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基层医院滥用小切口手术的危害

宋小锋;张武

关键词:基层医院, 小切口手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滥用小切口手术的危害。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外科胆囊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共137例,对行小切口手术患者及正常切口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0.4%;49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8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6.3%,均高于同时期正常切口术后并发症率。结论:小切口手术方便快捷,但应注意应用的适应证,临床盲目应用会造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颌面外伤患者合并口腔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析颌面外伤患者合并口腔感染常见的原因,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6例颌面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发生口腔感染,总结分析其口腔感染的常见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6例颌面外伤合并口腔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为上唇4例(25.00%)、腭部7例(43.75%)、颌骨3例(18.75%)、其他部位皮肤创口2例(12.50%);年龄分布:<5岁4例(25.00%)、5~60岁10例(62.50%)、>60岁2例(12.50%)];手术切口:I类切口3例(18.75%)、II类切口13例(81.25%);应用抗生素15例(93.75%)、未应用抗生素1例(6.25%)。结论:口腔解剖特征、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抗生素应用等均可导致颌面外伤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李小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毒副作用小,可推广使用。

    作者:孟桂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行剖宫产的麻醉处理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72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需行剖宫产患者,首选硬膜外麻醉,有硬膜外禁忌者采用全身麻醉。对新生儿娩出时的Aphar评分以及母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患者的麻醉手术过程都很顺利。新生儿的1分钟Apgar评分为:10分49例,9~7分18例,5分以下5例,经过相关处理,5分钟评分均达到10分。术后1~2周顺利出院,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需行剖宫产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选择的正确的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并结合吸氧、降压、补液、术后进行有效的镇痛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郝雪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患者均为单支病变。分别在支架置入之前和之后,采用血管内超声现象的发放对患者动脉血管的管腔直径、管腔面积以及靶血管的斑块性质、斑块面积、血管壁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同时测定支架置入之后的支架对称指数和贴壁程度,由主治医师对患者的支架展开满意度进行评测和对比。结果:31例患者冠脉置入支架37枚, LAD (20支)、RCA(8支)和LCX(6支)分别有23枚、9枚和7枚。患者的冠状动脉行支架置入之前,血管内超声显像显示共有软斑11块,钙化斑块和纤维斑块各有4块,混合斑块3块;平均斑块面积为13.12±2.11 mm2;支架置入之后,平均斑块面积为6.57±1.32mm2,斑块面积显著缩小,与置入前相比P<0.05。支架置入前后小血管腔径分别是1.74±0.25mm、3.52±0.41mm;小腔面积分别是3.34±0.28mm2、7.02±1.01mm2。2组数据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患者的支架对称度、贴壁度、扩张度都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血管内超声显像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需行支架置入的靶血管的斑块性质、面积、偏心程度,血管壁的形态结构以及管径和管腔面积,从而指导支架大小的选择,同时,通过血管内超声可以对置入支架的对称度、贴壁度、扩张度、内膜增生等指标进行评估,对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亚滨;柯梅槐;黄建隆;崔勇;林福根;颜漳埔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出血灶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出血灶的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成人患者进行头部SWI扫描,将脑分为九区,按分区的不同统计检出的出血灶数目,分析应用SWI所检出的出血灶数目与GCS分组间以及昏迷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应用SWI所检出的DAI患者的出血灶的数目,对成人DAI患者研究结果示,除小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GCS有相关性;除小脑及丘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昏迷时间有相关性。结论: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出血灶检出与GCS及昏迷时间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作者:安定;戴建平;艾林;李少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社区康复护理浅谈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的社区康复护理,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方法:通过专职人员,具有丰富护理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护师在社区对全社区老年人建立服务对象档案,定期主动联系病人,并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康复指导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法使广大中老年人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和应激状态下的紧急处理措施,提高了中年人自我健康防护意识,减少了发病率。结论:积极开展防治中老年脑血管病的社区护理,满足了社区中老年人一体化的医疗照顾,建立了良好的人性化社区医疗模式。

    作者:谢燕;孙伟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微创手术对胆结石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评价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胆结石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改善胆结石症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胆结石症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手术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从而对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结果:2组患者均有效完成手术治疗。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8%,明显优于对照组84.6%,此外,治疗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手术疗法治疗胆结石症患者,能够有效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康复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明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儿童视力残疾因素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儿童视力残疾因素,据此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市0~6岁儿童进行儿童盲和低视力抽样调查,由专业医师检查视力,筛查诊断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结果:140例视残儿童中,85例表现为低视力,占总数的60.7%,55例为不同程度的儿童盲,占39.3%。男童视力残疾比例普遍高于女童。导致儿童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弱视(57.6%),其次是先天性白内障(24.7%);而致盲的主要病因是先天及遗传性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先天性青光眼等。结论:0~6岁儿童视力残疾以低视力为主,而弱视系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先天和遗传因素是致儿童盲的首要因素。对弱视等视力残疾可通过早期治疗可脱残。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灌肠疗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引起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中药灌肠疗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引起不孕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对照分析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中药直肠灌注治疗与非灌肠药物治疗之间的疗效,比较2种治疗方案后致病菌的抑制情况、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体征的变化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8.6%、56%;2周治疗效果分别为94%、91%,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半年内怀孕率分别为62%,对照组为57%。结论:性生活紊乱、性卫生等因素均可以影响怀孕,中药直肠灌注疗法疗效显著,是安全、有效地治疗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帕提曼·肉孜;阿依努尔·买买提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压电烧伤截肢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高压电烧伤截肢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高压电烧伤截肢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17例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高压电烧伤截肢患者,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马建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三阶梯止痛治疗在肿瘤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3阶梯止痛治疗在肿瘤患者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镇痛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比2组患者的镇痛情况(包括疼痛缓解度、镇痛有效率、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以及镇痛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总有效率为96.67%,止痛起效时间为23.47±4.31分钟,镇痛持续时间为15.54±3.42小时,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蟾镇痛膏配合3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可以迅速镇痛,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董延琥;栾文强;李兴坤;朱晓静;董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在心理疏导加用中药治疗,中药以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为基础方,根据症状进行辨证加减。结果:显效23例,有效47例,无效7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80%。治疗后4周、8周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抑郁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新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AQP2和AQP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AQP2和AQP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AQP2和AQP8蛋白与Ems发生发展的相关关系。方法:将本院60例住院患者,分为EMs患者异位内膜组( Ems组)30例,非EMs患者对照组( Control组)30例。使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ontrol组和Ems组中AQP2和AQP8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2组AQP2和AQP8的mRNA均有扩增,与对照组相比,Ems组的AQP2和AQP8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与对照组相比,Ems组的AQP2和AQP8的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水通道蛋白AQP2和AQP8对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苏明兰;杨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4%,通常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因治疗不当、骨折端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不愈合以及膝关节僵直等屡见不鲜,故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股骨远端骨折骨折患者95例,其中按AO分型中A2、A3、C2、C3型共61例,分别采用股骨远端DCS钢板、股骨髓内钉、股骨髁钢板及双钢板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26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4%,通常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因治疗不当、骨折端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不愈合以及膝关节僵直等屡见不鲜,故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股骨远端骨折骨折患者95例,其中按AO分型中A2、A3、C2、C3型共61例,分别采用股骨远端DCS钢板、股骨髓内钉、股骨髁钢板及双钢板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26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闵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目的:针对老年股骨骨折的相关护理中的诸多不安全的因素以及相关防范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分析可能会发生的诸多不安全因素问题的86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且同时对其病患进行相关护理工作的20名医护工作者也进行相应的问卷方面的调查。结果:在当今的临床医疗工作中绝大多数老年股骨骨折的问题均跟对其施以的相关护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情况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概率大约占86.04%,其次有老年股骨骨折的不安全因素的情况,大约占83.72%;骨科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不安全因素的防护方面的知识主要来源都是以院内的学习培训为主要途径,大约占80.00%,其次为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大约占70.00%;结论:要切实的加强相关护理工作人员技能方面的培训,以便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相关医护人员责任心方面的教育,合理调配相关医护人员,并加强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以及切实健全各方面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能有效减少诸多不安全现象突发的极其重要的措施。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原环境对女军人月经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训练和生活对女军人的激素水平和月经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地区2012年某部新入伍女军人64名,进行为期3个月的适应期,分别于适应期前、后对受试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期间月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异常者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结果:所有受试者在卵泡期和黄体期,较适应期前相比其FSH、LH、E2和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月经期仅在E2水平方面较适应期前升高显著(P<0.05);月经量异常的发生比例高,其次为月经周期延长和停经,随着环境适应时间的延长,月经周期和规律性逐渐恢复,但月经量异常发生率仍较高。结论:高原环境在一定时间内可对女军人性激素水平产生影响,但不会长久损害女性生殖健康,必要时可给予药物和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邹宓;骆常清;杨建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后路椎间融合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微创( TLIF)术式与后路椎间融合术式( PLIF)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施行TLLIF与PLIF的治疗,采用PACS系统分析测量滑脱度( SP)、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结果:TLIF组与 PLIF组的滑脱复位率(ΔSP)分别为(37.34±24.11)%、(68.05±35.19)%,PLIF组的ΔSP显著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7,P=0.016)。结论:PLIF组的滑脱复位率显著高于TLIF组。

    作者:张秦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1例断指再植技术改进和体会

    断指再植术相对来说仍是一较复杂的手术,能普及到基层医院开展更少,大多数手术仍然费时费力。我院是民营一类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外科手术已10多年,我们对再植术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手术细节进行了改进,从而保证手术能够更加安全、快捷。断指再植成功率高,本文根据我们所做17例(21指)临床病例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植指21根,其中男11例(12指),女6例(9指),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56.6±11.3岁。本次研究中的21指损伤性质为:9例电动机械挤压伤、8例电动机械切割伤,所有患者全部属完全性断指。断离平面:7指末节、8指中节、6指近节。再植手指:4指环指,6指中指,8根食指。本次研究中再植手指存活率高达95%,20指存活。对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血运良好,外形正常,并未出现不良反应,恢复功能完好,患者满意。

    作者:凡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急性坏死性肠炎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2例病情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住院急性坏死性肠炎保守治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间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结果:手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81.25%,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9.5±3.4天和5.6±2.8天,低于对照组的13.4±5.1天和7.7±4.5天,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且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钻孔血肿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钻孔血肿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钻孔血肿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再出血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停留ICU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钻孔血肿引流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HICH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快、术后恢复快,能改善日常生活,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明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