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宝
目的:探讨等量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口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疗效。方法:符合条件的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1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情况,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采用等量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口服治疗14天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肯定。
作者:陈燕;张树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5cm区域内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吴浩波等【1】报道全球每年约发生170万例髋部骨折,而转子间骨折占将近一半,且病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程志安等【2】调查了3449例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结果显示,从髋部骨折的类型来看,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转子间骨折,其比例为1.33:1。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转子间骨折呈双峰分布,即好发于20~40岁青年人,多由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引起,以及老年人,老年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年轻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上争议较少,一般均主张手术,而对于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及其他内科疾病,如牵引保守治疗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严重并发症,病亡率可高达35%。除非患者有特殊病情,目前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以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曾波等【3】报道了448例髋部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占58.7%,保守治疗的仅占6%。本文对近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许新忠;荆珏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选择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以及复查MRI手术疗效评价。结果: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后,其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治疗前的评分明显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有52例患者完全愈合,8例患者部分愈合,无未愈合的患者。结论: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胡滨;刘宁;梁振雷;刘玉强;王续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方案对护理人员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进行本次实验,将护理人员按照职称、资历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在分管床位后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床位利用率73.27%,护士工作时间9.88±2.21小时,患者满意度7.65±1.87分,护士满意度3.59±1.11分,基础护理质量87.26±10.33分,一级护理质量85.32±9.37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83.54±7.62分,消毒隔离质量88.49±11.14分;实验组对照组床位利用率91.62%,护士工作时间8.34±1.56小时,患者满意度9.77±0.22分,护士满意度1.81±0.95分,基础护理质量96.82±4.21分,一级护理质量97.34±1.38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92.11±10.08分,消毒隔离质量95.67±5.32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实施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后,住院人数降低、床位利用率得到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护士压力降低、基础护理质量等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方案符合医院的环境,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采取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方案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骆伟群;张东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对8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同时给予稳定血压及降糖等内科治疗。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2例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高血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糖也明显好转,空腹血糖<7.2mmol/L患者从4例升至21例,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从6例升至34例。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肾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肾癌的诊断分期对于肾癌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在肾癌诊断中意义重大,优于其他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肿瘤的组织定性困难,对小肿瘤易漏诊。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在肾脏肿瘤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MRI很难作为常规性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局部进展性肾癌公认的方法。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治疗是目前发展的趋势并逐渐成熟。干细胞移植、靶向抗原、肿瘤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本文探究肾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肾癌( crenal carcinoma)又称肾腺癌、肾细胞癌等,左右肾发病率相似,约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3%,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比例2:1,病因未明。1临床特征:典型的肾癌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腹部包块及疼痛,又称为肾癌三联症,临床不到15%的出现率;咯血、神经麻痹,病理性骨折及转移部位出现疼痛等转移症状约10%的出现率。肾癌的肾外表现又称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贫血、发热、恶病质、溢乳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钙、体重减轻、血沉增快、淀粉样变性、肝细胞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神经肌肉病变、红细胞增多症等改变。肾癌常表现单个肿瘤位于单侧肾脏,肾癌大体标本表现为实性肿瘤呈类圆形,切面可有坏死、钙化和出血常呈黄色,瘤体外包假包膜;少数囊状结构。肾癌病理组织呈多样性表现常可见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的透明细胞癌;还可见颗粒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恶性度高少见);源于集合管上皮的嫌色细胞癌更少见。
作者:夏远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手术安全核查单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10月、2012年1月~10月我院手术室安全管理应用手术安全核查单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安全核查单实施后,我院手术室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并且在手术核查准确执行率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手术安全核查单,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整体管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马振芳;李希莲;周怀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急性坏死性肠炎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2例病情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住院急性坏死性肠炎保守治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间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结果:手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81.25%,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9.5±3.4天和5.6±2.8天,低于对照组的13.4±5.1天和7.7±4.5天,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且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针对老年股骨骨折的相关护理中的诸多不安全的因素以及相关防范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分析可能会发生的诸多不安全因素问题的86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且同时对其病患进行相关护理工作的20名医护工作者也进行相应的问卷方面的调查。结果:在当今的临床医疗工作中绝大多数老年股骨骨折的问题均跟对其施以的相关护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情况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概率大约占86.04%,其次有老年股骨骨折的不安全因素的情况,大约占83.72%;骨科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不安全因素的防护方面的知识主要来源都是以院内的学习培训为主要途径,大约占80.00%,其次为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大约占70.00%;结论:要切实的加强相关护理工作人员技能方面的培训,以便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相关医护人员责任心方面的教育,合理调配相关医护人员,并加强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以及切实健全各方面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能有效减少诸多不安全现象突发的极其重要的措施。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的278例急性下腹痛临床考虑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结果:278例输尿管结石CDFI表现为结石强回声后方伴有“快闪伪象”。其中左输尿管结石上段72例,中断12例,下段57例,右输尿上段68例,中段19例,下段50例。结论:CDFI可以提高度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杨新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猩红热是A组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为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其中普通型常见,中毒型极少见但较重。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皮疹消退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我科于2013年10月21日收治1例猩红热患儿,治疗过程中并发中毒性肠梗阻,经过20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儿病情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发热3天,伴全身皮疹2天,在当地行抗感染治疗后发热有所缓解。今日再次高热有恶心,呕吐而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温40.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03×109/L,C反应蛋白50mg,尿白细胞45.6Ul,尿蛋白±,全身皮疹,可见杨梅舌,二便如常,既往3年前曾患支气管炎住院治疗,其它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入院后青霉素抗炎治疗,但仍低热。第3天出现腹痛,腹胀,服部平片示肠不全梗阻,行灌肠等对症治疗,第5天腹痛腹胀加重。CT检查示:胃扩张,小肠结肠积气。立即行胃肠减压,遵医嘱积极抗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免疫球蛋白,营养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张花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氧瞬得可视喉镜在颈椎外伤患者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颈椎外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 A组)和可视喉镜组(组),每组15例。观察2组患者插管时间和插管成功率;同时记录给药前( T0)、给药后( T1)、插管即刻( T2)、插管后( T3)各时间点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插管时间;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2)与B组比较,A组患者T2、T3时间点HR及MAP增加显著( P<0.05)。结论:可视喉镜用于颈椎外伤患者气管插管,安全可靠、明显缩短患者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作者:孙艳才;张云红;苑妍新;田春梅;高瑞英;盖赵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估中药灌肠疗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引起不孕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对照分析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中药直肠灌注治疗与非灌肠药物治疗之间的疗效,比较2种治疗方案后致病菌的抑制情况、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体征的变化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8.6%、56%;2周治疗效果分别为94%、91%,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半年内怀孕率分别为62%,对照组为57%。结论:性生活紊乱、性卫生等因素均可以影响怀孕,中药直肠灌注疗法疗效显著,是安全、有效地治疗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帕提曼·肉孜;阿依努尔·买买提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分析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饮片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40例为治疗组,中药免煎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4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相当。
作者:朱登祥;刘翼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复习我科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病历资料,包括治疗组46名,进行全面护理,对照组50名,进行基础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在住院时间、心功能恢复程度、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等指标方面数据差距较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提高心功能恢复程度,减少心衰复发机率。
作者:吕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腕带佩戴方法在1岁内患儿中的应用与比较。方法:将150例1岁内的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将腕带佩戴于手腕部或脚腕部;实验组将腕带佩戴于上衣部位,观察2组患儿腕带的佩戴率及PDA有效使用率情况。结果:实验组腕带的佩戴率及PDA有效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岁内患儿将腕带佩戴于上衣部位能更好的做到患儿的安全识别。
作者:许士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微创( TLIF)术式与后路椎间融合术式( PLIF)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施行TLLIF与PLIF的治疗,采用PACS系统分析测量滑脱度( SP)、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结果:TLIF组与 PLIF组的滑脱复位率(ΔSP)分别为(37.34±24.11)%、(68.05±35.19)%,PLIF组的ΔSP显著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7,P=0.016)。结论:PLIF组的滑脱复位率显著高于TLIF组。
作者:张秦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超短波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将50例肺炎恢复期患儿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25例观察组患儿联合超短波治疗,剩余25例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对2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共24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6%,5例患儿病情好转,9例患儿病情改善,10例患儿治愈,对照组共19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76%,6例患儿病情好转,7例患儿病情改善,6例患儿治愈,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炎恢复期患儿应用超短波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吕静平;潘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分析社区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8例,均符合对照探究要求。以奇偶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进行我中心提出的社区综合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质量。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对照治疗。统计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同时观察组患者康复质量也明显占优,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的检测结果要更为突出,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社区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且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冯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出血灶的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成人患者进行头部SWI扫描,将脑分为九区,按分区的不同统计检出的出血灶数目,分析应用SWI所检出的出血灶数目与GCS分组间以及昏迷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应用SWI所检出的DAI患者的出血灶的数目,对成人DAI患者研究结果示,除小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GCS有相关性;除小脑及丘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昏迷时间有相关性。结论: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出血灶检出与GCS及昏迷时间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作者:安定;戴建平;艾林;李少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