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黄辉贤;刘敏东;张惠芬;曾秋萍

关键词:针灸, 手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和手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手法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乙组为80%,2组比较,P<0.05,甲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乙组。结论:针灸较手法治疗能更有效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安全核查单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手术安全核查单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10月、2012年1月~10月我院手术室安全管理应用手术安全核查单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安全核查单实施后,我院手术室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并且在手术核查准确执行率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手术安全核查单,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整体管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马振芳;李希莲;周怀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侧裂区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侧裂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创伤侧裂区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普通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与并发症,探讨此病治疗的佳方法。结果:观察组生存34例(75.56%),对照组生存22例(48.89%),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显著。对比颅内高压、外伤性脑梗死、脑积水、外伤性癫痫、脑切口疝4种并发症,,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例(13.33%)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7例(37.78%)。观察组术后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办法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晓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儿肺炎恢复期应用超短波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对超短波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将50例肺炎恢复期患儿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25例观察组患儿联合超短波治疗,剩余25例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对2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共24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6%,5例患儿病情好转,9例患儿病情改善,10例患儿治愈,对照组共19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76%,6例患儿病情好转,7例患儿病情改善,6例患儿治愈,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炎恢复期患儿应用超短波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吕静平;潘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75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观察2组患者脑积水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脑积水患者共2例,发生率为5.2%;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脑积水患者共9例,发生率为24.3%;观察组患者发生脑积水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预后评定,观察组患者中良好预后共28例,占73.6%;对照组良好预后共19例,占51.3%;观察组良好预后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苑来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66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9例给予保守治疗后痊愈,无1例死亡,1例转为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结论:治疗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表现,确定其佳治疗方式,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舒适护理在综合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综合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综合ICU住院的150例清醒患者,接受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心理分析,给予相应舒适护理,并记录舒适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变化。结果:经舒适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症状显著下降。结论:舒适护理在综合ICU清醒患者中的护理作用明显,增进了护患交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卢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双钢板治疗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双钢板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7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并将其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36例,给予双钢板内固定处理,对照组36例,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处理,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而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钢板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马荣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好方法,探讨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2年间18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阴道试产分娩成功63例,试产率33.69%(63/187),试产成功率82.89%(63/76),再次剖宫产成功率66.31%(124/187)。2种分娩方式的孕妇一般情况及围生儿情况,孕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产褥病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妊娠无剖宫产指征,应鼓励提倡产妇阴道分娩,并且是安全、经济的。

    作者:任喜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银盐分光光度法与原子荧光法尿砷检测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新银盐分光光度法与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尿砷检测。方法:采集15例高砷暴露者的尿样,分别用新银盐分光光度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检测样品。结果:新银盐法和原子荧光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5%和96.8%,相对偏差的范围分别是1.69%-6.50%和0.15%-0.63%。2种方法测得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子荧光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少,新银盐法操作繁琐、灵敏度低,方法稳定、重复性较差。

    作者:袁彬;吴兰;王玲;张联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任务引领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和分析

    目的:探索基于任务引领型的模式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方法:以2011级普通专科检验专业为对象,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比较,采用SPSS16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采取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模式,86%以上学生对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模式反应很好,实践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平均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实现卫生职业教育与学生未来岗位的无缝对接。

    作者:雷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室率及心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郭忠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采用美国艾瑞单丝聚丙烯疝修补片(平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例,共2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阴囊水肿2例,术后尿潴留18例,无切口感染,未发生其他较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7天。术后随访130例患者,随访12个月~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日短,手术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国宏;任明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复习我科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病历资料,包括治疗组46名,进行全面护理,对照组50名,进行基础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在住院时间、心功能恢复程度、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等指标方面数据差距较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提高心功能恢复程度,减少心衰复发机率。

    作者:吕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微创手术对胆结石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评价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胆结石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改善胆结石症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胆结石症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手术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从而对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结果:2组患者均有效完成手术治疗。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8%,明显优于对照组84.6%,此外,治疗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手术疗法治疗胆结石症患者,能够有效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康复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明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固定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40例子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行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固定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方法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X线胸片评估内固定效果。结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X线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内固定效果良好。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洪瑞;冯纪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3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重病人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至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1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11例12小时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率(57.89%)明显高于对照组(45.45%),而昏迷时间10.48±2.72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4.78±4.48天,且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早期实施气管切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卫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儿童视力残疾因素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儿童视力残疾因素,据此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市0~6岁儿童进行儿童盲和低视力抽样调查,由专业医师检查视力,筛查诊断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结果:140例视残儿童中,85例表现为低视力,占总数的60.7%,55例为不同程度的儿童盲,占39.3%。男童视力残疾比例普遍高于女童。导致儿童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弱视(57.6%),其次是先天性白内障(24.7%);而致盲的主要病因是先天及遗传性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先天性青光眼等。结论:0~6岁儿童视力残疾以低视力为主,而弱视系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先天和遗传因素是致儿童盲的首要因素。对弱视等视力残疾可通过早期治疗可脱残。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三阶梯止痛治疗在肿瘤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3阶梯止痛治疗在肿瘤患者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镇痛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比2组患者的镇痛情况(包括疼痛缓解度、镇痛有效率、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以及镇痛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总有效率为96.67%,止痛起效时间为23.47±4.31分钟,镇痛持续时间为15.54±3.42小时,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蟾镇痛膏配合3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可以迅速镇痛,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董延琥;栾文强;李兴坤;朱晓静;董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普通摄影过程中不同设备间的辐射量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设备间相同部位摄影的辐射量大小。方法:选取身体条件相似患者的同一部位摄影,检测在不同设备间的辐射量。结果:在同一部位的摄影过程中,不同设备间产生的辐射量有比较大的差异。结论:X线摄影过程中,不同设备间产生的辐射量有差异。

    作者:关国定;汪海生;郭麦军;薛慧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和手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手法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乙组为80%,2组比较,P<0.05,甲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乙组。结论:针灸较手法治疗能更有效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

    作者:黄辉贤;刘敏东;张惠芬;曾秋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