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基层医院滥用小切口手术的危害

宋小锋;张武

关键词:基层医院, 小切口手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滥用小切口手术的危害。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外科胆囊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共137例,对行小切口手术患者及正常切口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0.4%;49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8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6.3%,均高于同时期正常切口术后并发症率。结论:小切口手术方便快捷,但应注意应用的适应证,临床盲目应用会造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米索前列醇和笑气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异丙酚米索前列醇和笑气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的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采用无痛人流手术治疗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给予异丙酚+米索前列醇镇痛);对照组46例(给予笑气+米索前列醇镇痛)。将2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异丙酚与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治疗中,镇痛作用平稳,患者不适反应较小,安全可靠,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减轻患者痛苦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泉香;杨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以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为指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期治疗,统计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复位效果为优,10例患者复位效果为良,没有复位较差患者;对照组7例患者复位效果为优,12例患者复位效果为良3,例复位结果较差;观察组复位优良率86.66%,相比对照组的复位优良率63.33%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骨折复位效果,值得临床推而广之。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肛门慢性湿疹3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湿润烧伤膏对于肛门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自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门诊患者共59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运用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然后将2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该2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经过12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的没有复发患者;对照组治愈的患者中共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83.3%;2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亦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肛门慢性湿疹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永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普外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重症胰腺炎并行手术治疗46例患者病情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28例(60.87%),显效9例(19.57%),有效5例(10.87%),无效4例(8.69%)。同时治疗后炎症指标CRP、IL-4、IL-6较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治疗能降低重症胰腺炎体内炎症反应,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阿立哌唑联用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和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采用HAMD评定疗效和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治疗效果好(P<0.01)且起效快(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且起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赵艳华;吕凯;唐玉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及效果。方法:针对92例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1.09%,经积极溶栓治疗,症状消失。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DVT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吕菊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6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6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寻求科学有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方法,以便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和推广。方法:对6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内服甲硝唑200mg,每天3次,连用2周,4%硼酸溶液阴道擦洗,每天1次,连用5天,5天后改为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1次,连续2周。结果:6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经过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好发于育龄妇女,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和手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手法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乙组为80%,2组比较,P<0.05,甲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乙组。结论:针灸较手法治疗能更有效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

    作者:黄辉贤;刘敏东;张惠芬;曾秋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采用美国艾瑞单丝聚丙烯疝修补片(平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例,共2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阴囊水肿2例,术后尿潴留18例,无切口感染,未发生其他较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7天。术后随访130例患者,随访12个月~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日短,手术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国宏;任明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肾癌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肾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肾癌的诊断分期对于肾癌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在肾癌诊断中意义重大,优于其他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肿瘤的组织定性困难,对小肿瘤易漏诊。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在肾脏肿瘤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MRI很难作为常规性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局部进展性肾癌公认的方法。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治疗是目前发展的趋势并逐渐成熟。干细胞移植、靶向抗原、肿瘤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本文探究肾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肾癌( crenal carcinoma)又称肾腺癌、肾细胞癌等,左右肾发病率相似,约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3%,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比例2:1,病因未明。1临床特征:典型的肾癌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腹部包块及疼痛,又称为肾癌三联症,临床不到15%的出现率;咯血、神经麻痹,病理性骨折及转移部位出现疼痛等转移症状约10%的出现率。肾癌的肾外表现又称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贫血、发热、恶病质、溢乳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钙、体重减轻、血沉增快、淀粉样变性、肝细胞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神经肌肉病变、红细胞增多症等改变。肾癌常表现单个肿瘤位于单侧肾脏,肾癌大体标本表现为实性肿瘤呈类圆形,切面可有坏死、钙化和出血常呈黄色,瘤体外包假包膜;少数囊状结构。肾癌病理组织呈多样性表现常可见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的透明细胞癌;还可见颗粒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恶性度高少见);源于集合管上皮的嫌色细胞癌更少见。

    作者:夏远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3%,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3.3%高,2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并且观察组的治愈率为15.0%,明显比对照组的6.7%高,2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刺络拔罐能够有效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有效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涛;李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3月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给予单纯尿道扩张治疗,其中2例经尿道扩张治疗效果差者行尿道外口切开成形手术;2例经尿道膀胱颈口冷刀切开,术后定期扩张。治疗3个月后,患者大尿流率恢复至14.6~21.3m1/s,平均18.4±2.6ml/s;残余尿量15~82m1,平均34.6±8.7m1,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12个月,均达治愈标准。结论:尿道狭窄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常见并发症,成因复杂,尽可能避免诱发因素,早期发现与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成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卒中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利用NIHSS和Barthel指数(MBI)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偏瘫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会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并发症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总结防治经验,以提高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占(0.9%),22例出现一过性急迫性尿失禁(10%),6例术后2~4周发生迟发性出血(3%),4例尿道外口狭窄(1.9%),早期排尿不畅10例(5%),无长期尿失禁病例,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短期尿道刺激症状。结论:正确认识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并发症,及时采取防止措施可提高本手术水平。

    作者:王正国;王兴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牙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Nd:YAG低能量激光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仅采取牙龈刮治和根面平整( SRP)治疗;B组采用SRP+1次激光照射治疗;C组采用SRP+2次激光照射治疗。对3组治疗2、4、12周时患者的牙周袋深度( PD)和附着丧失( AL)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PD第2周出现显著减小,第4周时,3组患者AL出现明显改善,C组改善效果显著,其效果持续12周。结论:牙周炎治疗采用SRP配合高能量和低能量激光照射,能显著改善PD和AL,效果好于仅采用SRP治疗。

    作者:韩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助产士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助产士对初产妇健康教育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选择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6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按照分娩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1名责任助产士对产妇进行“1对1”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治疗组自然分娩率8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分娩前和分娩时SAS得分和SDS得分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医院工作满意率为9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7%,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波;贺英英;郭肖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活动式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病的临床体会

    目的:采用活动式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病的临床体会。方法:通过以下不同类型的牙周夹板,合理选好适应证,对较严重的牙周病,松动牙进行长期制动,减少牙齿周围组织的作用力。结果:通过58例较严重的牙周病患者戴用不同类型的活动式牙周夹板后,3年的临床观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活动式牙周夹板对牙周病的治疗,弥补了传统治疗牙周病之不足,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评估与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胸心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胸心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血清白蛋白浓度分析方法和主观全面评价方法、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血清白蛋白浓度分析方法和主观全面评价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率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不良程度高的是运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白蛋白;患者手术后体重指数、体重、上臂肌围值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降低,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心外科患者在手术之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及早的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形成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对此类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以往PICC置管后形成静脉血栓的病人17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溶栓治疗及护理干预,17例置管后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出现。结论:PICC置管前患者的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状态以及置管后的溶栓治疗与护理干预,是预防和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关键。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医院物资二级库管理的实践及探讨

    随着医院的发展,各类物资的使用量、使用品种、使用价值的不断增加,物资管理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进行,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大。既往物资管理系统(即一级库管理)功能出现一定的局限性,物资仅完成从库房到科室的记录,不能完成对出库物资的全程跟踪,出现数据断流,使核算管理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为完善管理过程,掌握物资流向,对物资系统进行二级库管理方面的开发显得十分必要。二级库一般指各科室、病区在医院物资一级库领用材料后形成的库存[1],通过设立二级库,将医院物资管理的触角下沉到科室,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物资的计划、采购、领用、使用及收费的全过程管理。

    作者:李军;占琼;王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