一改过去护士长不在岗位时的混乱局面,有效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有效保证了病区护士管理、病人管理、护理工作的无缝隙性,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自我对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促进效能和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护理管理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作者:刘俊俐;张贵清;万素英;李容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比较X线DR平片与CT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采用我院经临床确诊膝关节外伤骨折病人112例,分为A、B 2组,A组应用 X线DR片诊断,B组应用CT诊断,并对2组检查结果进行简要对比分析优缺点。结果:A组DR平片检查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漏诊12例,漏诊率21.4%,髁间嵴骨折漏诊13例,漏诊率23.2%,骨碎片误诊2例,误诊率为3.5%;B组采用MSCT检查,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漏诊2例,漏诊率3.5%,髁间嵴骨折漏诊1例,漏诊率1.8%,骨碎片误诊1例,误诊率为1.8%。结论:DR检查是膝关节外伤骨折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临床可疑骨折而DR检查阴性时应选择CT检查,并行 CT重建图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减少骨折漏诊率。
作者:冯万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社区护理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0级120名护理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后将2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性教学模式一方面提高理论成绩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沟通表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党西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超短波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将50例肺炎恢复期患儿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25例观察组患儿联合超短波治疗,剩余25例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对2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共24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6%,5例患儿病情好转,9例患儿病情改善,10例患儿治愈,对照组共19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76%,6例患儿病情好转,7例患儿病情改善,6例患儿治愈,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炎恢复期患儿应用超短波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吕静平;潘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应用埋头空心螺钉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按herbert分类A型8例;B型11例,复位后应用埋头空心螺钉经皮复位内固定,术后行石膏托固定3周。结果: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采用Krimmer评分,疗效优12例,良4例,满意3例。结论:应用埋头空心螺钉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是一种微创,恢复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龙少林;朱福群;邹晶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例,均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第12周、48周及疗程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2周时,7例患者血清ALT水平恢复正常,血清HCV-RNA阴性(低于103拷贝/ml);治疗48周时,10例患者血清ALT均恢复正常,血清HCV-RNA阴性(低于103拷贝/ml);治疗结束后24周,1例患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转阳。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初始时患者均出现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治疗期间8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均予以相应药物对症处理后好转,无需停药;随治疗时间延长,5例患者出现明显脱发,均于治疗结束后恢复。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无论在早期还是治疗结束的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均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能够耐受,可作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
作者:谭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评价超腕关节外固定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我院骨科40例的应用超腕关节外固定方法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后为期6~9个月的随访,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结果:经过此法治疗的患者,效果优者28例,良者12例,90.6%的患者获得了认为满意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为零。结论:应用超腕关节外固定方法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疗效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唐国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训练和生活对女军人的激素水平和月经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地区2012年某部新入伍女军人64名,进行为期3个月的适应期,分别于适应期前、后对受试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期间月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异常者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结果:所有受试者在卵泡期和黄体期,较适应期前相比其FSH、LH、E2和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月经期仅在E2水平方面较适应期前升高显著(P<0.05);月经量异常的发生比例高,其次为月经周期延长和停经,随着环境适应时间的延长,月经周期和规律性逐渐恢复,但月经量异常发生率仍较高。结论:高原环境在一定时间内可对女军人性激素水平产生影响,但不会长久损害女性生殖健康,必要时可给予药物和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邹宓;骆常清;杨建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微创( TLIF)术式与后路椎间融合术式( PLIF)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施行TLLIF与PLIF的治疗,采用PACS系统分析测量滑脱度( SP)、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结果:TLIF组与 PLIF组的滑脱复位率(ΔSP)分别为(37.34±24.11)%、(68.05±35.19)%,PLIF组的ΔSP显著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7,P=0.016)。结论:PLIF组的滑脱复位率显著高于TLIF组。
作者:张秦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对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药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且H Pylori阳性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给予埃索美拉唑等药物止血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根除H Pylori治疗。所有患者在完成所有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再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H Pylori均获根除。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治疗组再出血率分别为:8.7(2/23),21.7%(5/23);均低于明显对照组再出血率:26.7%(7/23),47.8%(1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 Pylori能有效降低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靳淑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方案对护理人员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进行本次实验,将护理人员按照职称、资历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在分管床位后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床位利用率73.27%,护士工作时间9.88±2.21小时,患者满意度7.65±1.87分,护士满意度3.59±1.11分,基础护理质量87.26±10.33分,一级护理质量85.32±9.37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83.54±7.62分,消毒隔离质量88.49±11.14分;实验组对照组床位利用率91.62%,护士工作时间8.34±1.56小时,患者满意度9.77±0.22分,护士满意度1.81±0.95分,基础护理质量96.82±4.21分,一级护理质量97.34±1.38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92.11±10.08分,消毒隔离质量95.67±5.32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实施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后,住院人数降低、床位利用率得到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护士压力降低、基础护理质量等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方案符合医院的环境,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采取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方案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骆伟群;张东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作为单位的糖尿病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II型糖尿病患者为护理对象,并且对其全部患者共105位家属进行护理管理。主要通过指导家属学习糖尿病护理知识,并针对不同的家庭制定较具个性的糖尿病家庭护理方案。研究为期1年,1年内研究中保持跟踪随访,1年后评估护理效果。结果:大部分患者及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生活方式趋于合理、科学,患者的生理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治疗的87例由创伤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上选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从而分析亚低温对由于创伤引起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亚低温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良好,伤残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常规疗法)患者,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可明显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病情,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赵明媚;王晓彤;孙晓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针对老年股骨骨折的相关护理中的诸多不安全的因素以及相关防范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分析可能会发生的诸多不安全因素问题的86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且同时对其病患进行相关护理工作的20名医护工作者也进行相应的问卷方面的调查。结果:在当今的临床医疗工作中绝大多数老年股骨骨折的问题均跟对其施以的相关护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情况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概率大约占86.04%,其次有老年股骨骨折的不安全因素的情况,大约占83.72%;骨科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不安全因素的防护方面的知识主要来源都是以院内的学习培训为主要途径,大约占80.00%,其次为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大约占70.00%;结论:要切实的加强相关护理工作人员技能方面的培训,以便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相关医护人员责任心方面的教育,合理调配相关医护人员,并加强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以及切实健全各方面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能有效减少诸多不安全现象突发的极其重要的措施。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的278例急性下腹痛临床考虑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结果:278例输尿管结石CDFI表现为结石强回声后方伴有“快闪伪象”。其中左输尿管结石上段72例,中断12例,下段57例,右输尿上段68例,中段19例,下段50例。结论:CDFI可以提高度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杨新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3阶梯止痛治疗在肿瘤患者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镇痛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比2组患者的镇痛情况(包括疼痛缓解度、镇痛有效率、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以及镇痛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总有效率为96.67%,止痛起效时间为23.47±4.31分钟,镇痛持续时间为15.54±3.42小时,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蟾镇痛膏配合3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可以迅速镇痛,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董延琥;栾文强;李兴坤;朱晓静;董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维他灵(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设计支架用于游离缺失(KennedyI类II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游离缺失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用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铸造可摘义齿及传统的钴铬合金铸造可摘义齿修复,在修复后1年及2年评价基牙松动度,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对比评价2种修复方式在咀嚼功能、语音功能、舒适及美观、固位功能方面的效果。结果:Vitallium2000对基牙的保护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咀嚼及固位及语音功能上无明显差异,而在舒适美观上Vitallium2000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i-tallium2000的应力中断设计对基牙有保护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舒适美观和发音功能。
作者:罗祎;李春林;余超;于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长期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与护理。方法:2011年9月~2013年11月选择在普外科长期卧床的病人78例,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对症干预。结果:78例患者在卧床期间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28.2%。其中褥疮8例,便秘6例,尿失禁4例,肺炎2例,肌肉萎缩1例,静脉血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干预后都明显好转后出院。结论:普外科长期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为褥疮与便秘等,要积极进行对症护理干预。
作者:郑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