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
目的:观察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40例子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行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固定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方法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X线胸片评估内固定效果。结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X线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内固定效果良好。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洪瑞;冯纪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超短波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将50例肺炎恢复期患儿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25例观察组患儿联合超短波治疗,剩余25例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对2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共24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6%,5例患儿病情好转,9例患儿病情改善,10例患儿治愈,对照组共19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76%,6例患儿病情好转,7例患儿病情改善,6例患儿治愈,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炎恢复期患儿应用超短波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吕静平;潘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为降低感染率,医院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对策,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因素:(1)手术室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齐全。县级医院手术室大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建筑设计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致使洁污流程不符合新的院内感染要求。(2)手术室空气环境因素。手术室空气环境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一个手术间接台手术频繁,患者血液、术中冲洗液,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流动都可能污染手术室的内环境,若未进行严格洁消毒,使空气洁净度降低,可引起感染。(3)医务人员的手污染。手术室医务人员是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微生物的重要传染源。虽然手术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工作,但若手术者皮肤存在感染,术中手套破裂,手术者的手就成为感染源。(4)手术器械物品清洁、消毒和灭菌。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的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若器械使用后清洁不彻底、灭菌不严,极易造成医院感染。(5)手术后物品处理。手术后污染物、手术后器械敷料、冲洗液处理不彻底,可能造成患者及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感染。(6)其他相关因素。如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防护意识薄弱,锐器损伤,对消毒剂的有关知识掌握不全,手术室缺乏原有的防护屏障或对防护屏障的使用不重视,病人自身的因素等等。
作者:焦红;杨红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滥用小切口手术的危害。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外科胆囊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共137例,对行小切口手术患者及正常切口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0.4%;49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8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6.3%,均高于同时期正常切口术后并发症率。结论:小切口手术方便快捷,但应注意应用的适应证,临床盲目应用会造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小锋;张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产后42天孕期并发症和盆腔内生殖器的恢复情况和盆底肌损伤情况。方法:对在我中心进行产后42天检查的246例产妇采用问卷式调查其分娩方式,孕期合并症,是否哺乳等,之后行盆腔彩超检查,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孕期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贫血者建议行血常规,尿常规,OGTT检查。结果:在246例产妇中,子宫复旧欠佳,恶露未净,盆底肌功能筛查异常,未哺乳均有发生,贫血未纠正,血压≥140/90mmHg,糖耐量异常依然存在。结论:产后42天检查对于了解孕期并发症的恢复情况和产后内生殖器是否已恢复到孕前状态,了解盆底肌损伤情况,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振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护理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定2组疗效。并在出院后随访2个月评定化疗的依从性。结果:在治疗8周末,心理干预护理组患者HAMD-17、HAM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个月随访的化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化疗依从性。
作者:杨利琴;职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伤残的预防与康复”一书中的有关内容,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伤残医学的几个问题简要报导如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针灸和手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手法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乙组为80%,2组比较,P<0.05,甲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乙组。结论:针灸较手法治疗能更有效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
作者:黄辉贤;刘敏东;张惠芬;曾秋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Nd:YAG低能量激光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仅采取牙龈刮治和根面平整( SRP)治疗;B组采用SRP+1次激光照射治疗;C组采用SRP+2次激光照射治疗。对3组治疗2、4、12周时患者的牙周袋深度( PD)和附着丧失( AL)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PD第2周出现显著减小,第4周时,3组患者AL出现明显改善,C组改善效果显著,其效果持续12周。结论:牙周炎治疗采用SRP配合高能量和低能量激光照射,能显著改善PD和AL,效果好于仅采用SRP治疗。
作者:韩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采用活动式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病的临床体会。方法:通过以下不同类型的牙周夹板,合理选好适应证,对较严重的牙周病,松动牙进行长期制动,减少牙齿周围组织的作用力。结果:通过58例较严重的牙周病患者戴用不同类型的活动式牙周夹板后,3年的临床观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活动式牙周夹板对牙周病的治疗,弥补了传统治疗牙周病之不足,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子宫疤痕妊娠阴道彩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及诊断。结果:47例阴道彩超确诊,1例阴道彩超不能确定,经核磁共振确诊。结论: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诊断子宫疤痕妊娠有很高的准确性,当该方法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时,核磁共振作为补充方法是必要的。
作者:宋彩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的病例分析,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对患者进行分段诊断性刮宫和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主要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绝经后子宫出血多发生在绝经10年之内,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中子宫内膜癌的比例升高。结论:绝经后妇女子宫出血表现多样,临床针对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诊断性刮宫,以辅助临床工作。
作者:霍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5cm区域内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吴浩波等【1】报道全球每年约发生170万例髋部骨折,而转子间骨折占将近一半,且病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程志安等【2】调查了3449例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结果显示,从髋部骨折的类型来看,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转子间骨折,其比例为1.33:1。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转子间骨折呈双峰分布,即好发于20~40岁青年人,多由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引起,以及老年人,老年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年轻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上争议较少,一般均主张手术,而对于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及其他内科疾病,如牵引保守治疗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严重并发症,病亡率可高达35%。除非患者有特殊病情,目前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以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曾波等【3】报道了448例髋部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占58.7%,保守治疗的仅占6%。本文对近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许新忠;荆珏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的应用。方法:对49例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选择适宜吻合血管,结合术后情况,评价术前超声。结果:49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中42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6例出现并发症,1例造瘘失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条件选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樊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收治于我院150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采取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后,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9%下降到3%,满意度从89%上升到98%,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对老年心血管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满意度,保障住院安全,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武惠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分析社区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8例,均符合对照探究要求。以奇偶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进行我中心提出的社区综合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质量。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对照治疗。统计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同时观察组患者康复质量也明显占优,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的检测结果要更为突出,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社区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且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冯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的278例急性下腹痛临床考虑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结果:278例输尿管结石CDFI表现为结石强回声后方伴有“快闪伪象”。其中左输尿管结石上段72例,中断12例,下段57例,右输尿上段68例,中段19例,下段50例。结论:CDFI可以提高度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杨新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泛影葡胺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泛影葡胺过敏试验阴性患者进行肾盂造影的临床观察。结果:即使碘过敏试验阴性,但部分患者在造影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结论:针对过敏反应的发生,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确保造影检查顺利完成。
作者:冯秋兰;李淑云;华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宫腔积脓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诊治的绝经后妇女宫腔积脓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诊断与治疗结果,总结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误诊,其中有3例被误诊为卵巢肿瘤,有2例误诊为盆腔脓肿,另外3例子宫穿孔被误诊为急性上消化道穿孔,误诊率为40.0%。治疗方法为:有9名患者经开腹手术治疗,另外11名患者经阴道宫颈扩张引流+宫腔冲洗术治疗,本组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有2名患者复发。结论:绝经后宫腔积脓发病比较隐匿,容易发生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应充分利用阴道超声详细检查,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比观察2种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疗效。方法:对46例57眼手术治疗的NV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Ahmed青光眼阀( AGV)植入术组( A组,24例31眼)和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TSCPC)组( B组,22例26眼),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其中眼球疼痛、前房出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AGV植入术与TSCPC治疗NVG均有效,但AGV植入术是滤过性手术,而TSCPC是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后者术后并发症更高。
作者:邓成才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